俞孔坚提出,张家界文化旅游要发展,但绝不能被“城市化”所累。俞孔坚认为,城市化把大自然所赋予的自然和寻常变为变态和无常,把绿地草原变为人工草坪,把野花野果变成只开花不结果的桃树,把金鞭溪的小鱼变成鱼缸里的金鱼……为了保持张家界的“大脚”之美,俞孔坚认为应该把金鞭溪两岸的石头敲掉,“城市化是小脚的、扭曲的,新农村的部分建设也是刻意的小脚,张家界也应当回归大脚之美。”因而俞孔坚提出要“拆除河堤,炸掉水坝,在城市里都种上水稻”,此言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对于俞孔坚该观点,曾在全世界多个国家游历和生活过的著名音乐人高晓松表示不敢苟同,作为清华大学高材生的高晓松强调他对俞孔坚的观点提出异议并非出于“清华北大之争”,而是他以一个普通社会公民的视角认为俞孔坚该观点不可取,“一小部分精英阶层可以有条件按照他们自己的艺术构想来构建自己的生活,但不要企图影响所有社会阶层都按照他们的方式生活,国外的许多国际化大都市也没有几个‘在城市里种上水稻’”,高晓松这一观点得到现场不少观众和微博互动网友的赞同。
据了解,拥有哈佛博士、长江学者、北大院长等多个头衔的俞孔坚是中国城市建设批评声音中的焦点人物,最近几年他激烈批评城市建设中小农意识,反对规划的思想,针对城市建设中的贵族化倾向呼吁城市建设的“白话文运动”,这些批评一度激起城市建设领域的轩然大波,也使俞孔坚成为媒体关注的公众人物,而俞孔坚自己家里的屋顶,就是一个雨水收集系统,算是在“身体力行”。
关键字: 内容标签:张家界,水稻,城市里,院长,北大,引争议,观点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