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柴慈继:做牙雕不能让心思变小

编辑:秋痕 来源:北京晚报
 
一辈子做“减法”的柴慈继


北京的国都史已近900年,历代王朝都会从全国各地招募能工巧匠到京城为宫廷服务献艺,久而久之,形成了浓郁的“京作”地方特色。在这众多的艺术品
 
 
一辈子做“减法”的柴慈继
 

北京的国都史已近900年,历代王朝都会从全国各地招募能工巧匠到京城为宫廷服务献艺,久而久之,形成了浓郁的“京作”地方特色。在这众多的艺术品种当中,玉器、景泰蓝、牙雕、雕漆是典型的“宫廷工艺”,它们与金漆镶嵌、花丝镶嵌、宫毯、京绣一起,被誉为“燕京八绝”。本版开设的“编辑走基层之寻访燕京八绝传承人”专栏,旨在通过编辑深入一线,与“燕京八绝”传承人“无缝”接触,挖掘“八绝”背后的故事,探索“八绝”的传承发展之路。
用北大荒的胶泥自学雕塑
我是共和国的同龄人。说起来,家里和艺术是不太沾边的。祖上一辈都是在铁路上的,父亲是在铁路的学校里教书,母亲是儿童医院的职工。我从小就喜欢画画,画国画的姑姑成了我的启蒙老师。小时候,画画用的都是窗户纸,雕刻用的木料,也就是家里的柴火、废家具。
“文革”开始,我在北京三中上高一。高三的时候赶上了上山下乡,我们统一分配去了北大荒,到了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4师齿轮厂。齿轮厂主要是修农业机械,我在那里一呆就是8年,在厂里当车工和铣工。
在兵团有很多来自北京、上海的知青都喜欢画画,大家自然就因为共同的兴趣凑到了一起。他们很多人都是很有美术基础的,我在里面算是画得差的。
那时候突然想学雕塑,只能完全靠自学。北大荒有的是现成材料,这里有种特殊的胶泥,我们在外面挖地的时候都能挖出来。我在宿舍里自己做了一个雕塑台,就搭在自己上铺的铺位上。我想找本医用的解剖学教材,可是哪里都找不到,只好买了本给赤脚医生用的解剖学。每天上班8个小时,回到宿舍就是自己做雕塑。知青的生活很艰苦,但我倒是自得其乐。兼职给厂里画黑板报,做展览,办专栏,很多时候不用三班倒了,比别人少干了不少活儿。(笑)
现在想起来,我能走到今天可以说是在吃知青时期的老本。那时候,我学会了去观察生活。插队时我对生活的观察充满激情。那时曾经雕过一只羊,觉得比现在雕得还好。冷不丁看到窗外过来一辆马车,就赶紧冲下楼去追马车。气喘吁吁追上马车,就坐到了车辕上。赶车的老汉看着我直纳闷,我说我就是想看看这匹马。坐在人家的马车上走了两站地的路,其实只看到了马屁股,不过我对马屁股的理解确实由此深刻了。
正是在知青时期,我第一次接触到牙雕,还是在一幅挂历上看到的。那是上个世纪70年代初在民族宫举办的一次美展的作品,有一件“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牙雕,作者是孙森,他后来成为了我的师父。
仕女的衣服里也该有血有肉
回到北京开始找工作。被分配了两次,让我去水泥构件厂和西直门粮库,我都没有去。当时西直门粮库的领导都上门来了,看我正在做雕塑,就说:“我劝你不要来了。我也喜欢雕塑,来这里就是耽误你了。我会说是我不要你的,这样你可以继续等待分配。”
等了一年的时间,我经人介绍进入了北京象牙雕刻厂,从此干上了牙雕。当时28岁,一批进厂的38个人,我是最大的。
北京象牙雕刻厂那时候在前门打磨厂胡同,厂区是个四合院,解放前是同仁堂老乐家的产业。当时厂子里有800多人,从我进厂到1985年前后,这是牙雕厂生意最红火的时候。
新进厂的38个人被集中起来,开了一个班,3个老师一个班主任,学期一年,一年之后才能进车间。每天8个小时,两个小时学画画,剩下6个小时每人发一块象牙练雕刻。我们把这种学习课程叫“六二制”。
班上有位临近退休的老师傅,叫张茂之。他老人家总是穿一条缅裆裤,蹬一双老头鞋,戴一副老花镜,笑容可掬的。他鼓励我要大胆地去做,对我说,你放开胆子随便去做,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有次我问他,该做个什么好呢?他给我出了个主意,让我去做一副国际象棋。同时告诉我,别管国际象棋以前都是啥样子的,你自己做,按你自己的想法去设计。于是,我就按照自己的想法,把棋子做成了我们古代人物的式样。
一年后我们进入车间,我被分到了仕女车间。仕女车间是厂里最大的一个车间,因为仕女雕塑的销路是最好的。无论是用什么材料做雕塑,雕塑女性人体是最难的。不同的是,以前雕刻胶泥,可以反复地加减,也可以对躯体做扭动,一个姿势的动态不足,可以把胳膊再掰开一点。但是象牙不可以。牙雕只有减法,减了就不能再加上去了,就像做手术,能随便开刀开错了吗?
我有过一次教训。第一年进车间,有一次雕刻一个仕女的手腕。象牙和木头有个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有纹路。仕女的手腕是很细的,必须要特别注意纹路部分,结果我不小心,一凿子赶上了横纹,手掉了,自己傻眼了。我的师父孙森看到了,一招手让我过去,他把活儿接过来,看了看,几凿子下去就把袖子部分修改了,又可以雕上手了,还是优质产品。从这件事我懂了,做活儿脑子一定要灵活,凡事都要考虑得多点儿,给自己留点后路。
到了35岁,我开始比较成熟了,也确定了自己的艺术风格。正是这个时期,创作了我的代表作品《少司命》,“少司命”取材于屈原的《九歌》。我做的活儿虽是传统题材,但希望有现代人的审美。我总琢磨,古代的女人没有做过广播体操,日常生活只是做些女红,因此传统题材仕女的举止都有种病态美。她们的肩膀总是圆圆的,身体柔柔软软的,要哪儿没哪儿就好吗?我认为,牙雕传统工艺应该和现代审美相结合,仕女的衣服里也应该有血有肉,即使再传统的题材,也应该表现出女性健康的样子来。不用特别强调雕塑感和解剖学,但是不能没有。
一次我去法国,问人家什么是你们的传统?人家告诉我,不断推翻传统就是我们的传统。我愿意去做我们这个时代的风格,在作品中留下这个时代的痕迹。
做牙雕不能让自己的心思变小
1989年以后,包括我们国家在内,国际上一度禁止了象牙贸易。牙雕产品无法销售到国际市场,北京牙雕厂的经营走入了困境。当时厂里的三个车间合并成了一个综合车间,我当了几年的车间主任,到了1992年自己还是决定申请回家。保留了职称,一个月发200元工资。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不用和大家抢活干了,一方面我也可以抽出时间来照顾自己的老母亲。
我在家里干,就在客厅的阳台上。自己单干了,可以不分品种的接活儿,根雕、石雕都做。不能说我不务正业,雕刻就是我的正业。对其他门类的雕刻涉猎之后,让我对牙雕的处理方法也有了新的体会。
干牙雕这行,精神集中在方寸之间,容易把心思弄小了。以前都是关在屋子里一坐就是8个小时,一动不动,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这些年我体会到,整天在家里坐着,只会让自己越来越狭窄。这些年我让自己保持锻炼,出门旅游,我故意去做根雕、做石雕,我会上山捡石头,去五台山千里迢迢地把石头背回来。这些树根、石头来自于大自然的造化,做这些能让自己的思想开阔起来。我从工厂出来,不能让自己回家只是像开个小作坊。
这两年国家可以进口象牙了,牙雕厂又有料儿可以做活儿了。厂子里招来了7个大学生,还是像我当年那样统一开班统一教。前年开始我带了两个徒弟,他们都才22岁,美术基础好,但是雕刻的实践少。我就在家里带徒弟,还是在阳台上。
我不会对他们保留经验,我不藏着,真有本事不怕别人学。我的师父们有的是本事,一辈子我都学不完。现在,我也不能说超越了他们。我只是变了个样儿,可以说是成功地变了个样儿,但不能说超越。
师父说的话,我这辈子一点儿都不带忘的。做活儿的时候,脑子里都想着师父说的话,在哪儿说的,说的什么,什么神态,我都记得清清楚楚。
我对现在的徒弟说:老师可能只是随便说说,但你们不能随便听。不仅要跟我学,我好的地方你们要学,厂里每个师傅都有自己的绝招,你们也要跟他们学。别只把自己的师父当师父,所有人都是你们的师父。以前厂里的最高学历就是高中生,现在你们都是大学生,希望你们能接上我们的班。
做牙雕的,一把敲锤,一把凿子,走遍天下。刚开始做活儿,凿子得磨得讲究,凿子把儿黄花梨的不行,最好要是紫檀的。现在不在意这些了。半路出家的经历让我心思活泛,圆凿平凿我都用,用不着非得坚持就用什么凿子,机器好使我也会用。可手的工具都要用,别人的长处都要学,这是一个道理。
60多岁了,身体开始走下坡路了。我就想再做一件像点样儿的活儿来。干一辈子,学一辈子,从年轻的时候就在补钙,让我才能多坚持些年。还得继续补钙,直到吸收不了的时候。
走近柴慈继
跟着学,学无止境
柴慈继在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说不上是资格老的,但绝对是极富特色的。他的作品很“新”,在传统中融汇着浓厚的现代气味,并充分将现代雕塑技法与古典创作模式结合起来,以一种全新的构图方式和构图比例勾勒人物形象。
大师之路,对柴慈继可用三个字总结:跟着学。他把师父挂在嘴头上。进入北京牙雕厂,他有三个师父:张茂之、张寿年和孙森。“师父们现在拿出来的活儿,我仍旧看着当宝贝儿。师父的好只有徒弟才能看得到,因为徒弟最了解师父。”
象牙雕刻是一门被他称之为“减法”的艺术。他的打算就是“我希望老了也能像师父们那样到达一种炉火纯青的境界,把牙雕的减法做到极致”。
现场亲历
大活儿小活儿都得练
说自己的工作,柴慈继只轻描淡写地用“活儿”这个词。
采访中,他很少专说“牙雕”,他更多的是说“雕刻”。一直强调自己是半路出家,他努力要做的就是不让路走窄了。
谈牙雕,不如说是在谈他的生活感悟。从北大荒的胶泥中自学出来的他,用他的话说更愿意把贵重的象牙“用在刀刃上”。他的牙雕作品可以结合石头、树根,让牙雕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材料上。他家的阳台上摆着一个巨大的树根,客厅里最显眼的是两个大南瓜,一个34斤,一个30斤。他故意让自己做些大活儿,比如根雕、石雕,因为这些来自大自然的东西会让自己的思想保持活跃。
牙雕是心细如发的工作,不过他有反其道的理解。“做活儿不要光注意细节。你把头发丝雕得再细,那是次要的。真正感人的力量不在头发丝的细致上,而在人物的神态表情上。”
现代人的情趣审美都在变化,牙雕的品种也不再只是仕女、佛像。柴慈继甚至曾经为书写《中国科技史》的著名英国学者李约瑟夫妇做雕像。从他的话里能感觉到,他的心还是像那个年轻时追着马车去看马屁股的知青小伙子,从来没停下过思考的脚步。(沈 沣)
链接
象牙雕刻
始于新石器时代
中国象牙雕刻有着悠久的历史,始于新石器时代。其实早在旧石器时代,居住周口店的山顶洞人,就以象牙雕刻作装饰品而随葬。《史记·微子世家》记载:“纣始为象簪。”辽、金、元、明、清历代帝王都把象牙作为皇家供品,明代的果园厂和清代的造办处都有为皇宫做象牙制品的作坊,其中最具代表的是象牙名作“月曼清游”。


关键字: 内容标签:牙雕,能让,变小,心思,柴慈继
下一篇:美国琉璃艺术大师温伯格携35年力作亮相上海||上一篇:薄如报纸宽如针鼻 四川长宁"竹丝画"夺天工(图)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