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元网总制作

当前位置: 首页 » 世事万象 » 国内时事 » 正文

新国学网:施劲松:考古学可以突破地域性最终指向_考古学-考古学家-考古-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3-31  来源:中国新闻网(cns2012)  作者:孙静波  
核心提示:中新网北京3月31日电(余湛奕黄钰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施劲松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考古学这门科学可以突破地域性,考古学研究最终指向的是全人类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未来。近年来,国际考古同行对于中国考古研究的兴趣日益提升。施劲松说,有一些国外的考古学家,他们可能更关心中国有些什么新的考古发现。也有一些考古学家,他们关心我们对一些重大问题取得的认识。比如对于中华文明起源,我们的研究有什么新的进展。更多的同行



施劲松:考古学可以突破地域性最终指向全人类共同历史和未来

中新网北京3月31日电 (余湛奕 黄钰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施劲松近日在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时表示,考古学这门科学可以突破地域性,考古学研究最终指向的是全人类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未来。

近年来,国际考古同行对于中国考古研究的兴趣日益提升。施劲松说,有一些国外的考古学家,他们可能更关心中国有些什么新的考古发现。也有一些考古学家,他们关心我们对一些重大问题取得的认识。比如对于中华文明起源,我们的研究有什么新的进展。更多的同行,关心中国的考古学家是怎么通过考古材料得出认知。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施劲松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施劲松接受中新社“中国焦点面对面”专访。中新社记者 张兴龙 摄

“还有一些考古学家,对古代社会多样的生活样态更为关注。比如,外国考古学家组成的代表团到殷墟、到二里头、到西安兵马俑参观之后,不止一个人问我,看了这么多宫殿、陵墓,平民的居址、墓葬在哪里,它们是怎么样的。”施劲松表示,“由此可以看出,他们对古代不同的生活样态都给予关注。当然我也认为,更多的国外考古学家对中国的考古学,其实是缺乏了解的。”

谈及中国考古国际合作的意义,施劲松指出,中国古代的文明不是孤立的,这种沟通、联系、交流塑造了包括中华文明在内的世界文明。所以研究中国的文明需要关注和我们有关联的地区的考古材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认识我们自身的文化。

施劲松表示,对任何一种文明,要深入认识其特点都要通过比较。比如,在文字和金属器出现之前的5000多年前就产生了中国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模式、5000年文明不中断等,都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特点。我们对这些重要特点的认识和确定,都是通过比较才能得出来。

“中国考古学也需要和其他国家进行学术交流,需要开展不同国家间的国际合作。”施劲松说,考古发现、考古材料是有地域性的,考古研究工作也是有地域性的。但是就考古学这门科学而言,是可以突破地域性的,考古学研究最终指向的是全人类共同的历史、共同的未来。(完)

【编辑:孙静波】
转载自中国新闻网(cns2012)(cns2012)
综合(孙静波)






关注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

新国学网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