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editor

    宗教门户网:杨卫:策展在中国_中国美术馆-策展人--中国-艺术-理论-等人-中国美术-都是

    分类栏目:人间透视

    条评论

    hFi6NAOm58bH1BzwHPjTqbhu5urMRuNCGIQ5zs33.jpeg

    ​1989年2月,《中国现代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一批活跃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术理论家,如高名潞、栗宪庭、范迪安、费大为、孔长安、王明贤、周彦等人参与策划和组织了这个展览。可以说,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策展人主导的展览,只不过那时候还不叫策展人,而称为美术理论家。

    所谓美术理论家,即是为美术创作提供理论支持的专家。在过去价值观相对统一的传统中国,并没有这样一种职业,甚至也没有美术的概念。那时候,绘画并非一种独立的学科,而是与琴、棋、书等技艺一起,作为文人士大夫的一种修行方式。因此,也并无专门的美术理论,而只有关乎于表现技法与创作心得的画论,且多半是由创作者兼及。但是,20世纪初,随着门户开放的深入,中国人对西方世界有了更多的接触与了解,从而导致向西方学习的趋势,超越了表面的科学技术,而向更为深刻的人文知识领域渗透。由此掀起了一场社会改良运动,以及文化革命的浪潮。从康有为批“清四王”,到王国维经由日本引进“美术”概念,再到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等,在众多思想家对传统的反思与外来文化的引进中,不仅将美术的概念植根在了中华大地,而且还使其成为一种思想改造的武器,与新文化运动紧密地联系了起来。

    中国最早的美术理论家,可以追溯到康有为、王国维、蔡元培、鲁迅、陈独秀、吕澂等人,他们在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引他山之石,琢己身之玉,不同程度地为中国美术的建构发挥了作用。尤其是吕澂,他在1918年1月的《新青年》杂志提出“美术革命”的呼声,与陈独秀一起,更是针对以绘画、雕塑和建筑为主的美术形态,掀起了一场思想革命。不过,尽管这些人的言论或深或浅地涉及到美术观念,但他们并非专门的美术理论家,他们关心美术的革新,主要还是为了给新文化在中国落地生根扫除障碍,实际上是他们思想启蒙的一部分。

    应该说,美术理论在中国真正发展起来,还是“五四”运动之后。正是因为前面的这些思想家和革命家引入美术观念并为其奠定了理论基础,才使得借鉴西方也好,回归传统也罢,都能够超越过去的感性认识,而在更为理性的文化层次上展开。此后,徐悲鸿、郑锦、胡佩衡、陈衡恪、梁启超等人关于中国美术的种种倡导,就是依托的这样一个文化环境与时代背景,包括再后来鲁迅等人对新兴木刻运动的推崇,也是遵循了这样一个发展逻辑。由此,他们催化着艺术家的创作实践,也使得20世纪的中国美术超越传统形态,与时代命运联系起来,创造了完全不同于过去的人文景观。

    新中国成立后,拉开社会主义建设的帷幕,美术作为一种服务工具,也被赋予了意识形态色彩。艺术家们在改变观念的同时,也必须重新思考美术的功能与作用。于是,一部分艺术家从创作状态中走出,将重心转向了美术理论,如蔡若虹、王朝闻、倪贻德、王琦、何溶、金维诺等,他们与新中国培养起来的一批美术理论家,如邵大箴、奚静之等合并为一股理论力量,不仅掌管着美术类专业杂志,也构成了美术学院美术史专业的师资队伍。应该说,这些人才是中国最早的专业美术理论家。其实,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美术界涌现出的许多中青年美术理论家,有不少都是他们的学生。因此,追溯中国美术理论的发展史,1949年至1966年间的所谓“文艺十七年”,是一个铺垫,亦是一个雏形。

    1976年3月,因“文革”而被迫停刊的《美术》杂志得以重新复刊,这标志着美术理论也开始复苏。此后,经历了毛泽东逝世,粉碎“四人帮”,以及“拨乱反正”等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中国步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尤其是1978年底至1979年初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将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拉开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序幕,更是深刻地影响到人文领域,渐渐恢复了百花齐放的局面。

    回顾新时期中国美术的历史,1979年《美术》杂志启用责任编辑制,应该说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它标志着美术权力的下放,不再由文化官员主宰,而是由专业人士来调控。这个变化打破过去“一言堂”的局面,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解放思想为宗旨,在推进百家争鸣的同时,也催生了一大批具有独立思考的美术理论家。诸如栗宪庭、陶咏白、贾方舟、彭德、邓平祥等,就是在那一时期脱颖而出的。与此同时,随着高考制度的恢复,美术理论专业也开始招收研究生,一批立志于美术理论建构的学者,如水天中、郎绍君、刘骁纯、皮道坚、陈孝信等成为该专业的首批研究生,他们与前面提到的那些美术理论家一起,不仅成了当时的《美术》杂志,以及稍后陆续创刊的《美术研究》《世界美术》《新美术》等专业刊物的主要作者,也成了中国美术理论界的中坚力量,为新时期中国美术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在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现代艺术运动,时至1985年左右,运动达到高潮,史称“85美术新潮”。就这场现代艺术运动而言,除了艺术家的创造性自觉,更得益于理论家的理论辩护与思想倡导。其中,一批更为年轻美术理论家崭露头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是高名潞、朱青生、易英、范迪安、周彦、费大为、孔长安、候瀚如、王小箭、王明贤、李路明、殷双喜、唐庆年、杨小彦、黄专、温普林、高岭等人。这些人大都是80年代美术理论专业的大学生和研究生,相比前一拨美术理论家,他们受到了更多现代文化观念的熏陶,因此,视野更加开阔,思想也更为激进。应该说,80年代中国现代艺术运动的蓬勃兴起,受益于这些理论家“以破为立”的主张。正是他们从理论上清除传统意识形态的羁绊,引入全新的创作观念与艺术思想,才为中国当代美术发展开创了一个新的格局。

    分析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现代艺术运动,还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美术理论家们纷纷走向前台,充当了策划人的角色。不过,由于当时的中国还没有艺术市场,更没有民营的艺术机构与收藏机制。因此,这些充当策划人的理论家们,大都是利用编辑身份和杂志平台进行知识传播与思想启蒙,如邵大箴、高名潞、王小箭等人之于《美术》杂志,刘骁纯、栗宪庭等人之于《中国美术报》,彭德、皮道坚、鲁虹等人之于《美术文献》,邵大箴、易英等人之于《世界美术》,李路明、邹建平等人之于《画家》杂志等。如果追溯中国策展人的历史,应该就是滥觞于此,只不过当时还没有“策展人”的概念,均是以理论家与编辑身份代之。

    1989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中国现代艺术展》,既是80年代新潮美术家和理论家的一次集体亮相,同时也是新潮美术的谢幕礼。此后不久,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曾经在80年代掌握话语权的不少美术理论家,如邵大箴、水天中、刘骁纯、郎绍君、彭德、高名潞、栗宪庭、王小箭等人被纷纷解职,失去了传播平台与理论阵地。自此,理论家们开始了艰难的转型:一部分人去了海外读书和发展;一部分人退回了学院,回归了书斋;还有一部分人则转入“地下”,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和民间渠道,守护着中国当代艺术的薪火……策展人的兴起,正是始于这个转折时期,是由于80年代的现代艺术启蒙之路被阻隔后,理论家们换取一种实践方式推介当代艺术。

    20世纪90年代后,受市场经济的影响,北京兴起了一批民营画廊与艺术机构,如北京音乐厅画廊、东方油画厅、瀚墨艺术中心、国际艺苑、阿芒拿画廊、云峰画苑、红门画廊等,它们与一些走向市场运营的国有艺术机构,如北京艺术博物馆、中央美院画廊等合并于一起,为许多策展人提供了小试牛刀的机会。与此同时,由于西方社会对中国问题的关注,使中国当代艺术通过民间渠道,得以频繁地输送到海外,参加了诸如威尼斯双年展等一系列重要的国际展事,从而形成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局面……诸如此类,都为理论家向策展人转型,以及更多专业策展人的出现创造了条件。

    就中国本土而言,最早将工作重心从理论转向实践,并自诩为策展人的应该是栗宪庭。早在1992年,他就在香港与张颂仁一起策划了影响深远的“后89新艺术展”,并于1993年带领部分中国当代艺术家参加了威尼斯双展年。正是通过具体操盘这几个重要的国际展事,栗宪庭开始重新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方位,并就策展人的概念进行了一系列梳理。我有幸见证了栗宪庭的这个转型,并亲耳聆听过他对“策划人”和“策展人”的分析,时间是1995年左右。之所以确定为“策展人”,栗宪庭当时是借鉴了台湾的转译,同时,也吸取了一些海外华人的策展经验。事实上,就在栗宪庭于国内思考中国当代艺术的去向时,一些旅居海外的中国美术理论家,如费大为、孔长安、候瀚如等,已成功地从理论家蜕变为策展人,并在国外做了不少有影响的艺术展览。

    当然,如果抛开“策展人”的定义,就实际行动而言,上世纪90年代初活跃在展览前台的人物还有很多,诸如范迪安、王林、殷双喜、吕澎、黄专等,都是当年以理论家身份介入策展活动的重要代表。此外,还有一个代际更替现象,进一步加强了策展人的概念,那就是更为年轻一代策展人崛起,如黄笃、冷林、朱其、冯博一、赵力、余丁、皮力等。尽管这些人大都是美术理论专业出身,但与上一代理论家不同的是,他们走上当代艺坛,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市场经济背景与国际文化语境,因而,他们更侧重于艺术实践,强调市场介入与国际生效。正是这个新的时代背景,催生出了一代新的策展人,同时,也驱使更老一代的美术理论家们,如刘骁纯、贾方舟、皮道坚、陈孝信等也逐步向策展人转型。由此,形成几代中国美术理论家共赴策展事业的局面,一起开启了策展人的时代。

    此后,“策展人”的概念正式成型,得以在中国落地生根,不仅成了艺术展览的主导,也成了艺术市场的中枢。可以说,这是几代中国美术理论家和策展人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市场经济与全球化催生出来的新型文化业态。不过,随着艺术市场的兴起,尤其是新世纪以后,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美术馆、画廊、艺术机构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催化出越来越多的艺术展览活动,策展人也层出不穷,呈现了分化和泛化的状况。因此,很有必要对策展人在中国的生成与发展进行一番回顾和梳理。因为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策展人,知道策展不只是简单的组织画展,而是一种当代文化的知识生产,策展人实际上是知识分子的一种身份转型,是将书斋里获取的艺术知识投入到公共领域,通过展览展示等活动来启迪当代人的审美意识。

    2020.1.22 于北京通州

    杨卫,湖南师大美术学院现当代艺术中心主任、批评家、策展人

    关键字:中国,艺术,理论,等人,中国美术,都是,中国现代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 策展人
    内容标签: 中国 艺术 理论 等人 中国美术 都是 中国现代艺术展 中国美术馆 策展人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