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描述艺术家杨冕的工作?
也许应该用“苦行僧”这个词。一方面表明其创作时所需要耗费的大量时间与精力;另一方面则指向其创作的目的:让更多的普通观众与作品发生关系。
艺术家杨冕在“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现场
杨冕最为人熟知的艺术创作是他始于2009年的CMYK系列的“元点”绘画。作品具体的制作过程是:他将一幅经典的西方名画解构为数万个四色元点。而这四个颜色则分别由字母“CMYK”所代表,即青(Cyan)、洋红(Magenta)、黄(Yellow)、黑(blacK)。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现场
杨冕在他的绘画中,一直所强调便是“视觉的民主性”,他认为自己的工作方式,所强调的是艺术要与大众发生关系。他不再给作品一个结果,而是把作品所生成的结果交给观众。
观众在远观“CMYK”系列作品时,画面中不粘连的色点通过视网膜的错觉形成了融合,从而在不同的观众眼中构成不同的色域与图形。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现场
而在创造一个“虚拟艺术史图像”的同时,杨冕还将印刷术与数字图像传播的特点加入到作品中,借此来加强他所说的“视觉的民主性。”从而消解掉传统绘画中的“一元性”,让作品变得更为开放,并与当下时代产生对话。
早期,杨冕的创作实验聚焦于中国传统文人画,古代壁画以及西方经典绘画的图像。至2015年,他发展出了“CMYK西方艺术史绘画系列”。在名为“260万个点与西方艺术史”系列作品中,杨冕在延续其CMYK基本工作方法——抽离、提取、组合以外,还加入了图层透叠的图像拼接方法,使得图像产生了不同视角与维度的观看体验。该系列可以被看作是一次涉及绘画空间与时间探索、融合历史重影与个体经验的合体。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开幕式现场
2020年12月19日,麓湖·A4美术馆推出了杨冕最新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由李杰策展,是艺术家杨冕在海外巡展后首次回到成都本地美术馆举办展览,也是他“CMYK西方艺术史系列”的首次亮相。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现场
杨冕以独特的CMYK工作方法和视觉语言,为公众带来了13幅超大尺寸的画作,涉及了文艺复兴早期、文艺复兴、巴洛克、新古典、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
象派、后印象派、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波普艺术等艺术流派中的45张西方艺术史上的经典作品。
在这次展览中,公众可以在与画作展开多维度的视觉解读与对话、体验CMYK带来的视觉震撼的同时,畅游艺术家开启的这段穿越艺术历史的旅程。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现场
艺术网及艺术头条对话艺术家杨冕
我的创作一直是关注媒介对社会的影响
艺术网:此次展览呈现了您从2015至今,5年来的绘画作品,通过这批全新的系列,体现了这些年来您对于绘画怎样的思考?
杨冕:我的作品一直关注的是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比如早期的《来中国-文化的革命》这一系列,作品以我们通过媒介认识的世界大众文化形象为素材进行创作。比如我们对迈克·杰克逊、猫王等这些世界文化名人的认知,都是通过各种媒介来完成的这种认知。
杨冕,《2008我就是要摇滚》,170x150x70cm,2008
从最初的创作开始,我就提出了媒介对社会的影响。这种影响在中国是极为突出的。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的教育当中,我们大多数时间是通过媒介去学习,实际上我们的知识是经过加工处理以后获得的,所以在自我的思考方面,我认为是有欠缺的。这种欠缺短时间内还没有办法去弥补。
《CMYK-前文艺复兴绘画》,布面丙烯与透明树脂,240x110cmx4,2015
作品解读:
《CMYK-前文艺复兴绘画》由四张文艺复兴初期(14c初至15c中期)经典作品叠加而成。包括被誉为“西方绘画之父”乔托(Giotto di Bondone)的作品《哀悼耶稣》;透视法的奠基人马萨乔(Masaccio)的湿壁画《献金》;乔凡尼·贝里尼(Giovanni Bellini)的作品《基督的复活》;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最著名的作品之一《维纳斯的生》 。
比如我们大多数人都了解西方美术史中一些经典的作品,但绝大多数的人其实是没有看过原作的。包括我们对中国艺术史的理解,也是如此,并没有真正走进美术馆、博物馆去观看这些作品。
当然其有很多原因,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博物馆制度的建设还不够,公众接触认识的途径还比较比较少。
《CMYK-文艺复兴绘画》,布面丙烯与透明树脂,240x110cmx4,2015
作品解读:
《CMYK-文艺复兴绘画》由“文艺复兴三杰”于文艺复兴鼎盛时期(15c末至16c中期)创作的三张代表作重叠而成。包括:达·芬奇(Leonardo da Vinci)广为人知的《最后的晚餐》;米开朗基罗(Michelangelo)著名的叙事天顶画《创世纪》中最著名的一章《创造亚当》;以及拉斐尔(Raphael)的《加拉提亚的凯旋》。
最近几年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其实比较理想的方式,是通过对艺术或者是对绘画的感悟去打开自己,进入到一个文化的再思考过程,或是对人类文明的享受中。但事实的情况基本上是反的,我们今天的问题,正是通过媒体或者通过媒介去认识,就是:“我知道什么,但那个知道和美术史上的作品带来的感受相比,我觉得可能只有1%。”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现场
所以我一直在想怎样通过我的工作去做一些东西。让我艺术里面的内容和大众发生关系,然后他们又会通过我的作品去达到我想要的那种结果,通过绘画去打开他们的世界。最近的“CMYK”系列,我很明确地提出这样的学术主张,即,“视觉的民主性”。我不再给作品一个结果,或生产一个意义,所有的结果都是观众通过自己的参与获得的。
也就是把结果的决定权都交给了大众,因为我的“CMYK”系列的4个颜色传达给每个人的视网膜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观众眼里所看到的作品,每一个人都完全不一样。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现场
“CMYK西方艺术史绘画系列” 用重叠的方法来进行创作
艺术网:从此次展览呈现的绘画作品,与以往的作品相比,是否有呈现出一些变化?
杨冕:这次的作品最大的变化,是我第一次用了重叠的方法来做这些绘画,以前我所有的作品都是单一的一张画,里边用“CMYK”4个颜色来组合完成。但这次把画面叠加了多个图像。我用了差不多45张西方美术史里面很有名的作品,通过美术史上的分类,比如某一个主义、风格、潮流,将3~4张或者更多的作品叠在一起,然后就产生了一个很意外的效果。
《CMYK-浪漫主义绘画》,布面丙烯与透明树脂,280x115cmx3,2016
作品解读:
《CMYK-浪漫主义绘画》由三张的浪漫主义(18c末至19c初)代表作重叠而成。戈雅(Francisco Goya)的《1808年5月3日枪杀起义者》;浪漫主义画派的先驱者籍里柯(Théodore Géricault)的《梅杜萨之筏》;德拉克洛瓦(Eugène Delacroix)的著名代表作《自由领导人民》。
这是一个新的尝试,它让我们的视觉上变得更混沌,但是越混沌其实越体现了图像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对观众而言,我觉得这是一个本质上的参与,而不是一个游戏。
这种效果是什么?当观众看到作品的时候,会觉得这些东西是既熟悉,又陌生的。然后你会去寻找,但是又找不到答案,因为画面中的图像本身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这时候,图像本身是没有意义的。它最重要的是让观众与作品发生关系。这是我5年来所做的工作。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现场
艺术网:基于此次展览,请简述一下您对于“绘画作为一种媒介被打开”的理解?
杨冕:这个问题主要是针对我们以前对美术史的学习,基本上是通过媒介去学习。一个很大的问题,是你对艺术品的了解可能只是它的1%。一个比较尴尬的问题就产生了:仿佛我们都知道了,但是我们其实又什么都不知道。
所以我提出的一个值得参考的正确的方法,是我们是去看绘画,去体验绘画,然后从里面得到一些东西,把我们的世界打开。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现场
我对传统的认知是一个“文化波普”的概念
艺术网:在您的创作中,中西方传统艺术对您的影响分别是怎样的?这些影响如何反映到了您的绘画创作中?
杨冕:安迪·沃霍尔曾经说过一句很有名的话,他说:“我没有名,但是我的作品里面的图像都是最有名的。”因为你要和大众沟通和交流,那么最重要的是他要知道这个画面里的内容或图像是什么,如果他啥也不知道,这种交流是完全不可能的。所以这个意义上来说,我其实是利用了我们对古典的认识,它是一个波普的概念。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现场
艺术网:从您最开始的“广告人物形象”绘画,到之后的“影响中国的世界大众文化形象”的绘画,再到一直在持续的《CMYK》系列绘画作品,他们之间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在绘画创作方面又有怎样的推进?
杨冕:目前为止我的三个系列里面,第一个是《美丽"标准"》系列,第二个是《来中国-文化的革命》系列,第三个是“CMYK系列作品”,其实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都是关于视觉的,关于媒介对社会的影响。
杨冕,《1997年大标准-街头时尚忆》,布面油画,220x70cmx9,1997年
当年我画《美丽"标准"》系列时,实际上在讨论的是权力问题,比如是谁决定了今年谁是中国最美丽的女人?谁给了他们这个权利,实际上就变成了这个标准是什么?
杨冕,《2007年危险之旅》,200x50x80cm,2007
《来中国-文化的革命》系列里面的那些雕塑的作品,是我在网上找了一张照片,再根据那一张照片做雕塑。雕塑的一面是与真实照片一样的,但另一面是随意捏造的。针对这个系列的作品,我曾经说过一句话:“他们从来没有来过中国,但是他们影响了中国几代人。”这个讨论就进入到另外的一个问题:讨论的是产生这种现象的背后的原因。
“CMYK系列作品”就更明显,它就是图像的生产机制,而不再我们关注图像本身。
我这三个系列的作品其实是完全相连的。包括我第4个系列的作品,也是在这个线索里面进行探索。但是更突出的点,是我们进入到更大的或者是更重要的视觉民主性上去讨论。
“杨冕个展:二百六十万个点和西方艺术史”展览现场
艺术网:接下来您个人的创作及展览计划是怎样的?
杨冕:我有一个特别想做的展览,而且现在在积极的准备。它是关注如何更好地去展示我们传统文化中优秀的艺术作品的项目,比如敦煌莫高窟,散落于各地的壁画等。并希望能通过展览可以传播传统文化、艺术,让更多的人获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关键字: 内容标签:“CMYK系列作品”,杨冕,观众,视觉,,二百,展览,系列“CMYK系列作品” 杨冕 观众 视觉 二百 展览 系列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