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专稿_|_你是我最牵挂的人:“共情·联接”在时代美术馆开幕_科技艺术-疫情--作品-个体-单元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
 
很多在武汉参与抗疫的医疗队员下班后,都会通过微信安抚最牵挂的患者、为他们下载各种资讯舒缓心理压力。因

很多在武汉参与抗疫的医疗队员下班后,都会通过微信安抚最牵挂的患者、为他们下载各种资讯舒缓心理压力。因此患者们一旦病情好转或出院前,一定会和医疗队员合影。于是李舸请医疗队员短暂驻足在定点医院缓冲区的饭桌边或淋浴间门口,举起他们珍藏有这样合影的手机,摘下口罩拍下了一组特别肖像。让物理空间的距离合二为一,让心灵深处的理解汇成 一体,让医患关系呈现出最美的样子。

XWDKmQpAVGNfFmU5k3M9Pks7LF62ZDU8tv7Wf7hj.jpg

李舸《见证——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在拍摄过程中,李舸敏锐地意识到,在特殊时期,不同个体间如何建立并维持一种相互理解、 相互依存、抱团取暖、艰难前行的复杂人性关系问题,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医护人员的人道主义关怀出现了某种新的形态。他不仅将医护与病患在新时代语境下的相处作了深入诠释,也更好地展示了对人性尊重和对生命敬畏的永恒话题。

李舸将这件作品取名 《见证——你是我最牵挂的人》。2020年12月17日,《共情·联接》当代艺术展在北京时代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以“共情·联接”为主题,希望触发那些情感的共振,李舸也是此次展览的参展艺术家之一,活动现场复原了疫情病房现场,让观众有种置身一线的感觉,也让我们对“共情·联接”这样的主题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wYjdwSCo1fIgSFSaYcRl6ojvaWib61hyXJHsPxp7.jpg

现场艺术家合影

此次展览共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个体•群体”试图探索在不同的社会和时空下,个体与群体之间情感纽带的张力和边界。第二单元“聚力•共振”聚焦于探讨人类社会交织共生的关系与影响。第三单元“智造•黑洞”以艺术的方式探讨科技的日新月异对人类的挑战和思索。最后一个单元“云中情”既是对“云中”系列展览的十年回顾,也力图开启我们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共情所联接的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人类与技术、人类与自然、艺术与生活,以及当下与未来。

sp16HBLzVG3RVGs268aYLWJ5etjQo3WOJJGQOOXU.jpg

4jy36M3dGUiE6wIYUIwrPXTDLMnzyFZnnteSDf15.jpg

UDG6c63jYBonaTk9e9EBvZULOAVboBzy4a2bZeDa.jpg

展览现场

十年前,华熙国际集团开始发起“云中系列”公益项目,致力于挖掘、传承、推广散落在中国大地上即将消失的传统民族文化;通过大型艺术展览、主题音乐晚会、互动体验三部分, 帮助那些原生态文化的年轻一代守护者,重拾文化自信,开启文化新生的未来之途。“云中 系列”到今天已走过整整十年,项目累计观展人次达到 60 余万,帮助 30 多个民族的186 位民间艺术家,在音乐、舞蹈、美术等领域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JqUOfzzNeNaHgPfJWyFsQZVtzfxQiLiwuRZM5fDi.jpg

展览现场

2020 年注定非同寻常。突如其来的疫情,冲击、拷问也改变着人类。我们前所未有地感受到人类的休戚与共,感受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表达的深邃,感受到不同种族、不同国度、不同制度,利益的公约数驱动着人类凝心聚力。虽然信息化时代为人们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便利,但科技的便利仅仅影响人们沟通的量而非质,真正使我们避免成为一座座孤岛,是人类共通的情感。那些联接人类成为辽阔陆地的,是植根在我们心灵深处,对美的向往和对善的礼赞。

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唐恩所说,“没有人是一座孤岛,每个人都是那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此次展览“共情·联接”希望借助艺术,让我们能够更从容更理智地,审视过去,思考当下,面向未来。

第一单元 【个体·群体】

AYM1s7y0R65fzKfxSY8Av2BRHaY0znJ8SYAYV2AH.jpg

展览现场

如何从情感的角度理解个体与群体的关系?情感体验存在于个体之中,而群体由具有共同情感基础的个体组成,个体如砖,群体如墙;令我们浑然一体的是共通的感官体验。这一单元的作品试图用个体情感的体验与表达,传递群体情感的体悟。

KIyJtWTvJfgyBdo4hVOzd3zWB1IKhWw793h2xtP5.jpg

RCZyOJSWwc8s2Q6bNWcFZEYvVzduxbpKoRV0FfkZ.jpg

耿雪 《金色之名》

进入到展厅,首先看到的是耿雪作品《金色之名》,在双屏影像中,由泥土塑造的人物在黑白世界中不断前行,影像开头呈现出一个黑白的世界, 黑与白是残酷也是幽默,是真实又是幻念,是人间也是隔世。故事情节中的人物用泥土塑造, 赋予人物身躯粗粝的质感,同历经创伤一般,象征着那些不可回避的困境和磨难。故事的脉 络则暗示着人必须主动面对林林总总的问题和现实。泥人在集体创造一件巨大的未知全貌的擎天大物,这大物内在是金色的世界,发出召唤和诱惑的光色与声音,人类集体在前仆后继地为它劳作,不惜牺牲彼此:他们取出自身或对方的一部分,献祭给这个大物,大物却不断吞掉为它劳作的人类。

一个电子计数时钟在飞速地倒行,在“泥与肉”之间忽隐忽现。整个影片预留了一些意义不 明的、开放的阐释空间。擎天大物是不是巴别塔的象征?时间任性倒流着,是否象征着如梦幻泡影般的过往?整个影片是对人类集体行为的反思,还是对人类生老病死宿命的寓言?

ogTPeGzCoCThERthjKft4vi5Mip5a1V72qoPVl43.jpg

NPsU6h87c2gYdvK5KM67hT3I8weUoD1G35NNcLuJ.jpg

耿雪 《金色之名》

与此同时,屏幕嵌在雕塑里被安置在地面上,金色世界里是翻滚着的人物,仿佛被放置在金色“脐带”里,观众低头观看时如同在井中窥见生命之泉,这充满魔幻的体验感加强了命运的感知。

iiZvXQ9qPoV2Xb78JdF85X98PMTWcdBGU2ZxBHFT.jpg

江夏然 《来自陌生人的秘密》

接着来到第二个空间,这里分别展示了江夏然的《来自陌生人的秘密》与牛文博《片刻的记忆 NO.2》。其中,《来自陌生人的秘密》由上千张明信片组成,每张明信片都承载着一个来自陌生人的秘密。 艺术家江夏然试图用这个艺术事件帮助那些旅途中的陌生人留住被埋入时间的生命与往事, 让它们再一次被人发现和留存。作品收集并使用了数十甚至有百年历史的老明信片,它们一 面影印着欧洲最表层的视觉印象,而另一面却书写着欧洲最内里而隐秘的人情,相互对比,相互呼应。

此次艺术家使用银河的形式,意在传达每个人都是一颗孤独星球,但他们终会汇入一片银河中相互照亮,共同闪烁。

TWojJPLSotXduySfZd5icK6kVVQc3juRsESSWjVW.jpg

牛文博 《片刻的记忆 NO.2》

《片刻的记忆 NO.2》是艺术家牛文博有感于自身 80 年代的成长环境,以民间老家具搭建的 大型屋形装置。

人们往往在关注一个家庭的历史的时候会主观地记录一些人或事,而忘记那些曾陪伴我们很 长一段时间甚至是一生的器物。它们身上的温度、记忆都是我们的珍贵财富。艺术家通过对一个家庭的器物进行观察和再造,制作而成这座类似“纪念碑”似的装置作品,来阐发我们对过往所经历的、所留下痕迹的一段历史的纪念。作品在一个几何形的大轮廓下集结了一个家庭一段时期的器物,更像是一个家庭记忆的“断代史”。

11Ms1qFF31A2KT0EAwXa0eWn4I8Sq1O5m3Y5YoPK.jpg

张沐辰 《心率》

第一单元的最后一件作品《心率》是件由单人参与并完成感受的互动作品。观众的双手在接触心率传感器后,变化的心率会经过运算形成与其状态相对应的涟漪,反馈在黑色水面的不同位置上,也同时打乱了水面对外在环境的映射,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一场同参与者自身的对话

第二单元 【聚力·共振】

nhIWNrIo95bQVqCYlXFnuJ7cQVtaZHBvBWrtRmdd.jpg

展览现场

情感是个体之间的纽带,联接达成了精神的凝聚与共振。共振的合力使人类社会处在一种交织互联的状态。如何与自然相处,如何与万物共生,如何应对全球性的公共事件,这些都是实严肃的思索。本单元作品以多元的表达,探寻人类心灵深处的真实感触和美好坚韧,去感受聚力•共振后的力量。

hZLHY7AjwbxfHEjZFnCDHBmQKfa5n8ckXYuBk8Qo.jpg

崔译 《夜冥冥·耳语》

接着来到第二单元,首先看到的是艺术家崔译作品《夜冥冥·耳语》,她的作品与场地中复杂的工业化天花板的关系,形成了这件作品很重要的“在地性”。 装置的红色管道结构在视觉上与天花板的消防管道相连,在空间中延伸、融入并强化了“非白盒子空间”本身的工业气息;结合苏州“在地”语境中的园林美学和艺术家以往作品的“游园”概念——将个人的日常感知和生存经验移花接木,在材料、结构、视觉的矛盾中游弋,保持一种和日常的亲近,同时呈现出一种跳跃的疏离。

pyhFP81VStjUyjlnCzu2nEv7M2ifUwzx2eUODo0O.jpg

崔译 《夜冥冥·耳语》

当您在进入空间的过程中被空间规训并即刻成为了空间中的元素,随机的行动表演赋予空间剧场感和有关生存经验的隐喻,观照着那些在管道的“枝桠”间寻求生存的自然植物和工业剩余,这种“生存”犹如“桠”字——树木枝条上再长枝条,形成接近四方形的闭锁圈—— 弥合现代人的生存。

vmLQRNJOGmtacdNpxdHCrd8u5F8g0jnW3rjcienY.jpg

崔译 《夜冥冥·耳语》

听觉上,散布在空间中的汽车尾喉和管道内腔作为发声介质进行合奏,形成一种彼此对话的声音场域,和一种“身体化”的想象;空间中起伏的声音像生命体般有律动和停顿、有呼吸 和交流,在金属雕塑的视觉焦点衍生了某种通感;弥漫的莫扎特安魂曲罩染着整个空间氛围, 在转角处遭遇另一片图景。

夜冥冥,我们一同轻声耳语。

cs6Tf8Vd1zXu6Buropu0T9jGOPfg7OiMmjP5rwcD.jpg

费那奇动画小组 《数字失乐园》

下一个空间展示的是费那奇动画小组的《数字失乐园》,将众多 GIF 视频组成一个景观装置,将影像的二维图像转为三维的场域与空间装置,观众能在一个充满 GIF 电子屏的景观装置中,体验数字影像的现场感。影像包含 61 个作者以“失乐园”为主题创作的 GIF 作品,展现众多作者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SLADI3L5m4YEhx0RuFZsbPfHX81fVuq2h17hqkZs.jpg

王雷 《师议制疫》

全球化抗疫时代,全世界的人民都以“战士”的身份参与着这场与新冠疫情的斗争。口罩成为最有效、最直接的防御形式之一。尤其在 2020 年,口罩的意义已变得非同寻常,它不得已变成了人们外出不可缺少的“装备”。艺术家王雷用与疫情有关的各类报纸进行撮线及编织,制作出一年 365个口罩,以展望的形式祈愿全球人民以有效的防御手段制止疫情。

ozx8Xi7Hg15HEyDQQNkFFAOpbK3jXzTdrl1WOx0M.jpg

李舸 《见证——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很多在武汉参与抗疫的医疗队员下班后,都会通过微信安抚最牵挂的患者、为他们下载各种 资讯舒缓心理压力。因此患者们一旦病情好转或出院前,一定会和医疗队员合影。于是李舸请医疗队员短暂驻足在定点医院缓冲区的饭桌边或淋浴间门口,举起他们珍藏有这样合影的手机,摘下口罩拍下了这组特别肖像。让物理空间的距离合二为一,让心灵深处的理解汇成 一体,让医患关系呈现出最美的样子。

pn6xWLIdmu80iMvGSN1RbuZhteaYEOVtUNBZvG32.jpg

李舸 《见证——你是我最牵挂的人》

在拍摄过程中,李舸敏锐地意识到,在特殊时期,不同个体间如何建立并维持一种相互理解、 相互依存、抱团取暖、艰难前行的复杂人性关系问题,也体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医护人员的 人道主义关怀出现了某种新的形态。他不仅将医护与病患在新时代语境下的相处作了深入诠 释,也更好地展示了对人性尊重和对生命敬畏的永恒话题。这是蕴含了多重意义的共情的肖像,是李舸以摄影方式绘就的武汉抗疫“凌烟阁功臣图”。

第三单元【智造·黑洞】

Hb4T0etsjWxdWxQDgImmhjDfCoCALyjGriVy9wEu.jpg

展览现场

科技改变着人类,从思维方式到行为特征,本单元的作品以人机交互的方式,探讨了科技改变人类的方式、速度以及后果。机器不再只有服从,而是在与人类的互动中日益聪慧,对人的影响和支配逐渐形成,艺术家们也在思索:人类的技术革新,究竟会带来一个美丽新世界,还是滑向智能垄断的黑洞。人类力量的终极来源,是人类的智慧,还是对精神世界的坚守。 我们该如何去平衡?

nKqgId9C7govzywNCtrv5Sz1oyYW1b33Z2ufy43T.jpg

4GwfjyfF1BkNoGgJbR3d5QgegLdLHCkkqupz74zH.jpg

胡晓琛、亓梦婕、陈天翼 《人工智能真的懂你吗?》

如今,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工智能的算法中。在任何场合,接触到的任何媒介可能都在用算 法分析我们的行为轨迹,并向我们推送信息。这些内容真的是我们想要的么?科技带给我们 便利,也让我们反思科技与人类的共生关系,对融合、友好的人机关系提出设想和展望。

胡晓琛、亓梦婕、陈天翼等联合创作的《人工智能真的懂你吗?》通过实时抓取网络上的最热门视频数据,将最热门的视频图像和信息投影在展览的地面 上。当观众走过投影区的时候,体感设备和摄像头将自动捕捉人的动态影像,同时通过机器 学习的算法将和人的影像数据和抖音上获取的实时数据进行配对,并推送到墙面人形的投影 上。作品同时通过对短视频的声音进行提取,运用算法进行音乐的重组、解析和重构,呈现 出与人体动作相呼应的动态变化。

9UvEYGjYppwmn8yomxW30yNGsoW5vh37R4DLoJmk.jpg

黄筱茜 《呼吸共同体》

黄筱茜的《呼吸共同体》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席卷全球的特殊时期创作的作品,当全人类面对共同 挑战时,人类在处于同呼吸共命运的整体中携手同行。作品集互动灯光装置、智能可穿戴及远程交互于一体。通过可穿戴装置采集人体的数据信息,探讨未来对人体数据的采集形式, 采集样本取自世界上不同的国家及地区。通过灯光装置展示采集到的人体温度信息,光在一 呼一吸间,再现人体生命信息。装置中的灯光展示个体生命体征的同时,也彼此相互关联, 个体所发生的问题也将蔓延开来,触发装置整体的回应。同时作品也在探讨未来装置与观者 间的关系,身体在场性的问题再度被提及。

LS1MaA5qlsR7lTFqdlJEpW4GL9Z1MPSw1VP1IxVh.jpg

苏永健、吟光 《心术》

“芯片人只不过开场方式不同,就跟生物人的童年经验一样,你活了二十年所相信的,跟一 条编码让你相信的,到底有什么不同?或许,我们都是被构造出来的样子。” —— 摘于《挖心术》

苏永健以吟光所著小说《挖心术》作为创作的蓝本,提取了里面的一句重要论点作为作品思考的线索,并以他擅长的机械装置作为创作媒介和表现手段。

作品由若干气动推杆、气管和电缆组成的心脏外形为主体,通过推杆的相互配合运动,试图 将机械心脏活体化。当观众将手放置于感应器,其心跳被转化为输送于电缆之中的代码,不断刺激机械心脏的抽搐和跳动,使钢铁机器仿佛有了能感知情绪的生命体征一般。肉身之心与机器之心构建了联结,芯片与情感之间的分界线愈渐模糊,编码机器和有灵肉身本质上可能并无矛盾,也无所差别。

qTrYieqKYD4u0ULXonX9eelza3utSpLLukC66ZhG.jpg

费俊 《有趣的世界》装置⼆

《有趣的世界》装置⼆是一个结合⼈工智能技术的交互式叙事装置,装置中的网络摄像头会基于图像识别技术来识别每⼀位现场观众的外貌、表情和衣着的色彩等特征要素,并给每个⼈打上分类标签,基于这个“以貌取人”式的综合认知,⼈工智能程序会运用具有语意关联 能力的算法来为每⼀位参与互动的观众生成一段独特的基于虚拟地球的叙事漫游,将观众连接到世界上任何⼀个从算法逻辑上具有“相关性”的人、物或场景。

第四单元 【云中情】

CYJ68KIW7M7eg1XC9y9CaNYCCzBUuS3AYr2WyXSl.jpg

S0c1TODwki3oN4wAUmqx9u0DtfWFSODEENak1qwC.jpg

bDe1r2fCLdtevv4xertpOQIzrfDn9iv9jtGgTrtY.jpg

展览现场

自 2011 年起,华熙国际集团已连续举办了云中牧歌、云中山歌、云中藏歌、云中蜀歌、云中滇歌、云中儿歌、云中渔歌、云中乡歌、云中家歌,共九届艺术展览,今年的活动主题为 “云中情歌”,是第十个年头。在这个单元中,通过文字、图片、影像,串联起“云 中”带给我们的共同记忆。十年间,“云中”的脚步踏遍了几乎全中国所有原生态艺术文化的发 源地,通过艺术作品,音乐舞蹈、展览、沉浸式体验等形式,华熙在持续不断地挖掘、传承、 推广即将消失的原生态文化,同时由每一位参演的音乐人、乐团、艺术家,经过重新整理和编排,以多元立体的艺术形式,将这些中国原生态民族文化呈现在大家面前,让那些深埋岁月和历史深处的艺术瑰宝,与现代世界产生深深的联接与共鸣。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京时代美术馆,科技艺术,疫情,,作品,个体,单元北京时代美术馆 科技艺术 疫情 作品 个体 单元
下一篇:海外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_|_东京国立博物馆:聚焦名家名作之美与中国历史_中国艺术-日本-海外博物馆里的中国艺术--文物-东京-博物||上一篇:2020艺术商业管理青年学术沙龙举行:搭建商业管理青年学者的学术平台_中央美术学院-商业管理-艺术教育--主题-为例-教育学院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