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专稿|王明贤:在历史的重要结点_以新建筑思想影响未来_建筑-建筑史-建筑展览-建筑理论-王明贤--中国-威尼斯-当代

编辑:刘倩 来源:雅昌
 
2020年10月19日,“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影像展”在合美术馆举办,以影像、文献的方式回

yqVKWZOJpvu0NkFCntNVGAV9h3iZoMcTLgrxqL09.jpg

2020年10月19日,“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影像展”在合美术馆举办,以影像、文献的方式回顾百年重点建筑展。展览将持续至2021年9月19日。

展览由中国艺术研究院建筑与艺术史学者、中央美院视觉艺术高精尖创新中心自然建筑工作室首席专家王明贤担任策展人。

王明贤认为,回顾百年建筑史,展览对建筑的传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既有着很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学术凝聚力,也深刻影响了现当代建筑史。在各种当代艺术展及当代建筑展上,先锋建筑师崭露头角,对未来城市和建筑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

8q38y9ZCGjrb8T18dsvRZNANflDZ4uVDciZRnIFS.jpg

4ePCRJB0ujUBa4MjB27ExCESPIGQrnLl5xUw4T0i.jpg

合美术馆展览现场

展览过程中,艺术网、艺术头条邀请王明贤先生,深入探讨他对近些年来建筑展览的线索与相关话题:

艺术网:王老师您好,首先请您简单描述一下“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影像展”的缘起?

王明贤:最初是因为今年1月初与合美术馆馆长黄立平先生探讨建筑的诸多话题,我们讨论了很多建筑问题,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希望以建筑展览的梳理来回顾建筑思潮的变革,以影像、文献的方式梳理国际建筑展览的发展史。

比如1927年,“德意志工作同盟”举办了“魏森霍夫建筑展”,邀请了柯布西耶等诸多建筑师参与,各自设计一到两栋住宅,共设计了33栋住宅建筑,这是20世纪现代建筑史的重要事件,对整个世界的建筑研究影响非常大。

1988年,“解构主义建筑”七人展在纽约MOMA举办,由菲利普·约翰逊和马克·威格利组织,参展建筑师共有:埃森曼、屈米、盖里、里伯斯金、蓝天组、库哈斯和哈迪德。此后的这几十年来,这批建筑师对世界当代建筑发展产生了极其巨大的影响。

所以建筑展览与建筑史的发展是密切相关的,可是中国在20年前几乎没有建筑展览,但20年来中国的建筑展览发展很快速。通过梳理之后,我认为中国十多年来已经有了不少世界一流的建筑,也有了世界一流的建筑展览,重要的建筑展览例如威尼斯国际建筑展中国馆、深港双城双年展以及多个建筑师的个展。

6mvLbhfwqwrWDtzk4sCRR62B9q25sMrN07Sd9oW3.jpg

《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展览主视频截图 “韩半岛鸟瞰图”展览现场  ©Kyungsub Shin

7U0wVPj99X5x69QvbEvIcfvik7cW9adMEDe0lNzZ.jpg

《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展览主视频截图 “我们的乡村”室内场景 © 高长军

回顾百年建筑展:以新思想影响未来

艺术网:那么中国近十几年来的中国建筑展览,可能认知度比较高的是从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开始的?中国参加首届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思考的核心是什么?

王明贤:2005年,中国以国家馆名义正式参加威尼斯双年展,由时任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艺术家蔡国强策划的“处女花园:浮现”,开启了中国国家馆再威尼斯双年展的历程。

2006年,中国也以国家馆的身份开始参与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首届由范迪安院长和我策划,主题为“瓦园”。我们当时考虑主要有几个要点:

一是中国建筑要走向国际舞台,威尼斯双年展是一个重要的学术平台;二是展览要研究中国问题,首届展览只邀请了建筑师王澍,并与艺术家许江合作。当时这个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国家馆其实很少有一位建筑师能撑起一个国家馆的,但是我们就只推出了王澍。就像50年代美国要推抽象表现主义,他们将波洛克作为代表推到了威尼斯,后来波洛克变成世界级抽象艺术大师。所以我们认为,展览并不需要很多建筑师。

rJ5M9iYGtrwaBpWAnKPVkUt0q7nB9cvuTr6e1ltg.jpeg

王澍《瓦园》2006年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中国馆现场

并且我们要研究中国问题,当时王澍的作品就解答了关于中国城市化的问题。王澍用的是浙江一带城市改造过程中,拆迁下来的旧瓦,在威尼斯重塑中国的瓦园,呈现的是王澍的建筑方法论,指向的是中国建筑的循环建造理念,体现了中国建筑的美学。

而且观众参观威尼斯中国馆会很累,尤其是军械库最深处的中国馆的时候。我们希望用一种方式,让观众走到中国馆的时候,能有一个很安静的环境,让大家用心体会中国建筑的魅力。

当时选择了王澍作为唯一的一位参展建筑师,的确也有不同意见,过了这么多年王澍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建筑师了,如今看来我们当时的选择还是很对的。

此后,由张永和、阿城、龚彦联合策划的“普通建筑”(2008)、唐克扬策划的“来此与中国相会”(2010)、方振宁策划的“原初”(2012)、姜珺策划的“山外山”(2014)、梁井宇策划的“平民设计、日用即道”(2016)、李翔宁策划的“我们的乡村”(2018)陆续亮相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从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中国建筑师对诸如全球化与都市化、城市问题、环境污染、本土现实、传统与现代、城市与乡村、日常与非寻常等等社会议题的关注和思考。

K7emvZzB2Mf80CUcawSwjeUs3i5LbQGQuUfz1W9O.jpg

nXKU4VF07fuTHi247Xp4tUAazSWQat5oiGLPhErn.jpg

《平民设计 日用即道》视频截图

fTRG8ZS2f0CZuxU67DwZ0bIIVYnfGsvjxjBcAgZD.jpg

CPJXHsnbOs5CLX7lSPQqVePf3w7VAoGDXPKnBQv4.jpg

《我们的乡村》 视频截图

艺术网:您认为建筑展览是和建筑史是密不可分的,那重要的建筑展览对于建筑历史的推进起到了什么特殊的作用呢?

王明贤:首先,近些年来的当代建筑展览以及当代艺术展览中建筑师的作品,推出了一批先锋的建筑师,让他们原来只是存在于抽屉里的方案,可以在展厅里呈现,并以新的建筑思想影响未来,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第二,建筑师们在展出的建筑作品中,呈现了很多建筑对中国当下社会的反思,展出之后应该是很重要的学术交流机会。

改变历史有时候很难 有时候也很简单

艺术网:其实我们今天虽然是在探讨当代建筑展览,但是其实当下的诸多展览边界已经越来越模糊,无论是当代艺术、公共艺术、建筑、新媒体等,在当代艺术展览中是相互融合的,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王明贤:艺术之间肯定是越来越相互交融的。当然建筑师毕竟是有他的独特建筑语言的。当代建筑展览既有跟当代艺术很相近的部分,也有其独立性,他们的思考也和当代艺术展览略有不同。

关键是要抓住历史的节点,2020年让全球处于危机中,却也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有时候改变历史非常难,有时候却也非常简单。

比如我们这一代人正好赶上了恢复高考之后1978年进入大学,1982年毕业时正好时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大讨论,随后电影领域第五代导演的崛起,艺术领域则兴起了85新潮美术。

GHvTb0K0QioY8mRXbbufpP1LHKZgvnY7FxWifRjf.jpg

《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主视频截图  张永和《竹跳》全景©非常建筑事务所

fiDMq1jMUN0tKAW6GhKqLnzujAoGcTnBQp5d4iN5.jpg

《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主视频截图  “张永和+非常建筑:唯物主义”展览现场©非常建筑

gIATi8xNR44NItiOy9bthUME1l2u4RAXa5lBrHmH.jpg

《空间叙事——国内外当代建筑展览》主视频截图  “山外山”展览室内现场©Marco Cappelletti

艺术网:的确,改变历史有时候很难,有时候却很简单,甚至是无意于此,后来发现成为历史的重要节点。您也是从那个时代一路走来,也见证了中国当代艺术和当代建筑的40年发展历程,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您认为您所经历的几个和建筑相关的重要展览?

王明贤:就我个人而言,就经历了近40年来比较重要的四场展览。

第一是1989年的中国现代艺术大展,我们这批年轻人是大展的筹备委员会委员,这可谓是一场改变了中国艺术方向的展览,当下最活跃的当代艺术家们有百分之七十都参加了这场展览,当时没有想到一群年轻人组织的展览在历史上会成为一个重要节点。

第二是1999年北京召开世界建筑师大会,我在其中策划了一场展览名为“中国青年建筑师实验性作品展”,当时我选了十个青年建筑师的作品,在当时都是非常具有实验性。虽然是非常小的展览,但在接下来的这些年里,中国当代建筑领域谈及实验建筑的发展时,这个展览一定是会被提及的展览,张永和、王澍、刘家琨、董豫赣等建筑师都参加了那次展览,后来他们还被德国著名的Aedes建筑画廊邀请去德国展览。

第三个是2005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选址和落地,当时我们是一个策划团队一起参与中国馆建筑的选址和艺术家挑选,是中国当代艺术正式进入威尼斯双年展的标志,中国从国家层面对当代艺术的承认和推广,有其历史意义。

第四就是2006年,作为策展人之一策划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首个中国馆。

我经历了这四场展览,当时可能都是无意的,但是它们后来都对整个当代艺术和建筑历史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作用。

2020年又是一个历史的重要节点,也会出现影响世界和历史的建筑艺术。

艺术网:疫情之后,整个社会关注的人与人、人与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个节点上,关于建筑生态相关的讨论就显得尤为重要吧?

王明贤:如今我们看到,地产商探讨的话题也是生态、绿色、健康等环境问题,但不仅仅要注意生态的科技标准,更要注意生态的人文标准,人的健康也不仅是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也非常重要,所以建筑的文化、人文关怀也是非常重要的,是不可阙失的。

当代建筑与当代艺术

艺术网:另一个话题是关于艺术和建筑的话题,我们近些年来在谈艺术史的时候,往往是没有谈建筑史的,但是在我们学习的东西方美术史中,艺术和建筑都是无法分开的,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在建筑和艺术越来越密切的当下,这种情况会有所好转吗?

王明贤:我们看贡布里希写的艺术史,建筑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但是中国的艺术史家往往都不懂建筑,这是非常大的缺憾,但是我们开始注意到问题的时候,这种情况也许很快就会改变。

近年来,艺术史界、当代艺术界甚至整个艺术界开始真正了解建筑,比如合美术馆就想把建筑作为其艺术关注的重要的一部分,希望合美术馆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建筑展览学术平台。

二十多年前,我在编《建筑师》杂志的时候觉得最困难的,是封面选不出好的建筑照片,但现在再来看,可选的就太丰富了。中国现在已经有了世界上一流的建筑师,也有了一流的建筑,我们还有不少30多岁的优秀建筑师也有很多实践的机会。

nfRUwV2JB6AUc7yK4GpUL35swTgjaoAx1rwQOgL6.jpg

hEB1PslNoWMEl97eRpnbdvPULrNCt3gW0KikvQov.jpg

《未知城市》视频截图

Y0v3ify80XSTPcKLEC90Pz7yVKhKHZTJ9n6zzVhf.jpg

og9yauuYpvIpHbYOAS0RJqyTQWH4qDW4P0ETnHrM.jpg

《何陋轩:2014年8月29日,星期五》视频截图

艺术网:当我们在采访黄立平馆长的时候,他谈到了一个重要的点是建筑理论的发展在当下非常薄弱,您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王明贤:中国现在几乎没有建筑理论,建筑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的。可能美术学院会有美术史系专门研究美术理论,但是建筑学的专业设置都在建筑设计本身,没有建筑理论专业,当然这些年来也涌现出了周榕、李翔宁、金秋野等优秀的青年建筑理论家,但是相对于美术学院艺术史的学者们,建筑史和建筑理论研究者还是太少了。

而且建筑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化的学科,现在有点摸着石头过河,建筑实践走在前面,再回头去找理论。

关于中国建筑理论我有特别感触的地方,2002年我主编了一套《建筑界丛书》,当时选取了五位建筑师,分别为:张永和的《平常建筑》、崔恺的《工程报告》、王澍的《设计的开始》、刘家琨的《此时此地》以及汤桦的《营造乌托邦》

编纂这部丛书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当时建成建筑的图片比较少,但是建筑师们的文章写的很好,我记得张永和、王澍、刘家琨他们关于建筑的思考都非常有深度。

我记得刘家琨还写小说,张永和有一本书,文章都不长,但是能够把建筑思想和方法论写清楚。获得普利兹克建筑(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大奖的时候,王澍根本没有很大的建筑画册,凭借的是一本小册子,所以我认为这种国际大奖看的并不是图片多么漂亮,建筑多大,而是考察建筑师的建筑思想,王澍是有自己建筑思想和建筑理论的。

再过十年我又编了第二套建筑界丛书,也是选了5个建筑师:董豫赣、华黎、李兴钢、李虎+黄文菁、马岩松。他们大多是40多岁的建筑师,我能够感受到他们建成的建筑作品已经比10多年前的王澍他们多了很多,而且他们已经成为非常著名的建筑师了,但是相对而言文章写的就少一些了。当然近几年来,我们的年轻建筑师们在理论上还是有一定研究的。

ZtQJ2HeaZNoo5hhIsjxen3QgwFdCGN8EEr2c4sKY.jpg

lGMMXsbDD1YyeJr7yMl5v1VdJ1mExtgcy2ll8beZ.jpg

《会心处不在远》视频截图

艺术网:当观众观看建筑展览的时候,的确存在例如对于模型、图像的展出方式并不十分理解,这也是建筑展览无法普及的一个原因。

王明贤:建筑展览的确是相对专业的领域,观众看不太懂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时现在建筑师做展览慢慢也开始注意到如何与观众互动,比如有建筑师开始开设儿童建筑学习班,让十来岁的孩子搭建建筑,组建城市。我认为未来,就如我们说人人都是艺术家,也会说人人都是建筑师,建筑会跟生活、艺术融合在一起,比如我们自己家里的装修,都可以自己去创造自己的空间,这也是建筑设计的重要环节。

建筑设计、城市规划都关系到我们每个城市公民的生活,跟老百姓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老百姓对建筑、城市的审美提高了,城市规划才能真正做好,城市才能真正发展好。

艺术网:谢谢王老师!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合美术馆,建筑,建筑史,建筑展览,建筑理论,王明贤,,中国,威尼斯,当代合美术馆 建筑 建筑史 建筑展览 建筑理论 王明贤 中国 威尼斯 当代
下一篇:展览预告_|_年度压轴大展!大美之颂·云冈石窟千年记忆与对话_大美之颂-宝龙美术馆-雅昌文化集团--艺术-艺术家-上海||上一篇:指数_|_月度(2020年11月)策展人影响力榜单_尤伦斯-当代艺术-摄影-策展人--中国-上海-艺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