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方,“常青藤计划”出品人,YAC青年艺术社区,派克艺术中心负责人,新锐艺术家,策展人,跨媒介艺术家。
“未来我们的方向会是社区”常青藤计划发起人姜大方讲到。
2020年常青藤计划迎来了发展的重要节点,他们有了自己的空间“派克艺术中心”,这对于常青藤计划来说是一次全新的开始。
2020常青藤计划 展览现场
源起于天津的青年艺术NPO项目“常青藤计划”,自2014年创立伊始便确立了“发现·成长·对话”的理念,以“推荐+海选”的形式“发现”青年艺术家及优秀作品,在对青年艺术生态进行横纵向概貌研究的同时,举办年度艺术展览及延伸活动,逐步形成以年展为核心载体的展览模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升级,推出创客项目、青年策展人项目、行走项目等艺术项目,把关注视野拓展至青年策展人群体,青年策展人项目固定为常态项目。2017年,在东疆国际艺术中心YAC青年艺术社区项目落地,打造了一个涵盖艺术家创作、驻留、展览、交流等功能的共享社区,为青年艺术群体提供更多维度的发展助力,以实现彼此的共同“成长”。
2020常青藤计划 展览现场
经过六年的发展,2020年常青藤计划“落地”天津华侨城美亚创意文化园,这是出于在运行机制、学术建构、关注视野上不断开拓创新的需求。此外,也源于“常青藤计划”与天津华侨城基于对“让艺术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优质生活创想家”的共识达成深度的战略合作,让文化艺术反哺社会,让艺术深入对话大众,共同创想美好的优质生活。
这也就是姜大方讲到的“社区”艺术的建构。
2020常青藤计划 展览现场
“不管是未来品牌的打造还是我们团队的梦想,会开出一个什么花,我希望是社区,大家在这里安居乐业,能够谈谈艺术,做设计,文青很喜欢待的一块舒适区,应该是这样一种感觉,也是我心中的乌托邦。”
2020常青藤计划 展览现场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姜大方讲到,其实做艺术区是很难的,需要一个健全的生态,而这里恰恰有一个比较健全的生态,比如华侨城,他们一直以来对文化和艺术都有支持,这也是他们企业的一个基因,同时这对常青藤计划来说也非常重要,在合作过程中各方输入的都是各自的长处,所以可以将很多想法落地实施,还有就是大家的理念是相契合的,这点很重要。尤其是还有天津美术学院的介入,再加上商业街区的规划以及校企之间的合作,这样一个完整的社区才能形成,缺了谁都不行。
“一个提供平台,一个提供内容。”
2020常青藤计划 展览现场
姜大方希望派克艺术中心未来形成一个沟通的美术馆和艺术中心,而关于常青藤计划的发展,姜大方希望未来与艺术家是一种相互扶持的状态。他讲到青年艺术家不是市场的主干,市场波动的时候受到的影响就会比较大,并且我们单纯的谈青年艺术,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很多事情比较难以落地,这也是为什么他要向社区化的方向发展。
青年艺术究竟该如何发展?青年艺术发展支持平台该如何发展?尤其是在2020年疫情的当下,是非常值得我们去反思的问题,常青藤的发展路径不失为一个比较好的参考案例,就像姜大方讲到的那样,我们要有一个共赢的概念,建立一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单方面的付出对于大家都不是健康的状态,期待未来常青藤机会为我们带来更多好的展览和艺术。
张权 《白日梦》
雕塑、数码喷绘 尺寸可变 2018-2020
沈凌昊 《一个海边的夜晚》
岩石、海草、贝壳、珊瑚、感光材料、UV光等混合媒介装置
尺寸可变 2018
艺术网:本届常青藤计划选用全新的场馆派克艺术中心,能否谈谈此次的转变?
姜大方:这是一个重要的开始,这个事情本身比展览重要,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在派克艺术中心做展览了,虽然只开放了一部分。
艺术网:对于派克艺术中心未来的发展您是如何规划的?
姜大方:提到计划我只能说大概的方向,是想要形成一个沟通的美术馆和艺术中心,它最后会长成什么样,并不会现在就定死。之所以没有做长期的规划,因为这属于文化,人在做规划的时候,更多的应该是一个方向性的东西,尤其是艺术行业,很难像数理化那样用非常科学的方法去进行规划,但是场馆的好恶以及性格是可以定性的,那就是年轻化,当然也不排除成熟的艺术家和大咖艺术家,重心还是年轻化的。当然,也要和本地有关联性。
丁世伟 《陨歌》
六屏影像及混合媒介装置 尺寸可变 2015
艺术网:派克艺术中心的区位选择是如何考虑的?
姜大方:派克艺术中心现在的位置,在天津不算偏,如果与北京做对比的话,很像是望京。
常青藤计划之前在北京的今日美术馆做,不是在核心区域,后来回到天津,在天津美术馆做,虽然是核心区域,但也并没有说有很大的流量,所以区域对于天津来说并不是最重要的,兴趣反而是重要的。
派克艺术中心现在所处的地方,是天津外环边上发展最好的一个区域,另外一方面,为什么选择这个区域,也与政府的规划有关系,这里的商业规划是按照五公里以内做的,由于人均的商业面积比较密集,远远大于需求,所以现在放宽到八至十五公里,这时候艺术的作用就会凸显出来,并且天津也没有艺术区或者文化区,我们是希望几个方面的合力,能够将这里真正的做出来,开花结果。
朱玺 《历史公式》
金属,标本,软性灯管,书籍,工业风扇
900cm×250cm×500cm 2019
MOXI 《独》
装置 木质,橡木镶贴,亮面清漆
总体尺寸300cm×80cm单只尺寸80cm×37cm×45cm 2019
MOXI 《心爱的家》
装置 金属线材,红砖 尺寸可变 2020
艺术网:回到常青藤计划,这次的展览也做了一些调整,对于常青藤计划的发展您是如何考虑的?
姜大方:未来我们会重点打造社区艺术,不管是未来品牌的打造还是我们团队的梦想,未来会开出一个什么花,我希望是社区,大家在这里安居乐业,能够谈谈艺术,做设计,文青很喜欢待的一块舒适区,应该是这样一种感觉,也是我心中的乌托邦。
并且这么做逻辑上是通顺的,未来天津美术学院也会入住这里,包括华侨城,他们一直以来对文化和艺术都有支持,这也是他们企业的一个基因,同时这对我们来说也非常重要,我们在合作过程中输入的都是各自的长处,所以是可以将很多想法落地实施的,还有就是我们的理念是相契合的,这点很重要。
其实做艺术区,如果没有美院介入的话,也是很难的,刚好天津美术学院老师们的工作室不足,这里就可以解决很现实的问题。再加上商业街区的规划以及校企之间的合作,这样一个完整的社区才能形成,缺了谁都不行。
一个提供平台,一个提供内容。
崔译 《夜冥冥·耳语》
特定场域声音装置 PVC、不锈钢、钢筋、植物等综合材料
尺寸可变 2020
声音设计:王波
王恩来 《Bonn浪潮》
塑料袋、排风扇、控制器 尺寸可变 2015
王恩来 《空洞》
塑料袋、电风扇、控制器、钢架 尺寸可变 2020
王恩来 《摇头》
塑料袋、电风扇 尺寸可变 2014
艺术网:回到此次展览“十日谈”,在展览设置上是如何考虑的?
姜大方:让大家讲自己的故事,是我们的学术主持盛葳提出来的,在后疫情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讲述自己的故事,可能会给人们提供一个参照的坐标,当我们把艺术家们的故事收上来之后,发现稍微脱离了我们原来的想法,发现他们讲述的都是自己最本能化的东西,同时我们也没有限定说非要讲述与疫情有关的东西,这样也挺好。
这次的展览是一场小而精的展览,相较于往届来说,是这么多年做的最精致的一场展览,下了很多的功夫。
张钊瀛+沈沐阳 《运河·东方戏法》
木版激光雕刻、绘画、综合材料、影像 尺寸可变 2018-2020
戴陈连 《人生何处不相逢》
剧场、录像 2020
艺术网:为什么会是这么多年来最精致的展览?
姜大方:这要从场馆说起,在自己馆里面做展览和别人的馆里面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想法就可以去研究环境,对环境的把控能力就会越来越强,也就更容易做出来有品质的项目,在别人的场馆里面这是很难实现的,可能稍微熟悉了环境,就又换了场地,亦或者也不能随心所欲的进行使用,比如我在这里可以24小时的工作,但在公立美术馆这是不可能的。
这里的硬件设施我还是非常喜欢的,在老的建筑里面生发出一个新的东西,这是一种很有趣的尝试。
艺术网:派克艺术中心在未来的展览选择上会有怎样的考虑?
姜大方:不会有特别明确的选择,但还是会有侧重点,就是新媒体艺术。当然,也还会有公共艺术,社区的发展需要公共艺术的介入。
周行Mr.D.Mouse 《DSC00297》
视听装置 尺寸可变 2020
艺术网:您如何看待当下青年艺术家平台和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支持是相互的,常青藤计划发展到今年,我们更多的是相互扶持,然后走向未来,而不是单纯的一方给予另外一方的这种关系。
姜大方:青年艺术家不是市场的主干,市场波动的时候受到的影响就会比较大,并且我们单纯的谈青年艺术,也会遇到很多的问题,最大的问题就是对艺术家没有任何控制力,这也是为什么要向社区化的方向发展,这是一个共赢的概念,这样才有可能走下去,要不然就会很难。
派克艺术中心
艺术网:在艺术家的选择上呢?是如何考虑的?
姜大方:从2014年开始,我们实行的是海选制,到了2018年我们变为由策展人提名,然后我们按照展览的需求提取作品,或者是邀请艺术家进行定向的创作,这次展览更加明确,从二十位艺术家中进行选择,与空间和项目进行契合。
其实,这是一场强策展的展览,这样的展览艺术家要符合展览的性格,这是最核心的,此外就是策展人对于艺术家的了解程度和空间的熟悉程度,最终构成了这样一场展览。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十日谈,天津,常青藤计划,派克艺术中心,青年艺术家,,常青藤,计划,艺术家十日谈 天津 常青藤计划 派克艺术中心 青年艺术家 常青藤 计划 艺术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