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黄永玉新展:96岁“老顽童”的浪漫与理性_版画-黄永玉--齐白石-艺术-创作

编辑:刘倩 来源:雅昌
 
有句话叫:“老来当如黄永玉”,一个可爱又浪漫的老头,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样子。15岁开始浪迹天涯,50

有句话叫:“老来当如黄永玉”,一个可爱又浪漫的老头,活成了很多人羡慕的样子。

15岁开始浪迹天涯,50岁考了驾照,60岁画了一张猴票暴涨30万倍,80岁上了杂志封面,93岁开法拉利……

DQo5HErAsBzNIsO9wSoSBYeO3lA4gxOuySZhiRzX.jpg

黄永玉

90岁之后,他一直以“90后”自居。很多人叫他“老顽童”,可他说自己不是老头。有人说他不正经,他说你们都太正经了,我只好老不正经。他给人印象总是叼着烟斗,爱玩儿也会玩儿。

他和太太张梅溪相守70多年的爱情故事被世人不断传唱,让很多年轻人看了,又相信爱情了。

黄永玉,以浪漫、耿直和那么一点点诙谐,面对着这个世界,他活的很通透。

一辈子的木刻

谈黄永玉的艺术,大多人熟悉的,是他的中国画。但其实,黄永玉广为流传和喜闻乐见的艺术,还是他的版画。

据说在上世纪80、90年代,一帮小年轻聚在一起,谁从兜里掏出一盒阿诗玛香烟,那都是很有面子的事儿。而这香烟上的漂亮姑娘,就是黄永玉的版画创作。

8x6unsw0KJPz55efxGzcpoebfHGiJioC0WumdIkW.jpeg

阿诗玛香烟烟盒

HDZKVbDNN3zVmCd3OleD5prQF6Bpy0SGy5ZuwFaD.JPG

黄永玉《阿诗玛像》 25.5×12.9cm 1955年

在云南,有一个口口相传很多年的故事。阿诗玛是一个美丽的女子,爱上了和他青梅竹马的孤儿阿黑。但是财主的儿子也喜欢上阿诗玛并被迫她成亲,阿黑历经艰难去救阿诗玛,但是经历了一场洪水之后,阿诗玛化身成一座美丽的石像。这就是阿诗玛的动人曲折的故事。

8mQjM074mQp21YTkpdGjoRwyG5qzjn7OQaEpYPua.jpeg

很显然,动人曲折的故事非常吸引黄永玉这样的艺术家。上世纪50年代,黄永玉专门到云南采风两个月,完成了一组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版画作品《阿诗玛》,这组版画作为长诗《阿诗玛》出版的插图,跟随动人的故事享誉海内外。其中开篇的《阿诗玛像》是一位带着撒尼头饰的少女侧影,也成为云南著名香烟品牌《阿诗玛》的标志,火遍大江南北,带着漂亮阿诗玛画像的烟盒纸,也成为那个年代小孩子们争相收藏的珍贵藏品。

像《阿诗玛》一样,黄永玉创作的诸多版画作品,以及为文学故事创作的插图,都是几代人都很熟悉的画面。

dESPHQeATDfYFATF7obNbl72vuTrdNWn9FcB3Nf8.JPG

黄永玉《森林小学》 30×39cm 1957年

hp54lmFBngb7Xv9wGjTRpA38fVz6kKPN5PbnvTgI.JPG

黄永玉《植树》 15×19cm 1958年

8zeNpkvB6MB6KBGk6xw1c29aXJ0bxYNjkfd3Bnql.jpeg

黄永玉《松鼠》1953年

MYdwm41br2CRoJefYJOTxYzY9N0FIYBJXmpvYttH.jpeg

黄永玉《没尾巴的猪》1955年

在96岁高龄之际再做个展,黄永玉选择了版画。

为自己的展览手写序言,他的第一句话说:“这是我一辈子刻的木刻,大部分都在这里了,可能四百块左右。”

2020年8月26日,“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以“入木”为主题,精选黄永玉从上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版画作品近两百件,以版画这一艺术形式勾勒出黄永玉的艺术创作面貌。

谈及黄永玉的版画时,北京画院院长吴洪亮说:“我们都熟知黄老的中国画,木刻是黄永玉先生艺术的根,是他视觉体系中的压舱石。我们也熟知黄老性格里的浪漫,但当我们真正深入研究他的艺术创作时,才知道他在版画创作中非常理性的思维。”

hcjk1u22kfogXK0yDJkpRHEdrZUBQkvYBNHUxmdn.jpeg

入木——黄永玉版画艺术展现场

​永不枯竭的故乡思维

黄永玉为展览手写了不少自述,这是整个展览的线索,也是96岁的老人再回顾自己八十年版画创作的感慨。

“我年轻时用厚帆布做了一个大背囊,装木刻板、木刻工具、喜爱的书籍,还有一块被人当笑话讲的十几斤重的磨刀石,一听到枪声炮声,背起背囊跟人便跑。千山万水,八年抗战,这些土刻板子居然还能聚在身边,有如自己一半的历史骸骨,不离不弃地过了九十六年”。

出生于湖南凤凰的黄永玉,和他那个时代的很多少年一样,十几岁就开始外出求学。他学木刻,是因为木刻家野夫的一本书《怎样研究木刻》。

“我还不懂得木刻工作的意义,只浅尝到它的快乐和兴奋。”没有受过科班训练的黄永玉,因为一本书而走上版画艺术创作之路,并开始为很多文学作品和报纸杂志做插图。

ZVtdEd2SPLQtKtem1SBfv0dXnF6RwbqUzvobQMUQ.jpeg

1948年再版的野夫《木刻手册》

后来,野夫的那本《怎样研究木刻》在1948年8月修订后再次出版,而再版《木刻手册》的封面就选用了黄永玉1946年创作的作品《讲故事》。

离开湖南家乡后的黄永玉,曾经辗转多地,福建、上海、台湾、香港,到后来的北京、意大利,晚年之后他在很多地方都有家……但看他的版画,始终和家乡息息相关。他刻刀下的版画和笔下的文学作品,充满着浪漫和诗意,无不和家乡相关。

“木刻是个累活,累上瘾改不回来了,就这么刻了我半辈子。我从艺态度跟文学态度一样,依靠的是永不枯竭的故乡思维。”——黄永玉

gvm6T7iqfd1jTYQnpk8333YvBd6CihnFfZRFEgya.JPG

黄永玉《翠翠和爷爷》 13.5×18.5cm 1947年 沈从文小说《边城》插图

表叔沈从文,为黄永玉早期的艺术道路起到了重要的引导。在黄永玉与文学、艺术的关联中,沈从文成为重要一环。例如,黄永玉早年创作的重要版画作品就是为沈从文《边城》所作的插图。

黄永玉曾说过:“在我的一生中,表叔沈从文一直占据着颇为重要的位置。三十多年时间里,我们生活在同一城市,有了更多的往来、倾谈、影响。”他也曾经撰写《太阳下的风景——沈从文与我》《这些忧郁的碎屑——回忆沈从文表叔》等长文,记记述自己与沈从文的诸多交往细节。

G2CmxBOAoK86FRSl95l5djj03UAuq1EZkQfuS44I.JPG

黄永玉《鹅城》 28×20cm 1946年

8O36rcEcDltz2FxshNoYuXePInGg8fn2fL8HljvM.JPG

黄永玉《风车和我的瞌睡》 36.5×22.5cm 1947年

一刀一刀往下刻

五十年代初,黄永玉受邀回到北京参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的筹建。回忆自己的那段时间,黄永玉有两件事情印象深刻,一是去了趟云南,刻了《阿诗玛》;二是去了趟小兴安岭森林,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们在黄永玉的版画中看到了很多林木题材。

lx9EgBN18XiNdPU1Mto4JzCDDg6Ie28LIlNyQCrH.JPG

黄永玉《初进森林》 30.7×23cm 1954年

dwKK9Ng3mIzcebl3IgFSouv2NHaNpx9M6rEP4Ywl.JPG

黄永玉《小鹿你好》 40×26.5cm 1957年

a6EpjjL9B7gxIO1eniFTa3EOJDh6Bx4IxceJsuJN.JPG

黄永玉《新的声音》  37.5×25.5cm 1954年

他还被派往荣宝斋学习中国传统水印木刻。“我一辈子本事不大,受正式教育的机会不多。过日子倒是从来不敢苟且、不敢懒惰,怕都是刻木刻养成的习惯。一刀一刀小心往下刻,深怕出现差池。”——黄永玉

PP9Gmed8eF9JJOMn1I8m0pG7wTWwaABtuhpkUhXI.JPG

黄永玉《齐白石》 24×34cm 1954年

在荣宝斋学习了木刻水印之后,黄永玉还曾经给94岁的齐白石创作过版画。

黄永玉和李可染共同去拜访齐老先生,为齐白石画下一幅速写,后来制作成版画后带着三幅拓印版画再去拜访齐白石,齐老先生看到版画后,笑的开心。

黄永玉送给齐白石一张,齐白石锁进了自己的大柜子。在另一张上,齐白石提拔:“齐白石像,永玉刻,又请白石老人加题,年九十四矣。”

qduExwHuULvJFv3I0c835AwbSm2B8aZPvEBhdXYk.JPG

黄永玉《春潮》 40×55cm 1961年

进入六十年代之后,黄永玉的作品开始呈现出更加成熟的版画技法,将版画这种艺术形式运用到游刃有余,甚至是画面呈现出极其理性的思考和范式,其中典型的代表作是《春潮》。再看黄永玉半个多世纪的原版木刻,其中呈现出的严谨艺术手法原来出自我们熟悉的那位“老顽童”黄永玉之手,的确令人惊讶。

在黄永玉看来,这些充满了岁月痕迹的木刻板子如同他“贴着肉的骸骨”一般,与其经历了一生的颠沛与流离,保存至今,十分珍贵。

bFrmSYg4JeKzLlXcK03VjV2bwAnKGmvlTnFwr5CK.jpeg

5vjnPfu0SCvY63vpFD3JwL66akQHZa9d2GUxPQsT.jpeg

AhjHMqWL2zRlmzYGS4cA3CiKAQ9vn8zcWSZdirDK.jpeg

TuznpcbHlu3TBr0erGelZrI4xyLZkaKNaiW61Fg2.jpeg

sk0Z1f5c6Ao1PX32ot2vd2TUO5TiSGyXb7cH4JFv.jpeg

原版与版画对比展出

当然,很多人喜欢黄永玉的艺术,是因为黄永玉的画面简单、直接,又充满文学性,尤其是他刻刀下那些可爱的动物,幽默的人,活灵活现,趣味横生,能引人一笑又能切中要害,这或许正是黄永玉作品喜闻乐见的原因吧。

qlbHtQf4ZtZSvjpveRaDDVDU50lHTktIXLrr6jqw.JPG

蔷薇  38×33cm 1990年

jCwbRpm9arWmLn8PhX5bd0j330IJABPuPfAyix7u.JPG

黄永玉《兔子和蛇》 27×17cm 1953-1954年 冯雪峰《寓言》插图

s1g4hgUUXdhlhHco6QbfAMpnieJ1OqZs6vBV5YzX.JPG

黄永玉《狮子与狐狸》 13×12.8cm 1951年

tYZpGKVt1WA5eiThtrqOvCQaTgVuero3A0tIGIvo.JPG

黄永玉《蜗牛》 12×13cm 1951年

晚年黄永玉虽停止了版画创作,然而手中刻刀促使了其养成了从不松懈的习惯,他尝试转向更多艺术语言的可能性探索。

如今,这位九十六岁的老者,经历过旧社会的苦楚,辗转过烽火时代的分离,见证过新世界的诞生,也走过曲折而平实的旅程。如同刻木刻一般,黄永玉一步步践行着自身独特的艺术审美与创作实践。

展览将持续至2020年9月26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京画院,版画,黄永玉,,齐白石,艺术,创作北京画院 版画 黄永玉 齐白石 艺术 创作
下一篇:Ruth_Asawa,集中营走出来的“喷泉女士”_现代艺术博物馆--作品-艺术-加州||上一篇:余慧文_龚建华摄影展启幕:记录上海昔日历史印记_余慧文-摄影-龚建华--艺术-摄影家-城厢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