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甘肃法镜寺石窟内几尊佛像表情滑稽引发热议,网友纷纷表示,对于佛身整体涂抹上色造成的不可逆修复,会对佛像形象造成永久影响。6月22日,甘肃石堡镇文化站就该问题进行回应。
甘肃法镜寺石窟内“表情滑稽”的佛像
站长汪娟奎介绍道,1998年村民发现该洞窟佛像头部有损坏,石窟佛像也出现了泥皮脱落现象,村民便自发捐款,请匠人做了修缮,原貌并没有大的改变,仅在修复的时候上了一点颜色。大佛名为“寒山笑世佛”,笑也是其特征。
佛像面部
事实果然如此吗?对此,央视早年进行过报道。在报道中,央视介绍道,洞窟佛像头部并非有所损坏,而是全部由当代人重新塑造,考古人员对该佛首的评价“粗俗不堪,毫无艺术价值”,并称这种行为加大了后世对造像、雕塑年代的考证难度。
佛像面部
原来,法镜寺石窟紧挨着西和县的漾水河,河水恰好在寺前掉头东拐,为了避免水患,明清年间,法镜寺水库移建到了河北岸的五台山上,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当地为了拓展祁山至西和的公路,挡路的五台山被拦腰炸成东西两段,法镜寺石窟随即一分为二,在随后而来的政治运动中,法镜寺本已损毁的文物又一次遭到了破坏,东段的佛像所剩无几,只有一尊身高6米的北魏释迦牟尼佛像仍在这个石窟的中心位置,孤单站立着。其余距离4米高的空空如也的石窟,成了农民堆放柴草的窑洞。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链接,查看央视报道『法镜寺石窟所遭遇的破坏』
在法镜寺遗留的石窟西段,考古人员发现,这两尊深陷地面的石窟佛像身躯是北魏时期的,佛首却是当代人重新塑造的,粗俗不堪,毫无艺术价值。并且涂上了厚厚的泥皮和鲜艳的颜料,当地的佛教信徒把这种给佛像改头换面的行为通常叫做“给佛像洗脸”,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功德善举”,使佛首的原貌,发生了彻底的改变。要想知道原始的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佛教信众的动机无可厚非,但他们造成的破坏性后果,却加大了对造像、雕塑年代的考证难度。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对没有文化或缺乏文化老百姓普及文物知识,是弥补传统文缺失的迫切之一。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佛像,法镜寺石窟,,佛教,当代人,造像佛像 法镜寺石窟 佛教 当代人 造像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