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婉得知之后,也回题了一词:“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这一首情真意切的词,哀婉沉痛,观者无不为之怆然。不久,唐婉就抑郁而死。
这个著名的爱情故事,还被后世之人改编成了戏曲,广为传唱,并且得到了大多数人的认同,绍兴沈园也因此而声名大振。但是,关于陆唐二人在沈园偶遇的情节,以及《钗头凤》一词的写作背景,却是历有争议。早在清代,浙江海宁人吴骞在《拜经楼诗话》中就提出了质疑,认为此乃宋人牵强附会出来的故事,《钗头凤》一词是陆游情有别寄,并不是为了唐婉而作。现代著名词学家夏承焘先生也认为,《钗头凤》是陆游于中年入蜀后所作的词,乃为一时即兴之作,实与唐氏无涉。
争议的焦点之一,是记叙这个故事的几部笔记抄本,内容有互相矛盾的地方。首先是陆游题词的年份对不上号,其次是沈园的归属有不同的说法。因为有抄本将沈园说成是唐婉改嫁之后的夫家的房产,也就是说,唐婉曾经是沈园的女主人,她死后,沈园也数易其主。如此一来,处于这种背景之下的陆游,到沈园游玩倒似带有明确的目的性,就是为了再会前妻,重温旧情。这不免带有一点想当然的味道。且不说这种可能性,在封建礼教盛行的南宋时期有多大,即使退一步说,陆游真有那么傻,已经改嫁了的唐婉也不可能傻到把自己不忘旧情的心迹写在自家园子里的墙上。因此,这种由私家编撰、以记录稗官野史为主的笔记抄本,可信程度存疑。
从陆游留下的诗文看,他确实在沈园题过词,他的诗作中也屡屡提到过沈园,如:“落日城头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等等。然而,这并不能说明他曾在此邂逅唐婉,并为之作词。夏承焘先生认为,《钗头凤》是陆游入蜀之后,到宣抚使王炎的幕府任职期间,居于成都的五年里所作的。这主要是以《钗头凤》的用韵、写作风格以及词中所提到的景物为参照,然后与陆游同一时期写作的诗词作对比,最后得出的结论。也就是说,《钗头凤》并不是为了唐婉而写,“红酥手”另有其人。有可能是陆游在四川期间,曾经迷恋一位美人,心里时刻惦记挂牵,后来天不遂人愿,两人最终分开。于是,陆游写下了《钗头凤》一词遣怀,排解內心的愁闷和哀伤。
明代笔记《尧山堂外纪》中有一段记叙,与此说法相类似:陆游在蜀时,钟情某个女子,曾赋诗曰:“金鞭珠弹忆春游,万里桥东罨画楼。梦倩晓风吹不断,书凭春雁寄无由。镜中颜鬓今如此,席上宾朋好在否?箧有吴笺三百幅,拟将细字写新愁。”尔后,陆游又写了一首诗:“丧马清狂锦水滨,是繁华地作闲人。金壶投箭消长日,翠袖传杯领好春。幽鸟语随歌处拍,落花铺作舞时茵。悠然自适君知否?身与浮名孰重轻!”从这些诗里也可以大致看出,陆游在蜀中的生活也是颇为风花雪月、温柔欢悦的。
当然,这只是一种推测,尚无法完全证实。只不过,若是此说成立的话,那么唐婉的和词,也是好事之人的附会之作了。
关键字: 内容标签:绝唱,陆游,爱情,钗头凤,迷案绝唱 陆游 爱情 钗头凤 迷案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鲁迅是“汉奸”? 研究者:是有意歪曲的言说||上一篇:"曲圣"魏良辅背后的无名英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