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6日,车上郑少洛高速,登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常松木先生陪同记者寻访“城颍”。
为消解沉闷,常先生给记者说了一个顺口溜——
爷爷在河里撑船打鱼,爸爸提着篮子在河里捞鱼,我们这一代撅着屁股在河里摸鱼,我们的孩子蹲在干枯河道里发呆想鱼。“在登封,‘石君颍’,也就是石道、君召、颍阳,几乎是贫穷的代名词。”常先生出生在君召乡北夏庄,他对“石君颍”的人文地理烂熟于心,“这几个乡镇在金代之前,是颍阳县的中心区域。历史上,颍阳县废置无常,到了金代,彻底并入登封,不再设县。这次让你来看‘颍阳’,看的是‘大颍阳’,不只是当下的颍阳镇,是历史上的颍阳县曾经管辖的区域。”
行政区划变易无常,山山水水变了模样——古老的“城颍”,今日还在吗?在的话,又在哪里?
心里在打鼓,车在君召下了高速。
车子北行,不几分钟,常先生把一座古城“搬”到了记者的眼前。
忽高忽低的城墙,围起一个不规则的长方形的古老的城。
古城北门之外,立着一通崭新的石碑,上书:河南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黄城故城 河南省人民政府二○○○年九月二十五日公布 登封市人民政府二○○七年五月十日 立。黄城故城在登封市君召乡黄城村。故城北望马鞍山,南临陈窑水库,东、西各有一沟,三面环水(东、西二沟在城南汇流,而今筑坝而为陈窑水库),一面依山,藏风聚气,易守难攻。
黄城故城南北长约600米,东西宽约220米,面积约15万平方米。而今城内遍植庄稼,地表红陶片、灰陶片俯拾皆是。
尚未进行考古发掘。文物专家通过对城墙筑造方式与地表观察,初步断定:黄城故城是一座春秋时代的古城遗址。
为什么名曰黄城,没谁能说得清楚。
尽管颍考叔把郑庄公母子一笑泯恩仇的事件忽悠为“隧而相见”(另外,颍考叔说“阙地及泉”,亦为隐晦“黄”字),且设问“其谁曰不然”——谁敢说郑庄公说话不算数?而且就此消解了郑庄公的不孝。但是,因为他当初说过“不及黄泉,无相见也”,无论百姓还是文人,还是喜欢将“隧而相见”说成“黄泉相见”——尽管“黄泉”不太好听。
“城颍”是否因此成了“黄城”?
这样来的“黄城”,自然与“黄泉”难脱干系。但“黄城”毕竟还在住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以及“黄泉相见”不再具有“当下效应”,人们也就不再把“黄城”与“黄泉”相牵涉——只是留下“黄城”之名,以致今天没人知道“黄城”的来龙去脉了。
倘若“黄城”不是“城颍”,“城颍”又在哪里?
直到目前,“颍谷封人”的辖区内,没有发现春秋时期比较像样的城池。
倘若“城颍”就是“黄泉相见”的“黄城”,那么“黄城”是否还有让郑庄公“其乐也融融”、让武姜“其乐也泄泄”的“大隧”呢?于茂世 陈伟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追回,君主,一言,颍考叔追回 君主 一言 颍考叔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