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颍考叔追回"君主一言" (1)

编辑:秋痕 来源:大河报
 
 中国文化讲究说话算数,崇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一言既出,无论对错,都是不能翻悔、不能收回的,是一定要说话算数、践行诺言的。

    士大夫与普通百姓,遵循这一法则;君王以身作则,必须带头恪守这一法则。由此,尽管生发出“领导总是对的”这一副产品,但它的正面意义是毋庸置疑的——倘若一个社会言而无信,说话一如刮了场大风,那么这个社会肯定是人间地狱。

    商鞅变法,起点是说话算数——商鞅立木,奠基强秦;郑庄公一气之下发毒誓:“不及黄泉,无相见也”——如此这般,倘若此生再见母亲,那不是“君有戏言”!

    君主之言,史官笔录。古代中国,史官制度本身就是对君权的一种制约,史录以蕴含宗教虔诚的历史意识立言,制约着绝对君权。

    “君有戏言”,不但被天下人耻笑,千秋万代都要被人耻笑——那个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就是郑庄公的前车之鉴。

    但是,郑庄公一时失言,对母亲发下“不及黄泉,无相见也”的毒誓,同样青史遗污,时人笑话。

    因为中国文化重视孝道,百善孝为先。

    舜是孝的楷模,孟子看重舜的孝心。孟子有个假设:舜是贤王,舜的父亲不是好人,万一父亲犯法,舜怎么办?

    孟子给出的解决方案是:舜一定要先把父亲抓捕归案,以正国法;到了半夜,舜一定要偷偷地溜进牢里,背走父亲,隐居乡野,自此不问政事,侍奉父亲。

    孟子的胡思乱想,道出了孝的重要;他在面对两难给出的解答方案,不如颍考叔“黄泉见母”来得漂亮。

    面对“君无戏言”,颍考叔忽悠出了个“隧(隧道,黄泉)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郑庄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姜(母亲武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

关键字: 内容标签:追回,君主,一言,颍考叔追回 君主 一言 颍考叔
下一篇:揭秘溥仪盗卖故宫国宝:七八十箱书画如何运往天津||上一篇:近代首任驻外使节郭嵩焘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