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刺杀大汉奸陈箓(1)

编辑:秋痕 来源:大众日报
 
陈箓,福建福州人,字任先,号止室,出生于1878年。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时代,历任驻墨西哥公使、外交部外政司司长、外交部次长、代总长、驻法公使等职。抗战爆发后,于1938年与梁鸿志等人在南京主持成立“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并出任外交部长一职,公然成为落水投敌、世人不齿的大汉奸。1939年2月19日,被军统刺杀身亡。
1939年2月19日,大年初一,沦为孤岛的大上海比以往任何一年都显得阴冷、凄凉。然而,位于沪西愚园新村25号的花园洋房里却是张灯结彩,喜气洋洋,门外鞭炮声声,门内欢声笑语,洋房主人正在举家拜祖,辞旧迎新。
就在这时,客厅旁门外忽然闪进两名身穿门卫制服、手持枪械的年轻人,主人刚要张嘴问话,就见其中一人甩手就是一枪,主人猝不及防,应声倒地。与此同时,另一个年轻人照准他的头部又是一枪,顿时,小洋房的主人当场毙命。随即,两名刺客一边扔出标语似的纸条,一边向周围战栗的人们说道:“别害怕,我们是杀汉奸!”之后,便夺路而逃……
陈箓被刺的重大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军统上海区行动组组长赵理君的耳朵里,然而,令人备感意外的是,他竟然恨恨地拍案而起,接着,便陷入了长时间的沉默。照理说,一个军统早就想得而诛之的大汉奸被杀,作为行动组组长的赵理君应该高兴都来不及,又为何会有如此出人意料的反应呢?事情还得从四个多月前唐绍仪的被刺案说起。
日军占领上海之后,秘密制定了所谓“南唐北吴计划”,其主要内容就是“起用民国元老唐绍仪、以及直系军阀吴佩孚等一流人物”,建立新的更具影响力的、并且更便于操纵的伪政权,取代蒋介石为“谈判”对手,以便他们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唐绍仪,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
很快,唐绍仪与日本特务相勾结的消息就被传得沸沸扬扬,身为国民党元老,他的这种通敌卖国的行径实为一大耻辱。几经劝说无效之后,戴笠便向军统上海区下达了刺杀密令。
1938年9月30日清晨,上海法租界的一幢花园洋房里,唐绍仪正焦急地踱着步子,好像是在等什么人。唐绍仪喜好古董,卸下公职赋闲在家之后更是痴迷其中。上午9时许,管家带领古董商打扮的一行四人来到书房,“古董商”打开锦盒,取出一件件宝贝供唐绍仪鉴赏,等候多时的唐绍仪眼前一亮,对宝物爱不释手,丝毫没有觉察到死神已经悄然降临。趁着管家离开书房的片刻,其中一人突然从花瓶里神不知鬼不觉地取出一把明晃晃的小钢斧,闪到唐绍仪的背后,对其头颅猛然砍下,唐绍仪当即脑浆飞溅,鲜血喷涌。
片刻之后,四人轻轻掩上房门,若无其事地离开了唐公馆。等到保镖、仆人们反应过来,冲进书房的时候,唐绍仪早已命归西天。
这四个“古董商”正是由军统刺客乔装而成,为首的不是别人,正是大名鼎鼎的军统上海区行动组组长赵理君。
那么,四个多月之后,陈箓遇刺身亡与唐绍仪的被刺案又有何关系呢?虽然,陈箓和唐绍仪均为军统所刺,但个中原委却大相径庭。
1938年11月的一个清晨,几声刺耳的敲门声打破了上海弄堂的宁静。几名身穿制服的租界巡捕突然闯进了一家私宅,二话没说,即将私宅主人捉拿扣押。这名被抓的男子正是唐绍仪刺杀案的主谋、军统上海区区长,也就是赵理君的顶头上司周伟龙。
由于周伟龙在法租界屡次制造血案,令租界当局大为头疼,1938年11月,法捕房终于将他抓捕归案。
周伟龙被抓后,戴笠任命赵理君担任军统上海区的代理区长,这对于赵理君来说,前程似乎豁然开朗起来。身为戴笠的得意门生,无论是论资历还是论能力,他在上海区都是首屈一指的,凭着多年积累下来的大大小小的功绩,可谓志得意满,上海区区长的位子犹如囊中之物。
可赵理君万万没有想到,这个时候却出现了一个人物,他的突然出现彻底打碎了赵理君的如意算盘,也使得他失去了几乎到手的区长一职。1938年冬天,军统头子戴笠正式安排大特务王天木到上海接替周伟龙,出任上海区区长之职。
王天木出身东北讲武堂,在他的领导下,华北区的工作虽然开展较晚,但成绩突出。1933年,他在任职军统华北区区长时,曾成功地协助黄埔学生白世维暗杀过大汉奸张敬尧。
王天木和戴笠是结拜兄弟。王天木经验老道,戴笠认为他出任上海区区长是最为合适的不二人选,加上得力干将赵理君的辅佐,可谓珠联璧合,无往不利。然而,俗话说得好,“一山难容二虎”。


关键字: 内容标签:汉奸,刺杀汉奸 刺杀
下一篇:使“三千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为何没被立为皇后(2)||上一篇:最早废除不平等条约的中国政府是谁:非国民政府(2)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