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沈从文: 玩票“玩”出的书法大家

编辑:Jina 来源:杨立新博客
 
杨立新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沈从文先生(1902-1988年)是位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他由一个土著部队的上士、屠宰税收员,竟奇迹般地登上了大学中文系的讲席,最终又锤炼成一位在世界文坛上享有盛誉的大文豪、诺贝尔文学奖的候选人、杰出的文物考古专家。然而,为人所罕知的是,他还是一位当之无愧的书法家,其在书法艺术上的精深造诣,长期以来被其文学创作的光环所掩,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其实,沈先生对自己的书法是颇为自负的。早在青少年学书时期,他便立下宏图大志:“胜过钟王,压倒曾李”。“钟王”即中国古代的著名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曾李”则是当时号称“南曾北李”的书坛泰斗曾熙和李瑞清,二人是张大千的书法诗词老师。沈先生在《从文自传》中写道:“我以为只要赶过了他们,一定就可‘独霸一世’了。”   


    沈先生幼年受学于家乡私塾时,即以书法闻于乡里,其业师谓之“才峻而气清,怀虚而志亢”,显示出过人的天赋。14岁时,家道中落的他不得已投身行伍,在军中充当文书抄写公文。差弁房中的墙上挂满了大枪小枪,而他的房间里却贴满了自写的字幅。尽管每月仅有9元的微薄薪饷,沈先生却宁愿节衣缩食,将钱用在了书法碑帖的购置上。其间,他多在沅江流域和川东漂泊,途中宁肯少带棉衣、棉被等行李,却始终不肯舍弃那花6块大洋买的李邕《云麾碑》、5块大洋买的褚遂良《圣教序》、5块大洋买的虞世南《夫子庙堂碑》和两块大洋买的王羲之《兰亭序》。回到军中,他就坐在用公文纸裱糊的桌面上,发奋去写小楷,一写就是半天…… 


    然而,沈先生并未在书法领域中继续发展。22岁时,他受“五四”思潮的吸引,只身来到北京,后在郁达夫、徐志摩的鼓励下开始了小说创作,随后文名日盛,逐渐成为令世人瞩目的中国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家,这使得他少有闲暇耽沉于翰墨之娱。直到建国前被斥为“反动文人”和“专写颓废色情的‘桃红色作家’”后,沈先生淡出了文坛,转行至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从事物质文化史方面的研究工作。那时他手上有五、六十个专题研究项目,每天工作十小时以上,而他唯一的休息就是每天晚上写写字,以为消遣。“对客挥毫小小斋,风流章草出心裁。可怜一管七分笔,写出兰亭醉本来。”在他那“小小窄而霉斋”里,沈先生挥洒着他那七分钱一支的中小学生习字用的毛笔,写完后,随手就丢进废纸篓里,却常常被他的朋友们当成宝贝从篓中拣出,捆扎以归。也是用这管“七分笔” ,历史博物馆的展品标签上留下了他高华的小楷。   


    法国文艺批评家伊波利特·丹纳在《艺术哲学》中曾将艺术创作分为两类:一者为抛物线型,达到最高点便下滑;一者为斜线上升型,越到生命后期越成熟。而两者却在沈先生身上得到了奇妙的整合——文学作品讴歌生命神性的主题与建国后政治形势的二义背反,使其文学创作由颠峰跌入低谷;而书法却成了沈先生晚年如影随形的生命寄托,为之痴心不改,矢志难移,他用这一管柔翰的律动重新建构起关于人性的生命神殿。 


    在书法实践上,沈先生也与其在文学领域的特立独行相一致,他远离了当时碑派与帖派的争论和纠缠,选择了少有关注的章草,别开蹊径,独树一帜,终成大家。 


    沈先生曾说,书法艺术是“抽象的抒情”。下面我们就看看在沈先生笔下的线条里,展现出的是怎样一种的生命之美。 


    下面是沈先生所书的三幅行草条幅,为《全唐诗》中的三首唐诗。右为韩翃的《赠张千牛》:“蓬莱阙下是天家,上路新回白鼻騧。急管昼催平乐酒,春衣夜宿杜陵花。”中为耿湋的《古意》:“虽言千骑上头居,一世生离恨有余。叶下绮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左为吕温的《题石勒城》 :“长驱到处积人头,大旆连营压上游。建业乌栖何足问,慨然归去王中州。”  

    

  




    沈先生的旧学底蕴和他的艺术才情在他的书法中得到了尽情展现。早年他须臾不离的那几种法帖的神韵依稀尚见:李邕的豪挺雄劲,褚、虞的漫妙轻闲,王羲之的美轮美奂,均在沈先生的腕底展现;同时还带出章草的笔意,魏晋的笔法,并糅合着明人的形式。沈先生的书风一如其文,亦如其诗,温婉而敦厚,洒洒脱脱,情致极其动人,充满了山野的素朴与散淡的作风。通过沈先生的书法作品,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文化人的学养、性情和审美品性,寻绎出那个时代文人的真实的生存状态和文化形态。在书法的世界里,沈先生逃避了世事的纷纷扰扰,进入了自由纯如的艺术天地。 


    下面是沈先生80岁所书的章草条幅,为杜甫诗:“驱马天山(雨)雪,军行入高山。迳危抱寒石, 指落曾冰间。 已去汉月远, 何时筑城还? 浮云暮南征,可望不可攀。单于寇我垒,百里风尘昏。雄剑四五动,彼军为我奔。”  

  




    1900年前汉章帝时期由史游发明的章草,在沈先生手中竟翩然复活了:秦代隶书的波磔还在,圆转方折的意态也在,却温厚俊雅,古朴含蓄,风神透脱,流溢着烂漫的天趣和雅逸的书卷气息,既彰古法,又含新我,形成了殊于万般、独具一格的艺术风貌。 


    沈从文先生在1937年《谈写字》一文中说道:“任何一种工作,必需要锲而不舍的从事多年,才能够有点成就。当行与玩票,造诣分别显然。兼有几种长处,所谓业余嗜好成就胜过本行专业的,自然有人。但这种人到底是少数。”而沈先生自己恰恰就是他所说的那少数人,他于书法,虽是“玩票”身份,却取得了让“当行”者高山仰止的艺术造诣。 

    

关键字: 内容标签:书法,从文,玩票书法 从文 玩票
下一篇:乾隆皇帝“假修真盗”明十三陵(1)||上一篇:鲁迅救穷卖书记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