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鲁迅先生“喜欢书,但不是藏书家”。很多人都听说过鲁迅的藏书故事,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他也曾经打过主意卖书,只是因为价格不如意,才没有出手
鲁迅有一部祖传的明抄残本《立斋闲录》(存前二卷),在他的藏书中算是比较珍贵的一种,但他曾经打算将此书和另外几种也比较珍贵的本子一道卖了,来缓和经济危机。晚年他在一篇文章中顺便提及其事道:
我家并不是藏书家,我真不解怎么会有这明抄本。这书我一直保存着,直到十多年前,因为肚子饿得慌了,才和别的两本明抄和一部明刻的《宫闺秘典》去卖给以藏书家和学者出名的傅某,他使我跑了三四趟之后,才说一总给我八块钱,我赌气不卖,抱回来了,又藏在北平的公寓里;但久已没有人照管,不知道现在究竟怎样了。(《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之余》)
《立斋闲录》四卷,明代宋端仪所著笔记,内容颇杂,其中记录了不少明代朝野杂事。《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四三子部小说家据天一阁藏本列入存目,提要云:“是编杂录明代故事,自太祖吴元年迄于英宗天顺,皆采明人碑志、小说为之,与正史间有抵牾,体例亦冗杂无绪。”鲁迅是历来重视野史杂记的,往往能从冗杂的记述中发现重要的材料。该书现已收入《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二三九册,所据底本为辽宁省图书馆所藏明抄本;《续修四库全书》第一一六七册亦有收录。《宫闱秘典》全名《皇明宫闱秘典》,一名《酌中志》,凡二十四卷,明末刘若愚著,其中多载魏忠贤当权时的宫廷内幕;现收入《续修四库全书》第四三七册,属杂史类。
鲁迅文中的傅某指傅增湘(1872-1949),此公当过北洋军阀政府的教育总长(1917·12-1919·5),曾经是鲁迅的顶头上司,后来任故宫博物院管理委员兼该院图书馆馆长,以藏书家闻名于世。鲁迅要卖书救穷,此人应是一个合适的买主;但他架子很大,杀价也太狠,未能成交。傅增湘著有《藏园图书经眼录》、《藏园群书题记》、《双鉴楼善本书目》等,颇为藏书界所重。鲁迅拟向傅增湘转让自己的藏书一事,《鲁迅日记》中未见记录。《病后杂谈之余》作于1934年,“十多年前”是上世纪20年代初,那时教育部欠薪严重,而鲁迅聚族而居的大家庭开支浩大,他作为一家之主不得不经常举债,“肚子饿得慌了”应在其时。
爱书人卖藏书总是万不得已之事,鲁迅在小说《孤独者》中写魏连殳失业后的情状道:
有一天,我路过大街,偶然在旧书摊前停留,却不禁使我感到震悚,因为在那里陈列着的一部汲古阁初印本《史记索隐》正是连殳的书。他喜欢书,但不是藏书家,这种本子,在他是算作贵重的善本,非万不得已,不肯轻易出卖的。难道他刚失业才两三月,就一贫至此么?
这一细节当取材于鲁迅本人类似的经历,迁想妙得,挪用甚有奇趣。鲁迅本人也正是“喜欢书,但不是藏书家”;《立斋闲录》、《宫闱秘典》之类,“在他是算作贵重的善本,非万不得已,不肯轻易出卖的”。这一件未能实现之事,如果鲁迅自己不说,别人还真不知道。鲁迅之敢讲真话,这也是一例。(顾 农)
关键字: 内容标签:鲁迅,卖书鲁迅 卖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
下一篇:沈从文: 玩票“玩”出的书法大家||上一篇:揭秘:单雄信形象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