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乾隆皇帝“假修真盗”明十三陵(1)

编辑:Jina 来源:论剑历史门户网
 

在以帝王为主角的盗墓事件中,有一件事一直说不清,这就是“乾隆盗木”一说。 


    京城坊间传得沸沸扬扬,有鼻子有眼睛的,说是当年乾隆看中了明陵的金丝楠木,于是以修葺明陵作掩护,“拆大改小”“偷梁换柱”,拆下上好的料子给自己修建寿陵。资料上也确实有记载,乾隆修葺过明陵,而且运回了包括金丝楠木在内的大量明陵物料。在现代的考古中,考古学者也亲眼看到清陵建筑材料中使用了明朝的木料、砖石。 


    如此“铁板钉钉”的事实,史书上却不见一点笔墨,这是为什么?乾隆成了中国盗墓狂人中身份最显贵的嫌疑犯。 


    这里,就来说说乾隆这个人,梳理一下乾隆偷梁换柱的由来,试解一下其中的谜团。 


● “康乾盛世”和继位传说 


    对于乾隆皇帝,不少人可能并不陌生,几年前“清宫戏”流行时,在荧屏上不时可以见到这位“皇阿玛”。 


    乾隆皇帝名叫爱新觉罗·弘历,是雍正皇帝的第四个儿子,生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是雍正皇帝诸子中最有才干的一位。弘历从小就深得祖父康熙皇帝玄烨的喜爱,传说,玄烨是因为喜欢这个孙子,才把皇位传给了他的老爸胤禛(zhēn),即雍正皇帝。但到底是怎么一回事,除了玄烨,别人就无法知晓了。 


    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胤禛死后。顾命大臣打开置于乾清宫“正大光明”牌匾后的传位诏书,宣布弘历继承大位,清朝入关后的第四任皇帝诞生了。新帝改元“乾隆”,人们根据他使用的这个年号,便习惯喊弘历为“乾隆皇帝”。 


    弘历当皇帝那年25岁,这在小皇帝多多的大清帝王中,是最佳的继位年龄。在其60年的执政生涯中,弘历的表现出色,他确实没有让爷爷看走眼,文治武功,南征西战,祖孙俩共同开创了大清王朝的辉煌——“康乾盛世”,把中国的近代版图扩大到最大。 


    实际上,弘历继位时,大清王朝的盛景已出现了,经过康熙、雍正两代皇帝70多年的治理,经济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安康。有学者说,弘历是个有福的皇帝,这个“福”应该是上两辈带给他的吧。 


    弘历的“福”还表现在他的长寿上,他活到了89岁,是中国封建帝王中最长寿的一位。在位时间长达60年,因为继位时对天发过誓,大概意思是,“皇祖仁皇帝(康熙)在位61年,我不敢超过他老人家,老天如果让我如愿,达到在位60年的理想,那我到时一定会让位给我的儿子。” 


    所以,在嘉庆元年(1796年)的元旦,乾隆禅位于皇太子颙琰(yóng yǎn)。此后,又做了三年的太上皇。嘉庆四年(1799年)正月,乾隆得病,虽经过不少名医医治,但都不见起色,初三逝于养心殿,葬裕陵。 


    弘历10岁时开始练武术,精于骑射。著文吟诗无所不能,留下的诗文多达42000多首;弄墨挥毫无所不精,至今大江南北都能见到他的御笔。所以,弘历晚年很满意自己的一生,自号“十全老人”。 


    弘历在位时也做了不少错事,如养肥清朝第一大贪和珅,推动“文字狱”。江苏东台诗人、原翰林院庶吉士徐骏在遗著中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便遭弘历剖棺戮尸、满门抄斩的下场。盛世之下,其实也是相当恐怖的。 


    自我感觉极为良好的弘历,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为所欲为。“乾隆盗木”一说,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发生的。 


● 50斤猪肉换得一块风水宝地 


    顾名思义,乾隆盗木,就是盗取木料,具体地说,就是盗取明陵上的木料。明陵上有什么样的好木料,竟然让大清王朝的盛世帝王眼红?那些木料确实非同一般,下面就说一说。 


    先说说明陵这块风水宝地吧。明陵有好几处,这里说的是北京“十三陵”。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永乐七年(1409年)五月,被明成祖朱棣圈定为陵区。 


    据《明太宗实录》所记,永乐五年(1407年)七月,朱棣的皇后徐氏在南京宫殿内病故。成祖因有意迁都北京,便将徐皇后暂时安放在皇宫内,并于当年年底派礼部尚书赵羾(gòng)、钦天监阴阳训术曾从政、钦天监阴阳人刘玉渊、知县王侃、僧人吴永、江西的风水大师廖均卿等六人,一起前往北京郊区卜选陵地。  



关键字: 内容标签:修真,乾隆皇帝,明十三陵修真 乾隆皇帝 明十三陵
下一篇:“五大臣出洋”领头人载泽其人其事||上一篇:沈从文: 玩票“玩”出的书法大家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