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河北考古发现将陶瓷涩圈叠烧工艺上溯至宋代

编辑:秋痕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石家庄7月28日电(记者李继伟)记者日前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文保部门获悉,文物专家在该县都党乡冶子磁州窑遗址宋代地层出土的陶瓷器中发现了涩圈叠烧工艺,从而将陶瓷涩圈 新华社石家庄7月28日电(记者李继伟)记者日前从河北省邯郸市磁县文保部门获悉,文物专家在该县都党乡冶子磁州窑遗址宋代地层出土的陶瓷器中发现了涩圈叠烧工艺,从而将陶瓷涩圈叠烧工艺考古年代由金元时期提前至宋代。


  涩圈,指碗、盘类陶瓷器物内底刮去一圈釉后形成的露胎环状圈。碗、盘叠烧时,为避免釉液粘连,故将碗、盘内心刮釉成圈,在入窑时,将上件器物圈足(未施釉)直接置于下件器物的涩圈上,依次叠置,进行烧制,可以节省空间、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涩圈的出现摒弃了依赖支架、支钉、垫饼、垫环等窑具实现叠烧的传统做法,在陶瓷制作工艺上是一个新突破。


  涩圈叠烧工艺,盛行于元、明时期瓷器,从以往的考古发掘中,业界形成了涩圈叠烧工艺可能出现于金元时期的观点。河北磁县磁州窑博物馆馆长赵学锋说,在冶子磁州窑遗址宋代地层中发掘出土了较多白釉涩圈、黑釉涩圈和棕黄釉涩圈的陶瓷碗盘,用实物推翻了业界以往说法,即涩圈叠烧工艺应该起始于宋代甚至更早时期,而不是金元时期。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上溯,河北,宋代,陶瓷,考古发现,工艺,涩圈叠烧上溯 河北 宋代 陶瓷 考古发现 工艺 涩圈叠烧
下一篇:浙江义乌发现距今近1亿年的恐龙脚印化石群||上一篇:青海通天河流域发现21个岩画群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