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郴州市文史专家刘专可介绍,碑文的“几不准”折射了当时安仁的社会动荡、不少为官者拉夫派捐假公济私的现状。碑文主要是针对当时买了官而无实质性官职的人所出台的政策,同样也是对为官者行为的一种约束,这块碑可以说是一块廉政碑。
“严禁差役碑”的材质为青石,古碑高60厘米、宽45厘米,从右到左阴刻着楷体繁文。从碑文可见“严禁差役碑”立于咸丰十年(1860年),从左边的落款“唐大沂派咸丰十年冬合境公立”可推测石碑由唐氏族人所立。
据史料记载,当时太平天国运动刚刚被镇压下去,天地会起义此起彼伏,社会比较动乱。很多捐官借着抵御太平军、天地会的名义行假公济私之实。他们拉虎皮、做大旗,穿着官服、乘坐官轿招摇过市,以官府的名义组织团练,拉夫派捐,毫无节制,到处骚扰百姓,百姓深受其害。
这些问题被地方官府发现后贴出告示,禁止这些行为。而唐氏族人也许受害很深,郑重其事地把这个告示刻在石碑上,立在安仁到耒阳的官道旁,让族人都知晓。
“这块碑是对当时当地历史的一种记录,很有文物价值,值得好好保护下去。”刘专可说。(完)
关键字: 内容标签:安仁县,差役,扰民,湖南,清朝,严禁,发现,廉政安仁县 差役 扰民 湖南 清朝 严禁 发现 廉政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