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兰州4月26日电 (记者朱国亮)记者从甘肃省肃南裕固族自治县文物局了解到,文物工作者在最近进行的野外文物普查中发现了大量早期烽燧。
肃南县是我国唯一的裕固族自治县,位于著名的古丝绸之路——甘肃河西走廊的中部、祁连山北麓,是游牧与农耕文化交汇地,境内曾居住过月氏、匈奴、回鹘、党项等多个民族。
肃南县文物部门最近在进行野外文物普查中发现了30多座早期烽燧。肃南县文物局局长杨永贤介绍说,这些烽燧多为就地挖地堆成圆丘状,大小不一,大的高近30米,周长60多米,远远望去就像一座小山丘;小的高不到1米,宽不过3米。大烽燧的泥土中多夹杂着石块,顶上有方坑,坑四周留有门道,坑内发现有畜骨、焦土,烽燧边有蓄水存雪的坑,还散落有绳纹灰陶片和红沙粗陶片。
“据分析,这些小烽燧可能是当时居住在这一地带的少数民族修建的,其建筑年代可能还早于大烽燧。”杨永贤说,这些早期烽燧的发现,对于研究我国烽燧文化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南县,烽燧,甘肃,发现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