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块长17厘米,直径2.7厘米至5.5厘米的远古动物残胫骨是在昌乐已发现的100余块骨刻文中的一块 。2004年,山东昌乐县民间收藏爱好者肖广德在袁家庄古遗址上采集陶器标本时,偶然发现许多刻有图案符号的亚化石状远古兽骨,经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鉴定,这批带“字”骨头是山东龙山文化中晚期的遗物,距今4500年左右,是东夷文化时期的记事文字。2008年,刘凤君邀请北京及山东的考古专家就这些骨刻符号进行了研讨,认定这些兽骨上所刻的“行列整齐”的图案符号比殷墟甲骨文更为原始,明显处于画(符号)与字的过渡状态,定名为“昌乐骨刻文”。
刘凤君认为,这不是一幅简单的绘画,而是有特殊意义的象征性组合字群。东夷族是崇拜凤鸟的民族,“昌乐骨刻文”中有关凤和鸟的文字很多,这幅字群中也有一种鸟的形象。纵观整体布局,记录的应是东夷族中一个部落在某特定场合内,进行的一次值得记载的活动,所以不应该称之为一幅画,而是记事文字。同时,这个文字不像今天这样规范,只有进行了综合研究,才能揭示当时记载的事实。
(记者刘宝森)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山东,记事,文字,发现,昌乐,鸟栖图,骨刻文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