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纪念发掘50周年特展 定陵7月要建新“地宫”

编辑:Jina 来源:北京娱乐信报
 

昨天,距定陵地宫发掘工作展开已整整50周年。当天上午,纪念定陵发掘五十周年大会在定陵召开,同时,展示定陵地宫发掘过程及出土文物的纪念特展在第一陈列室进行。会议上透露,定陵地下文物库房将在今年7月开建。 
  规划 新文物库房将开建 
  在大会上,十三陵特区办事处副主任聂友义告诉记者,备受关注的定陵地下文物库房将在今年7月开建。地点选在定陵第一陈列室附近。新建的文物库房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分为地下两层、地上一层,建筑面积3500多平方米。地上部分将作为现代化展厅,地下两层主要为文物库房和设备用房,将安装现代化的智能安防设备和恒温恒湿自动化设备、消防设备以及文物专用储藏柜。定陵出土的所有文物都将存放在这个文物库房中,此外还能接纳一定数量的新增文物。此前,定陵的出土文物分别存放在明十三陵博物馆、地上文物库房及几间陈列室。 
  工程将由北京市文物局文物监理所负责施工监管。据了解,现有的十三陵地上文物库房只有约350平方米,建于上世纪60年代。其湿度、温度均无法有效控制,且库房面积狭小,在文物保管、安放上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此次新库房的面积是旧库房的十倍。 
  此外,十三陵特区办将在8、9、10月间举办多个展览,包括十三陵碑刻拓片展、十三陵帝后画像展、十三陵建筑艺术展、定陵出土丝织品精品展等。
    回忆 选择定陵只为“试掘” 
  已80岁高龄的定陵发掘亲历者,当年的发掘队队长赵其昌老人在会上激动地说,旧地重游感慨良多,我们应该怀念郭沫若、邓拓等6位定陵发掘的发起人。同时对当年参与发掘和在“文革”时期保护定陵文物,现在已经作古的工作人员一一进行悼念。 
  老人告诉记者,他担任考古队长时不过20多岁,当初让他担任考古队长时感到很紧张,所以向当时的北京市副市长吴晗请示,找一座规模稍小的陵寝“试掘”一下。考虑到定陵营建年代较晚,地面建筑保存得比较完整,将来修复起来也容易些,且万历是明朝君主中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相关史料会多一些,所以把原定的发掘长陵改为发掘定陵。 
  一直关注十三陵保护的罗哲文老先生出差在外,但也为大会送来了“风雨五十年辉煌继千秋”的题词。 
  未来 游人希望继续发掘 
  北京市文物局原局长梅宁华在会上提出,定陵发掘已有50年,限于当时的条件,一些保护技术难题没有解决,导致部分文物,特别是丝织品没有保护好。从那以后,国家文物局不再批准新的主动发掘帝王陵寝项目。但现在50年过去了,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当年发掘定陵的老专家的经验也需要传承、发展下去。因此,他建议十三陵应重新考虑开始发掘。 
  市文物局局长孔繁峙对此表示,梅宁华的讲话可以代表市文物局的观点。 
  赵其昌老人回忆,当考古人员打开定陵地宫时,有些丝织品在接触外界空气后,很快褪色,变得又硬又脆。在郑振铎、夏鼐的建议下,国务院迅速下发了“停止对一切帝王陵墓发掘”的文件。 
  有的与会专家表示,目前我国对出土文物特别是丝织品、有机物还缺乏科学的保护办法,很难做到万无一失。国家不主动发掘帝王陵寝的原则恐怕不会改变。 
  记者随后在景区采访时发现,很多游人表示愿意看到其他陵寝地宫的发掘、开放。一位老先生说,定陵并不是明十三陵中规模最大、营造最奢侈的一座,这样的例子包括嘉靖皇帝历时12年营造的永陵和规模最大的明成祖朱棣的长陵。他推测《永乐大典》的全部原本很可能在永陵中,如果经过发掘,正本真的重归人间,对中国文化史将是大量补充或改变。 
  【资料】 
  十三陵是中国最集中最完整的陵园建筑群,是明朝十三代皇帝及皇后的陵墓,位于北京西北约44公里的昌平天寿山下。定陵修建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规模宏大,仅当年役使的军卒、工匠就达三万余人。里面埋葬的是万历皇帝和他的两位皇后——孝靖皇后与孝端皇后。 
  1956年5月17日,定陵开始发掘。这是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一座按国家计划发掘的古代帝王陵墓,也是我国惟一主动发掘的皇陵。在这里共出土了4000多件文物,是研究明代陵寝制度、社会发展的重要实证。




    纪念特展上的孝端皇后的九龙九凤冠
    作者: 张然


关键字: 内容标签:地宫,发掘,建新,周年,纪念,定陵
下一篇:两周时期国君墓葬 四大千古谜团谁人解||上一篇:琉璃场挖出“一室一厅”太监墓
分享到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