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27日,科考队员将陷进沙漠中的越野车推出。新华社记者 张鸿墀 摄
全新诠释“大耳朵”“旱极”
罗布泊东湖干涸后的卫星图片影像特征颇似“大耳朵”,虽然目前学界对“大耳朵”的形成已有了初步认识,然而,对于罗布泊到底何时干涸、怎样干涸等问题,学界一直存在争论。在此次科考中,科考人员将以罗布泊湖盆区为重点考察区域,利用现代科技手段,为“大耳朵”之谜作出全新的诠释。
参与考察的生物学家还将展开关于罗布泊野骆驼种群状况的深入调查,同时在塔里木河下游、罗布泊湖盆周边,展开胡杨、红柳,各种盐生植物资源的调查。
针对部分专家此前提出的“罗布泊是中国的‘旱极’”,甚至是地球“旱极”的说法,中国气象局乌鲁木齐沙漠气象研究所所长何清将带领相关人员,以钾盐矿区气象站为固定研究点,对罗布泊区域气候特征及其演变展开研究。
关键字: 内容标签:罗布泊,科考,启程,最大规模,古人类,文明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