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苏浙沪皖四地美术精品云集沪上,长三角美术创作“为时代而歌”_中华艺术宫-海派-作品-浙江-美术馆

编辑:彭菲 来源:上海观察
 
​长三角地域相连,文化相通,共生互养。10月30日,作为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风生水

J1KAtQXpbAWyQ3w8EFQuDEQQrNTPBn0cCeWstaLE.jpg

​长三角地域相连,文化相通,共生互养。10月30日,作为第二十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参展项目,“风生水起逐浪高——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长三角美术作品展”在中华艺术宫开展。展览分为“时代大潮”“百花争艳”“水乳交融”三个篇章,展出江苏、浙江、安徽、上海三省一市著名美术家在这40年间创作的120件油画、国画、版画、雕塑、连环画等作品,用艺术语言谱写改革开放的华彩篇章。

“为人民创作,为时代而歌。”改革开放40年间,艺术家们行动起来,把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看到的万千真实景象谱入画卷,现实题材美术创作风生水起。

展厅入口处,是一幅由邱瑞敏、石奇人、马宏道所绘的《畅想·浦江》。“吃水不忘挖井人”,画作采用了浪漫主义色彩,描绘了邓小平同志坐在黄浦江旁抽烟沉思的形象。改革开放赋予了文化艺术新的时代特色,最显著的就是宣传画开始摆脱以往红、光、亮的形象。张安朴的《书籍是知识的窗户》正体现了这样的创新构思,在色彩斑斓的书籍(知识)海洋中,翻开的书本寓意知识的窗户为知识的追寻者而打开,青春少女明眸闪亮,对新知识充满企盼与渴望。

“展览有两条线索,一是艺术直接表现时代的历史节点和历史故事;二是艺术本身在40年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为表现时代、表现人民,讲好中国故事的一种手段,它的活力得到了巨大的释放。”策展人之一、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说。展厅中,画家徐文华的油画《晨》与李前的《支部建在楼上》恰好互相“对望”,前者创作于1978年,描绘了一位渴求知识的少女在等待图书馆开门的情景;后者诞生于2018年,年轻党员以楼宇为单位,建立了很多新的党组织,他们在办公楼里交流学习,而窗外是浦东繁荣兴盛的景象。“一前一后,表达了改革开放之初与当下的时代缩影。”李磊说。

浦江两岸沿线45公里贯通的风景、不一般的城市公园、亚信峰会在上海成功举行、质子重离子医院建成、国产大飞机成功试飞、“一颗核桃”里的精准扶贫、新航母编队大洋巡逻……艺术家以敏感精准捕捉时代进程中的闪光点,捕捉时序轮替中奋进者的身姿,用饱含热情的创作展现时代风采。为了画《建设者》,浙江画家全山石八赴新疆采风,在他眼里,绘画不是照相,不是纯客观的描摹,“要通过绘画这种艺术语言,把对生活的感受、社会的问题表达出来”。油画家任丽君则拿出了1994年创作的《生活在远方》参展。穿着民族服饰的藏民,在外白渡桥上,远眺着东方明珠这一上海标志性建筑物,黄浦江的水面波光粼粼。“我去过西藏,对远方的人有感情;另一方面远方也是一种隐喻,展露他们对现代化的向往。”

作品《新航母编队大洋巡逻》展现大国重器,气势磅礴。

如李磊所言,40年来,美术创作的风格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打开国门,我们看到了更多国外的艺术,同时也激发了我们艺术创新的激情,艺术表达变得更加丰富多彩。”这种变化,在展厅的120件美术作品中一目了然。

国画家张培成回忆道,在二十余年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一份份老报纸、杂志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上世纪80年代,这些大量介绍西方艺术思潮的报刊杂志填满他青涩年代的艺术阅读,那是他的大学。在一本刊登着《马蒂斯论艺术》节选的《美术译丛》上,他第一次读到西方画家亨利·马蒂斯的艺术理论。“我了解到,美术家的感受力可以从接触对他有吸引力的古代作品中得到巨大的好处……这本书对我的影响太大了。”这些句子改变了张培成,也改变了当时的美术界。

饥渴的吸收和丰厚的积累,为艺术创作实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艺术家们放下门派之见,走出圈子文化,在交流中寻找不足,寻找方向,回望自己艺术之路的初心和理想。潘公凯、张桂铭、卢辅圣、张雷平、王向明、余友涵、周长江、杨剑平、金田、丁乙、蔡枫等一批画家开始了自己的探索。抽象艺术在长三角蓬勃发展,并逐渐走向国际舞台。

此次展览作品正是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的结果。在丰富多元的探索中,有人探讨水墨的形式,潘公凯的《疏雨过湖西图》,用笔大胆精炼,洒脱的艺术性格展现地淋漓尽致,水墨艺术得以纵向地深入与勾连。有人把传统哲学融入抽象的形式,周长江的《互补》系列便源于中国传统的道家哲学,在他的作品中,阴阳关系表现为图形上的正形和负形关系。余友涵的《圆》系列中,不同的小色块通过一定的秩序排布组成一个圆,形成一种单纯的审美乐趣,掺杂着中国传统概念中“道”的概念。丁乙的《十示》则来自印刷业术语,形成纯抽象的视觉效果。也有人用抽象艺术关注社会现实,蔡枫和沈立功合作的版画《古树祭—天目山古树被非法盗伐纪实》借用一棵古树的横截面,用一圈圈年轮向人们讲述非法盗伐的罪恶行径,诉说了一棵古树的悲哀,呼吁国人保护植物。

长三角区域联通,艺术作品交相辉映,艺术风格上同气连枝,彼此之间的借鉴与影响水乳交融。把长三角绘入一幅画,是历史的一脉相承。“长三角既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区域,也是一个文化区域,在艺术史上,很多的艺术教育发端于此。”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学院院长许江说,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多家美术院校在上海、苏州、南京成立,它们经过长期的坚守,穿过战乱,赢得了新生,在培养艺术人才上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近代开埠后,上海成为中西方文化交流窗口和码头,使得美术在这座城市飞速发展。赵之谦、朱熊、虚谷、任伯年、吴昌硕、黄宾虹、徐悲鸿、刘海粟等各地画界名家云集沪上,而观之籍贯,或是浙江,或是江苏,或是安徽,他们延续了各地的艺术传统,并相互影响融合。在“水乳交融”板块,可以看到一幅吴冠中所绘的《狮子林》,画家以特有的点、线、面结合的方式,描绘出奇幻的抽象世界,更透露出传统绘画中的气韵和意境。吴冠中生于江苏,心怀江南,与中华艺术宫缘分匪浅。吴冠中生前曾先后三次,亲自向中华艺术宫前身上海美术馆捐赠87件作品,及至去世之后,长子吴可雨又代父亲第四次捐赠23件作品。《狮子林》为其所捐献作品之一。

展览现场,还有几位特殊的观众,安徽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是其中之一。“改革开放一声惊雷,给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看完展览,他心有所感,1978年,小岗村的18位农民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小岗村是改革开放40年的一个地标,这次展览也围绕改革开放主题,很多画作用艺术手段,记录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以及年轻人追求上进、勤奋好学的场景,我们需要用艺术的力量,铭记这一段历史。”

作品《中国智造的“国家名片”》以长卷形式呈现,描绘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兴号”在京沪高铁线上双向首发,成为代表中国智造新的“国家名片”。

“长三角地区在文化和艺术表达上有着相似的形态和情态。”李磊表示,在此次展览中,得益于江苏省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安徽省美术馆(筹)等三省市美术馆的支持,使得江苏的新金陵画派、水印木刻画派,浙江的中国画、水彩画代表作共同来到上海的中华艺术宫,与海派绘画彼此交流,共同寻根溯源,“我们既能看到时代发展,又能看到艺术的多样性和互联互通”。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品,浙江,美术馆,绘画,中华艺术宫,海派,作品 浙江 美术馆 绘画 中华艺术宫 海派
下一篇:“镇馆之宝”为何倾囊而出?上海图书馆年度重磅大展“读书人必看”_上海图书馆-装帧-图书-艺术-展览||上一篇:毕加索、伦勃朗、鲁本斯原作“远渡重洋”,一年一度的上海艺博会来了_艺术市场-艺博会-珠峰-上海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