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美育课堂应向公共文化场馆延伸_儿童-美育-孩子-课堂-艺术

编辑:刘倩 来源:中国文化报 
 
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正受到家长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很多家长不惜花费成千上万元,送孩子去各种课外艺术培

少年儿童的艺术教育,正受到家长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很多家长不惜花费成千上万元,送孩子去各种课外艺术培训班。也有一些家长认为,花钱送孩子学艺术,是因为学校的美育课程较少,对孩子综合艺术素养的提升帮助不大。而从学校的角度来看,目前校园内的音乐、美术等义务教育范围内的课程均已开设,增加课时显得不太现实。

一方面是社会的巨大需求,另一方面是学校有限的课时,笔者认为,破解这对矛盾,不妨推动美育课堂向公共文化场馆延伸。

近年来,国家致力于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对公共文化场馆加大了投入保障力度,公共文化服务的受众面正逐渐扩大。围绕打造特色服务品牌,很多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也推出了针对少年儿童的服务项目,且深受社会各界欢迎。

因此,促进教育、文化的融合,尤其是坚持公益导向实现两部门资源的共建共享,对满足美育工作的需要大有裨益。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推动美育课堂向公共文化场馆延伸,在秉承因材施教原则的同时,还应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让公共文化场馆的美育课堂,变成传承发展当地文脉、提升孩子人文素养的重要阵地。具体而言,笔者建议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

首先要坚持先进文化的方向。公共文化场馆的美育课堂,不能只是具有艺术教育的功能,而应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

其次要避免“一刀切”的现象。结合以往经验,公共文化场馆在开展针对孩子的主题活动时,缺乏特色和亮点,动辄以参观展览、体验非遗为主。笔者建议,要深挖最能体现本地特色的历史文化资源,结合戏曲传唱、舞蹈培训、美术创作等形式加以传承学习。

第三要强化师资力量培养。这里的“师资”,主要指的是公共文化场馆的业务干部和文化志愿者。要加强对他们的培训辅导,引导他们成为校外美育课堂的兼职教师。在公共文化场馆美育授课过程中,场馆的业务干部和文化志愿者能结合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策划出培训内容,进而提高孩子们对美育课堂的兴趣。


关键字: 内容标签:孩子,课堂,艺术,艺术,儿童,美育,孩子 课堂 艺术 艺术 儿童 美育
下一篇:全国高校名家主题作品邀请展亮相苏州_苏州-中国美协艺委会-高校教师-来苏-写生||上一篇:伦勃朗《夜巡》将在明年修复_观众见证修复全过程_这一-作品-比斯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