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28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俞吉吉)10月27日起,“千载清风——近现代名家墨竹展”亮相浙江西湖美术馆。
竹,对于中国人而言,有特别的意义。
它不仅可裁之以居用,烹之以食饮,因竹之形美性清,还能赋予人们美的享受。自古先民们就受到竹的恩惠:“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爨者竹薪,衣者竹皮,书者竹纸,履者竹鞋……”竹的功用多至文房、礼乐、宅居、农具、狩猎、武器等。在秦汉时期,我国许多地区大面积培植竹子,曾有“渭川千亩竹”,可见竹用之广。自然物种和环境不仅是人类生活的物质基础,更是精神活动的寄托之所,竹林还被士人们当做放怀息心的地方。
古代文士咏物叹物必寄之以性灵,托之以高志,发之以情采。自然之物终有凋零,而吟咏之物历久而弥新。千百年来,竹都以君子的形象存寓在人们的心中,人们对竹的赞颂,从未止息。
北宋文同(字与可)以墨竹名世,又是文人墨竹的先行者,他与苏轼所提倡“寓意于物”的文人写意精神,直接影响了后世画家。后世凡写墨竹,无不对其推崇备至。
金代王庭筠,元代李衎、高克恭、赵孟頫、吴镇、顾安、柯九思、倪瓒、王蒙等,明初王绂、夏昶,他们写竹,备竹子之法度神采,又饱含君子之气度品格,直承文苏之正脉。之后,陈芹、姚绶、文征明、陈淳、徐渭、朱耷、石涛、金农、郑燮等秉承文苏之风骨,融自己之心意,不同与可,却能“高呼与可”,为文人墨竹注入了新鲜的血液。
至近世,蒲华、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陈汉弟、周承德、余绍宋、沈尹默、高时敷、陆维钊、郦承铨、卢坤峰等书画名家深研墨竹之精神。此外,还有活跃在政治、教育、文学等领域的爱竹者们,偶作墨竹,亦有独到之处。传承是艺术得以延续的根本,但是它更感人的一面乃是其绝世而独立的精神,是其郁郁勃发、生生不息的生命状态。
今恰逢文同诞生一千周年,浙江省博物馆故集近现代名家墨竹为一堂,举办“千载清风——近现代名家墨竹展”,以借此纪念这位墨竹大家。同时,浙博武林馆区的“千载清风——古代墨竹名迹展”、浙博孤山馆区的“黄宾虹墨竹展”,浙江美术馆的“当代墨竹大展”和杭州国画院美术馆的“‘文同与湖州竹派’主题展”也在同步展出。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2月9日。感兴趣的朋友不妨前去一看。
关键字: 内容标签:文人,精神,名家,展览,竹,近现代名家,文人 精神 名家 展览 竹 近现代名家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