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市民艺术:作为一种展览机制和一种公共文化实践_市民-作品-版画

编辑:梁侨 来源:文汇报 
 
第七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的“油画/水彩粉画/版画/漆画/综合材料”的展区在浦东展览馆,并于10月12日

第七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的“油画/水彩粉画/版画/漆画/综合材料”的展区在浦东展览馆,并于10月12日开幕,这也是浦东展览馆第一次启动了艺术展内容并吸引了很多观众。特别是由于我最近也在实践着美术馆的社区化与社区化的美术馆的工作,所以也将本次展览作为考察内容并参与其展示设计和布展。

上海市民艺术大展也由于其两年一次的组织形式而被称为市民艺术双年展,它显然是不同于美协的展览和美术馆的双年展,它是通过公共文化系统为市民提供的通往更广阔的艺术生活化的平台,但这样的平台同样也在新的文化政策发展中呈现出其重要性,今年又恰逢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而本次市民艺术大展也是以纪念改革开放政策而做的活动,由于文化政策在这个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的不断改革而越来越强调的文化艺术的非营利属性和新文艺群体、新文艺组织的两新人员机制的政策确立,都使得艺术与公共文化的关系变得更加紧密以及由于艺术家的各种生态而形成了更多元创新的文化局面。

作为一个市民都可参与的艺术平台,本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被称为“在公信力和权威性上得到进一步提升的一届,展览品质与作品质量得到了业内外的认可,也同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优秀作者参与投稿”,所参与的作品是通过各区文化馆征集作品,这个开放性也是显然的,它不关心是专业与非专业艺术工作者,而完全是市民范围内任何人都可以拿自己所作的作品去参与。

所以这样的展览方式其实也是为“两新人员”开辟的一个展览的可能性,他们可以不是学院的教师或者文化管理工作者,也不需要美术家协会会员的资格,尽管它自然包括非两新人员,甚至特别有成就的艺术爱好者,所以这样的展览机制在具体的工作中的积累也有了如他们说的“本届展览在策划与组织,服务与运行,机制与结构等方面较往届更为完善与优化”的基础。

如今年能够吸引专业界更多的人的参与预示了新的方向,因为这种展览机制发展就是通过“市民艺术”这样的一个称呼把专业与非专业模糊掉,然后回到艺术展览的本身的需要去展现艺术的各种成果和可能性。当然由于其带有市民艺术的属性,自然会在公共文化中保证市民身份为前提,包括这次浦东展览馆的参展者中就是自由艺术家在参展。

第七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的“油画/水彩粉画/版画/漆画/综合材料”是区别于其它的书法、摄影、中国画的三大展览版块的一大版块,这个展览中的参展作品可以从传统的西画部分直到综合材料,这本身就加大了其艺术的表现范围,参展作品从具象和抽象,从主题创作到日常叙事,在手法上有遵循画种手法或者综合材料的自由利用,内容上有体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所形成的视觉的成果,也有对社会发展中所出现的问题反思和历史记忆的再现。

像油画中获一等奖的陈迪的《海上红韵》,吕洪良的《上海的五月》都有着画面空间的思考,两幅获一等奖的版画,像王凤发的《石库门灯火》,扈金娥《城市NO.1》将传统与现代的建筑结构作了刻痕式的线条的处理也给版画的线条带来的书写性。获二等奖的徐然书《时代新风景》中的自行车被几何化的构图处理,王西林的《罗布林卡-节日歌手》作图像的运动式叠加,都让我们知道了这些艺术家有着自己的形式语言的思考而不只是为了描绘一个对象物。获三等奖中的顾文辉《心迹035》用图像拼贴形成了抽象化画面和王小双的《霾都04》所作城市生态环境系列都及时地抓住了城市中的话题而用视觉创作的方式进行讨论。

还有不少作品用了日常生活中的图像,可以让我们看到这些艺术家的在地性创作的倾向,比如周胤辰的《那个夏天的下午》,徐乔健《上海的美食》,徐毅的《都市节奏》等,从人与空间的关系,人在城市中的行走和在上海所汇合中西的餐品的波普化的呈现,这些一、二、三等获奖作品直接呈现出了这次市民艺术展的水平线特征,由此我们可以说,第七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的“油画/水彩粉画/版画/漆画/综合材料”的展区显然是作为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时的一种推进式呈现,它让人们可以思考到的是从大量的作品送选到最后形成的展览中的作品,不但显示了专业评委的学术推动力,从机制上来说,还有了在当下以创新为关键词的海派文化政策中新的发展的可能性保证,因为这样,往后的市民艺术大展连同它的市民艺术大学都会在公共文化的实践中朝着他们自己所要求的专业方向上去发展的,而正在浦东展览馆开幕的第七届上海市民艺术大展就是一个信号。


关键字: 内容标签:市民,作品,版画,,市民 作品 版画
下一篇:日内瓦市长萨米•卡楠一行来访大唐西市博物馆考察交流_馆长-丝绸之路-丝路||上一篇:推动文化科技深度融合发展_故宫世纪文化对话论坛落下帷幕_科技创新-文化与-发展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