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已举办五届
群众“叫好” 市场“叫座”(文化进行时)
王念/文
“平时要看一场3D电影得花五六十元钱,通过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平台购买电影票,很多只需不到一半的价格。”王斌是北京的一名大学生,今年同学介绍他观看了几场惠民电影,让他大呼“真实惠”,“前一阵通过领到的文化消费券,我又便宜地买到了好几套心仪的图书。现在真是被消费季圈了粉。”
王斌点赞的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由北京市文资办、市文化局、市新闻出版广电局、市文物局等4部门主办,自 2013年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今年从8月下旬一直持续到10月下旬。6年来,其“文化”“惠民”“消费”的特色已经有口皆碑。和王斌一样,人们只需要在手机上关注北京文惠卡官方服务号并领取惠民文化消费电子券,在购买戏剧演出、图书音像、电影观映、文创衍生等众多领域的文化服务时,就可用消费券直接进行补贴,所谓“居民消费、政府补贴”。
近年来,从为了一睹展览风采的“故宫跑”,到中国美术馆前的“排大队”,到彻夜排队购买话剧票的“通宵等”,再到故宫文创产品一年10亿元的销售额……当前广大群众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已经迈上了新台阶。“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多年前人们的文化生活主要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发展到现在,消费季通过不断引导和提升群众消费意愿和水平,人们对文化产品‘好不好’的追求和期待更为迫切。”北京市文资办相关负责人说,“这也督促我们必须不断提高文化产品的供给数量和质量,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本次消费季通过整合文化资源、汇集全国文创精品、丰富文化消费业态、拓展文化消费空间,力争以高品质的文化产品及服务繁荣首都文化消费市场。”
消费季正在持续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丰富度和品质满意度。据了解,本届消费季围绕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创新文化,集成文化传承、文化电商、演出电影、图书艺术、时尚娱乐、产业融合等六大板块活动,发力构建起文化消费综合平台。消费季实现了北京市16区联动,重点推出不低于20场大型精品展会、30场文化主题活动,组织300场精品演出和5000场惠民电影,并首次在天津、河北设分会场,形成三地文化消费区域协同。以消费季为依托,积极推动传统街区特色小镇升级,重点提升朝阳三里屯文化新生、台湖演艺小镇创新发展,打造一批能够彰显北京城市文化的文化消费场所。同时,还积极鼓励并组织文化企业下乡进村走社区,把文化惠民在区域上普及到北京偏远郊区,在人群方面覆盖更多儿童、老人及残障人士,让他们也参与消费,享受文化。
质量高、服务好、特色鲜明、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真正让老百姓获得了实惠,与此同时,广大群众的消费理念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又转化为积极的消费行为。“以前舍不得买的几套精品图书、感觉有点贵的话剧演出,现在通过消费季平台,我都付诸行动购买了。”市民章胜笑称自己“获得感满满”,他也感慨,“文化消费让人的身心获得陶冶,经常乐在其中,现在真有点‘文化上瘾’的感觉。”
居民受惠的同时,文化市场又在消费季的引导下持续扩大并提质增效。在市民消费力不断增长的“刺激”下,广大文化企业、文博单位、投资机构、设计企业、生产企业、销售企业等发展迅猛。专家指出,一边是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一边是文化市场更加蓬勃,真正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数据显示,前5届消费季累计实现直接文化消费589.1亿元。2017年,北京市居民人均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已达3917元,在消费支出构成中占比高达10.5%。同时,青年群体占比增大,月均文化消费额提升明显。
“北京市出台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的意见》,提出组织实施文化消费提升行动,加快国家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建设,完善常态化文化消费促进机制,持续办好北京惠民文化消费季,提升品牌活动引领作用。” 北京市文资办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将积极落实国家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倡议、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大战略部署,进一步扩大和引导文化消费,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推动本市文化创意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关键字: 内容标签:北京,北京市,提升,,北京 北京市 提升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