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焦墨画山水,狂草展雄悍——朱松发中国水墨画抽象化探索_朱松发-抽象化探索-水墨画-抽象-中国画

编辑:蔡春伟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李仁虎 路巨平一块一块的浓墨交错着,一棵一棵的松树矗立着,黑白分明中一个写意的山体,一个如坐禅的山体

李仁虎 路巨平

一块一块的浓墨交错着,一棵一棵的松树矗立着,黑白分明中一个写意的山体,一个如坐禅的山体,强烈震撼地跳进眼帘,波澜起伏地在内心翻滚。朱松发的《石壁重重翠 看山如坐禅》和他的众多画作一样,以大黑大白、大起大落、大开大合的鲜明个性,破传统山水画萧疏荒寒之意境,开现代山水画激昂强悍之新风。

吸宋人线条、元人水墨、新安画派风骨之传统精髓,朱松发以焦墨入笔,狂草入画之法,融会古典和现代写实与抽象艺术之形式,注入当代中国人自信强健之内核,执著于中国水墨画新气象的不懈探索。

走钢丝

焦墨狂草画山水

传统中国画技法为皴擦点染、步步为营。衡量作品优劣的重要标尺是气韵生动,气指的是力和势,韵指的是情和味。气和韵在态势上相悖,而在效果上却可以互补,气韵兼得历来为画家之最高追求。这种画法和艺术追求与中国文人崇尚淡泊无为相呼应,是故中国的水墨画多纤弱柔靡,多有韵而少气。至当代亦然,旅美著名画家丁绍光等皆有“当代中国水墨画太软太弱”之论。

水墨画科班出身的朱松发10多年前挟焦墨和狂草两大法宝,独闯千百年来陈陈相因的禁忌,踏上一条独领风骚的崎岖险峻之旅。

焦墨作画易滞、易呆、易硬、易死。美术评论家郎绍君曾说,焦墨是把人逼到绝路上,再找出一条生路。中国画主料的墨分为五色,焦墨以浓重而居五墨之首。不借助于水的渗化作用之画法即为焦墨画。焦墨中几乎不含水分,因故焦墨画只有黑白两个色调,不能像水墨画那样有丰富的浓淡效果,它只能在虚实中追求层次的变化。焦墨被认为是中国山水画基本功中难度最高的一种,纯用焦墨作画古已有之,历代画家虽屡有尝试,但成功者鲜少。

狂草入画,则画面书写性和金石感强,写意和抽象意味立显。言行稳重的朱松发偏爱狂草,“狂草是中国的大抽象艺术,它把画家的感情在一刹那之间通过书法表达出来了。”朱松发说,“西方现代抽象艺术,其实和中国画是一脉相通的。”每每作画之前,朱松发必先在宣纸上挥毫写字,待手指松了,全身的筋骨舒展了,方才入画。朱松发在狂草上下的功夫不亚于作画。他说,黄宾虹先生说过两句非常重要的话:意思是中国画的精神全在笔墨里,中国画的方法全在书法里。“这两句话对我印象很深。”他认为,书法不过硬,画中国画永远是门外汉。

朱松发作画,用墨浓重,下笔强悍,走笔狂草,摒弃中间色调的过渡,抛弃一步一趋的笔势,现大黑大白强烈之对比碰撞,示大起大落之恣肆汪洋。松石崖壑、村舍路桥,朱松发呈现的山水是阳刚的、强悍的、雄健的。朱松发笔下的梅花枝干盘亘曲折如苍龙戏海,跌宕翻腾如赤螭横空,一扫常见写实和写意高洁冷美之风,尽展大气磅礴、铁骨铮铮之态,而细笔轻点其间的朵朵梅花和数行题跋又显示出柔情潇洒。

“以一种喷涌式的情感宣泄和横扫千军卷席式的灵感爆发,给人以荡气回肠的力量感和悲壮感。”著名美术评论家曹玉林如是评价朱松发的画。

挑极限

历览天下登珠峰

和作品呈现出强烈的反差,生活中的朱松发低调、少言、谦和,身材中等、相貌平平,置身于茫茫人海,与平头百姓无二。与人交流真诚爽朗,时而诙谐,无轻慢之语,无居高临下之态。然两眼炯炯有神,大家名言、史家高论信手拈来。

焦墨和狂草犹如两匹野马,非常人所能驾驭,驭之则自由、奔放、高远,不驭则死滞、矫情、虚浮。才情、勤奋和修养三者结合使朱松发娴熟地驾驭这门高超的技术。朱松发出生在青山秀水间养育了陈独秀、邓稼先、海子等众多名人的安徽省怀宁县,此地之人多敏慧而果敢,外表柔而内心强。身为皖南一代名石匠的父亲更为朱松发注入了一份天赋、坚韧和血性。从学于安徽省艺术学院,朱松发受到了严格的艺术训练。他疏于交往应酬,远离喧嚣俗务,力拒浮躁虚名,以自由画画为乐,勤奋异常。他信服黄宾虹所言:“鄙人几十年来,无一日舍古画不观,亦无一日不练习笔法,毁誉可由人,而操守自坚。”

朱松发概括自己的一生有四乐:一曰画,二曰行(旅行),三曰书,四曰茶。一生渴求提高自己的见识和修养,不停地给自己的人生加注内涵和修炼。2006年4月,朱松发邀三位好友自驾车闯西北。车经秦岭时,与一辆大卡车迎面相撞,轿车倾伤而毁,幸无人伤亡。惊悸之余,三人问朱怎么办,朱答曰:继续西行。一个月跨过6省,行程3万里。

朱松发三进西藏。2009年10月,年近70岁的朱松发登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晚上住在海拔4600米的定日县城,第二天三点起床,四点出发,行进100多公里,天亮时分到达珠峰大本营,海拔5600米。连日来头痛、胸闷、恶心,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朱松发坚持挑战自己的承受极限,硬是一口也不吸随身携带的氧气。气温零下10余度,阳光清冷而圣洁,他拿出笔和纸,迅速画下两张速写。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朱松发深以为然,游览全国各地,走过世界50多个国家。登艺术殿堂,赏自然杰作。朱松发从“大自然这个最伟大的老师”那里汲取了不竭的源泉。

倚窗而坐,一任懒洋洋的春光洒满全身,手捧一本书,桌放一杯茶,音乐轻柔,抬头天空,似有所思而又无所思。逛书店,读名著,古今中外皆有涉猎,庞杂而无系统。在他自己设计的艺术味十足的工作室里,有成排成排的书柜,里面塞满了大部头的文、史、哲和美术书籍。李白的浪漫之气,苏东坡的浩然之气,辛弃疾的刚烈之气,是他最爱之三人三气。他亦吸取陶渊明的冲澹之气,此乃与阳刚之气相反相成,他谓之为内养垫底之气。

功夫在画外,作品的水平“源于他本人生命的韧性和张力,源于他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提取,源于他对美的敏感和发现,这是他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全新面貌,所达到的一种艺术成就的概括,也体现出一种深刻的片面。”著名美术评论家徐恩存如此评价朱松发。

高处寒

纵使碎骨也孤绝

从具象到心象,从写意到抽象,由渐变而质变,朱松发每三四年一个台阶,向着中国水墨画抽象艺术高峰攀登。1998年创作的《素月来故乡》是写意的,同样是画月,2004年创作的《月出东山》则是抽象的。至2007年,其创作、后为中国美术馆收藏的《九华山居图》焦墨抽象已臻完善。

遵从个性的艺术偏好,听从内心的艺术召唤,取象于真实的世界,而后真情地艺术表达,不矫伪、不弄巧、不虚浮。这就是朱松发追求的艺术真实。进入创作状态,朱松发极其认真投入。创作一张大画,常常连续几天,乃至一二十天,寝食不安,欲罢不能。待作品完成,身体、感情和思想都被掏空了,仿佛病了一场。

“艺术第一要真实,第二要独特,即创造性。”朱松发鲜明地提出:“只可有一,不可有二,有二就是多余。”

他经常把自己逼到艺术的绝境。老子出关,古往今来,众多艺术家曾有众多的表达,而朱松发却完全是全新的再造:混沌初开,世界苍茫,老子须发飘飘,侧头闭目,骑牛独行。完成画作,朱松发将画好的作品撕成10多块,选用褪色的老宣纸裱托在画下。撕破的纸重新拼装,犹如历史深处的电闪雷鸣,又恍如天宇飘落的记忆碎片。大大小小,跌宕起伏的汉字圈围四周,使画面更加混朴、幽远,天人合一的自然大道,充溢于老子,充溢于画面。

如果以2000年新世纪为界,朱松发此前以大写意为主的作品拥有更多的爱好者和赞美者,尔后在向艺术塔尖的攀登中,渐显曲高和寡。他深知,真正伟大的作品不会取媚于当下和世俗,都能看懂未必是好画,谁都喜欢未必是好画。“他作品的目的是攀上精神高地,在精神高地上展示他的艺术风采和生命的风采,所以只有这样的作品才能名垂青史,在美术史上留下一席之地。任何时代的艺术都是这样,真正好的作品总是少数,总是和大众文化保持距离,并且遥遥领先,也就是我们说的前瞻性。”有评论家一语道破朱松发。

朱松发是幸运的、成功的,担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其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专业美术大展并获奖,入载《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为多个美术馆、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等收藏和陈列。

在生活中,朱松发是大众的、随众的;艺术上,朱松发是异常的、孤绝的。明知崎路下面是万丈深渊,偏在路上行。如同老子出关,挟大道而不悔,独自远行。


关键字: 内容标签:水墨画,抽象,中国画,水墨画,朱松发,抽象化探索,水墨画 抽象 中国画 水墨画 朱松发 抽象化探索
下一篇:近百幅原作现场亮相_“曹勇国际艺术馆”今日在余杭开馆_油画-艺术-自己的||上一篇:格丰如艺原创画廊开业开幕展_书画-艺术-北京-作品-作品展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