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这个画展,用五颜六色的“荠菜”呈现五味杂陈的人生_香格纳画廊-艺术家-美味-经验-墨色

编辑:彭菲 来源:新民网
 
  图说:《荠菜》系列官方图  今天,艺术家邬一名作品展“写物”在香格纳画

  图说:《荠菜》系列 官方图

  今天,艺术家邬一名作品展“写物”在香格纳画廊开幕。有趣的是,这个展览上有一系列名为《荠菜》的作品,这种为中国人所喜爱的野菜尤其是上海人的最爱,有着朴实无华的外貌形态,在邬一名的墨色之下,却有着一种生命在兀自妖娆和绽放的状态,像是一种声响在无声的环境里蔓延开来。

  邬一名告诉记者,自己画的那些可是野荠菜,“因为只有野荠菜是红、黑、棕色、深绿、浅绿多种颜色的,而人工培育的荠菜,却是一片嫩绿,青翠欲滴,其实一尝便知,索然无味。”一如人生。作为艺术家,对于口味的细致分别与对于色彩事物的细致体会是相通的。在邬一名看来,野荠菜和培育荠菜,在口味上的区别十分鲜明,当味蕾经验反映在画笔上,一笔一笔都有滋有味起来。“许多年前,曾经在报纸上看见过一篇文章,其中有位德国教授因为第一次尝到荠菜,被美味所惑,去图书馆查了好多资料欲了解如此美味蔬菜的由来,没想到他的中国邻居告诉他,这样的美味就是在脚下,在路边。只有中国人的传统里才有这样的美味。”

  其实,在近些年越来越转向个人化的创作中,邬一名的作品在当代的图像意识与中国传统的绘画精神之间开辟出“第三条道路”:通过对寻常风物的意态描写,进入到我们对当下经验的深层感知之中。这些作品似乎延续了传统“写意”绘画直白而凝练的笔法,却不仅限于此。花卉、树影或是都市的灯光都不再以“物”的实在性呈现在观众眼前,取而代之的是抒写生动的墨色和笔触对经验的直接呈现。

  被“写”的物、景、光、影等仅仅是抒写的对象,真正的主体却是隐藏于画面背后的创作者本身。于是“写物”,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被看作是“小写”的物与“大写”的人在画面中的碰撞与融合。对于艺术家来说,日常的诗性恰是蕴含在笔触的直白与经验的不可言说之间。 (新民晚报记者 徐翌晟)


关键字: 内容标签:美味,经验,墨色,邬一名,香格纳画廊,艺术家,美味 经验 墨色 邬一名 香格纳画廊 艺术家
下一篇:安德里亚斯·穆埃的德国摄影:从云海中的漫步者到森林里的独裁者_大卫·弗里德里希-摄影师-浪漫主义-纳粹-萨尔||上一篇:“歇夏期”金银币市场行情有何特点?_艺术品市场-市场价格-熊猫-书法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