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成都中秋佳节圆月难见?这里有一抹“金黄”比月色更美_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黄金-黄金-出土-中国

编辑:李璞 来源:四川新闻网
 
  9月24日是中秋小长假最后一天,也是中秋佳节。自古中秋赏月,今天想变幻一下新玩法吗?这个中秋,我

  9月24日是中秋小长假最后一天,也是中秋佳节。自古中秋赏月,今天想变幻一下新玩法吗?这个中秋,我们不赏月亮,“赏黄金”。9月21日,一场横跨我国1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40家考古文博单位的精品金器展《金色记忆——中国十四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350套(850余件)精美金器书写这一部璀璨黄金里的中国史。

  黄金容器

  意外收获 感知文化脉络

  “这个是西汉时期的金兽,足有9公斤重,含金量为99%。”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内,来自天津的孙女士正在一边观展,一边发微信语音和她的孩子分享金器之美。孙女士告诉四川新闻网记者,自己和父母第一次来成都度中秋小长假,偶然遇见这样独特的金器展,便临时更改行程来观展。“这样的展览,让我更宏观的了解到中国文化的发展脉络。从整个金器演化过程来看,西部如新疆的纹器还保持了地中海沿岸、欧洲风格;越往东演化,就加入了草原文化风格;再到东边的时候,就加入了农耕文明的特色,更加细腻。这次的旅行太物超所值了!”孙女士感叹到。

  中国黄金制品产生于夏商时期,历经各民族、各地方文化的融合、创新与发展,呈现出一脉相承又多元共融的格局风貌。本次展览以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甘肃、宁夏回族自治区、辽宁、西藏自治区、陕西、河北、北京、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重庆、贵州、云南、四川等地通过考古发掘出土的先秦至元代金器精品为主体。从北到南,从游牧民族到农耕文明,从欧亚草原到北方丝绸之路,从河西走廊到喜马拉亚东麓,中华大地上掷地金声发出的阵阵回响都被一一收纳于展厅。

  金面具

  件件珍品 探寻中外交流

  “这次展览对我来说真的是有史以来最耀眼的展览了。每一套金器都非常有文化价值。”金沙遗址博物馆讲解员何燕介绍到,由于本次展览展品时代跨度大、地域广,因此整体内容设计以时代为序,根据不同阶段金器发展的总体特征划分出了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等五个单元。展厅中心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单元“黄金面具”。这一单元包含来自西藏、新疆、内蒙古等地出土的8件黄金面具,是首次对国内目前发现的主要黄金面具进行集中展示。

  “在全世界来讲,最早出土面具的地方是在地中海片区,是全世界人民最早使用面具的地方。包括古希腊、两河流域、古埃及等地大部分出土的面具都是做丧葬的。一般戴逝者脸上或者是棺椁外。这种文化一路向东传到中国内蒙古、新疆、甘肃等地区。”而中国最早出土的面具是在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而且与丧葬文化不同,古蜀面具多用于祭祀活动。反映出古蜀先民独特的宗教信仰和非凡的艺术想象力。

  例如金沙遗址出土的大金面具,这是古蜀人神圣的祭祀用品,目前中国发现的同时期形体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金面具。另一件出土于康平辽代契丹贵族墓地的金面具五官立体写实,用于陪葬。金面具眉毛、睫毛、胡须都清晰可见,“这可以说是一件彰显死者高贵身份的葬具。”

  “金器发展,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黄金制造工艺已经开始成熟起来,不是简单的受外界影响,出现了黄金工艺水平高超的发展时期。北方草原地区开始和中原地区开始有黄金贸易。甚至还会向中原定做关于草原风格的黄金饰品。”在何燕的指引下,记者看见一块大金牌。这是一块虎豕咬斗纹金饰牌,上面的纹饰是用浅浮雕的手法刻了一只老虎,然后咬住一头野猪,缠绕搏斗在一起的画面。这是非常典型的草原风格,但该金牌的背后用战国时期秦人书法书写了“一斤二两廿朱少半”的铭文。包含着战国时期的度量衡制度、书法、金属铸造技术以及早期北方民族与中原农耕民族文化、黄金贸易等方面的诸多信息。

  熠熠生辉 赏工艺之美

  在展厅现场,一件南宋时期的金腰带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条金腰带由13块金牌组成,上面的花纹极其精巧细致。金牌上的荔枝纹运用锤揲、掐丝等技法刻画得栩栩如生,每一颗荔枝上面都有突起的小颗粒。“这个小颗粒是当年的工匠用焊珠的手法将一粒粒如尘埃般大小的金珠给一颗一颗焊上去的,这样的工艺水平可以说是代表了南宋时期我们中国黄金工艺的辉煌成就。”何燕介绍到。

  此外,展厅内展出的金冠带、金盏、金箔虎形饰、多件步摇、耳坠、项饰,制作也极为精致、闪耀。据中国气象消息,成都地区中秋佳节赏月无望,圆月难见,不如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来赏同样耀眼的金器吧!

 

 智慧轮盝顶纯金宝函

  记者了解到,为使观众最大程度了解和感知中国金器文化,本次展览准备了线上、线下多种了解黄金文化的途径。在展厅的互动区,观众只需用手机扫描展品的精美图版,即可欣赏文物三维动态,还可随意调整文物大小和位置,把文物“戴”在身上。

  此外,金沙遗址博物馆的官方微信特别增设了“专家版”语音导览服务,专业的研究角度和叙事线索,将为观众提供更多关于展品的延展信息。同时,展厅中的多媒体视频、触摸屏、在线学术平台等,也将以详实的背景资料和展品说明,帮助观众更全面、更深入地看懂展览。图片与背景资料详实的展品图录,更是一本可供观众带回家的“金器大观”。作为中国考古学会第二届考古学大会的系列展览之一,本次展览还将在2个月的展期中,陆续邀请专家学者举办相关学术讲座,直面观众解读光辉璀璨的中国金器文化。而对于小朋友们来说,“面具贴金”“巧手做金饰”等多场动手动脑的金器主题社教活动也将带他们走进充满童趣的金色世界。


关键字: 内容标签:黄金,出土,中国,金色记忆——中国十四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黄金,黄金 出土 中国 金色记忆——中国十四世纪前出土金器特展 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 黄金
下一篇:方钢军书画艺术展亮相朵云轩:江南山水,以书入画_朵云轩·-书画家-浙江-画面-入画||上一篇:“千针万线一缕丝——蜀绣传统针法绣片展”在成博举行_蜀绣-成都博物馆-传承-代表性-观众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