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艺术家一定是独角兽——试读于术的数字绘画_艺术家-数字-画面-审美观

编辑:李璞 来源:工艺美术网
 
  2018年28届美国artavita在线艺术大奖赛中,来自世界各地130多个国家700多家画廊参

  2018年28届美国artavita在线艺术大奖赛中,来自世界各地130多个国家700多家画廊参与、10000多名艺术家参与的角逐中,在digital art数字艺术竞赛单元于术成为获得大奖的唯一亚裔艺术家,更是成为Artavita重点推介的38位艺术家之一,让艺术界和媒体更感受新鲜的是,从向来由西方艺术家占主导地位的数字艺术领域这位艺术家拿下这一大奖的。

  于术,曾用名于润生,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既是数字艺术家同时也是影视导演,他具备传统西方美术非常扎实基本功,更是新艺术手段的尝鲜者、创作者。早在1997年计算机图形图像3D数字艺术发展的初期,他就被这一崭新的CG图形图像创作所吸引,全情投入其中。多年的探索与创作,使得他在这一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制作了多部广告片、电影短片。

  在于术的作品中能感受到一种诗意先行而后赋能于物态的方法论系统,并且有着很强的叙事感,出离于客观的时态世界而直接进入主观的意象世界。人们会很轻松地被带入其作品所设计的情境之中,这几幅作品体现了他调度场景来表外化人物心理状态的能力,看到视觉元素的冲撞造就的奇异美感的能力。

  第一幅,构图很别致,很精到,优秀的艺术家经常是在最简单的关系、最简单的环节上显得出众,在大的结构上,大的动感上,都是出色的,小的冲突中却体现大手笔,画面营造了一个理想爱情与现实爱情冲突的高浓度氛围,并不是单纯还原一个自然的场景,他安排的形象恰恰是某种隐喻的创造。画面中在失重力时态下搭建了一个在阴云下的能量场,极具戏剧冲突,在近乎真实的虚拟的世界里以意象表达方式呈现人们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心境,飞翔的纸鹤仿佛是对失落灵魂唯一的慰藉,异性吸惜与非动力纸鹤的浪漫与观众建立起具有极强的共鸣,同时也制造出“瞬间既是永恒”的时空错觉。

  第二幅,揭示了世界存在神秘的时间认知问题,美好与包容产生的温柔似乎具有联结物种间沟通的力量,对时空的感知能力完全取决于你的每一个本来之愿,而机械的时钟安置在右侧,似乎表达一种上帝视角的冷漠,他所传达秩序不是自然的,而是他自己创造的一种秩序,很感性的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过程,别出心裁,体现出一些诗性、文学那种华美的想象力,从画面扩张出另外一种美,既有现实感,又能跟神灵世界联系起来,成为解码生命谜题的暗示。

  第三幅,画面所营造的氛围极具震撼力,东西方元素符号的碰撞在虚拟现实的视角下,隐含着自我救赎的升华,从画外伸进的那只手打破常规构图的平衡性,将观众的想象空间挣脱画面本身束缚延续到无限广阔的宇宙。作品本身做到了将抽象概念视觉化,通过画面的过滤传达出独特的观点反馈到观者的内心,其内涵发人深思其表现入木三分,这一点难能可贵。

  品味以上三幅作品,它们都表达了时空关系中人的心理状态的外化情境,而这方面颇有些西方超现实大师达利的影子,但我们没有找到达利刻意的技术化的对物态的异化处理手法,反而看到了中国文人画表露出的时间凝滞意识:“山静似太古,日长如小年”。老子说:“众人皆有馀,而我独若遗。我愚人之心也哉,沌沌兮!俗人昭昭,我独昏昏。”

  艺术的审美观与人们看待世界的生命观是密不可分的,画面语言是由其中的视觉材料构成与决定的,形状、色彩、手法和呈现方式。在数字绘画领域对于传统文化的关注是相当少的,在这一领域,运用东方艺术元素需要勇气,于术很好的做到了,从画面中,我们能感受自然物态的生存合理性再注入人类心性的一种和谐平衡观所构成的美感。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艺术的审美观:首先,它是人类对美的根本看法,也是世界观的重要部分;其次,审美观还涉及人们的政治观、道德观及宗教观。因此,任何文化形态的审美观都具有时代性、民族性以及人类的共通性,正是这些属性决定了在艺术审美观之下的艺术形态的存在方式。

  于术在谈到他的作品时说:当艺术建立在与当代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状态上时,才是有效和具有含义的。在这几幅作品中,我都在作一种人与万物情感传达的流速差异图式化表现。它们表达我们对节奏、速度的理解,对空间和对个人身份的理解,而这种场景每时都在发生变化,我作的工作只是从每个带有成见的社会人士视角重新切割图像,将其凝固下来,所以这种还原性的表述是非常正常的。

  现在的数字艺术家无论中西方,都在试图从异化的语言或者反向的方式表达主张,似乎非如此无以体现艺术的现代性和自我价值。

  其实,这种思维方式是创造一种反传统艺术,来向过去的艺术挑战,可是,我们应该清楚,自文艺复兴以来,各种反传统,不过是一顶可以里外通用戴在头上的高帽,被一波波地正用、反用着,艺术家们不想拥有世界的任何部分,他们想要证明,世界已经变得多么荒谬和危险,可是谁也脱离不了其中,并生存于斯。于术的作品没有作破坏我们评价、理解艺术的方式,而是作起了以数字艺术语言为工具的媾和者,在他的介质上创生出和谐的异化体系。

  最后,他表示我们应当感受当代艺术媒介发生着很大的变化,任何一种事物、事物与事物的关系、以致于每个人的视角,都是艺术本身,即媒介本身已成为表达的含义,或是和所要表达的含义一样重要。

  于术说:“比如我们欣赏诗歌的时候,人们不会关心字体是什么样的,作者唯一考虑的是诗歌会从情感和智慧上,把人们带向哪里,它要重构和改变什么。我的作品就像没有受工具、介质的控制,我只是去描绘想法,我更在意人们的通感,更希望这种感受可以复制和粘贴,每个人都可以分享。”

  让我想起一位艺术家说:艺术都是在试图发现新的可能性。当代,我们越来越多地发现技术带给人们愈来越多的创作空间,文化的交融将成为艺术最好的题材,因为有足够的手段来将提速文化主张的传达效率,而艺术思维的跨越与包裹必定成为先锋,从这个意义上去界定艺术家,我们有理由要求所有艺术家,都应该是独角兽。

  于术的作品在世界数字绘画领域一石激起千重浪,打通了传统工具画家的手脚,也激活了数字艺术家开拓内容的素材。

  相信,通过他的引领,会为传统的和新工具艺术家打开另一个创作空间,在那里,从东西方美学各自领域、思维差异中找到其共通性,未来定将绽放出更多的艺术之花。


关键字: 内容标签:数字,画面,审美观,绘画,艺术家,数字 画面 审美观 绘画 艺术家
下一篇:颂改革开放·奏时代华章之著名书法家秦理斌_艺术-书法家-全国-中国||上一篇:纽约亚洲艺术周即将开启,关税阴影下中国古董交易在美市场何去何从_青铜器-拍卖会-亚洲-美国-佳士得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