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首博展“大辽五京”:270件金器壁画等勾勒大辽盛景_辽代-南京-制度-耶律

编辑:彭菲 来源:澎湃新闻
 
展览现场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

展览现场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昨天(9月6日)在首都博物馆开幕。展览汇集17家文博机构的270件套辽国文物,勾勒了辽国全景图。   “京都繁盛谁比矣,十二楼台重重起”,借助考古发现与相关文献,世人得以重见大辽五京重重楼台之一端、烂漫物华之片羽。

  《大辽五京——内蒙古出土文物暨辽南京建城1080年展》是首都博物馆2018下半年的重磅之举。展览共分五京备焉、四时捺钵、南北面官、华夷同风、塔寺巍巍五个篇章,展出来自17家文博单位的 270件套文物精品,其中既有精致美丽的金银器、瓷器,也有珍稀神秘的壁画、佛教器具,还有玉器、书画、石碑,特殊的丧葬制度,琳琅多姿的随葬品展现了辽代制度及文化上的鲜明特点,为观众全方位地呈现出了当时大辽王朝鼎盛时期的方方面面,详细勾勒出了一幅辽代全景图。

  公元907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建国,至1125年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兵俘虏,其后耶律大石建西辽,于1218年亡于蒙古,契丹族的政权延续了三百余年。其盛时,曾势压后晋而得幽云十六州,与宋争峰而屡挫对手,四面所及,一时俱服。大辽“五京”也随之次第而建。

  五京并峙,见证了契丹人雄踞北国、虎视中原的历史进程。在大辽五京巍峨宫阙、繁华市井的背后,时代更迭中的天下分合之势、王朝盛衰之由、族群融合之情、礼俗信仰之状等无不贯穿其中。五京,不仅仅上演五京的故事……

  五京备焉

  辽代设立五京:上京临潢府、中京大定府、东京辽阳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又以五京为中心,划分统治区域为五道。《辽史》记载称:上京为皇都,凡朝官、京官皆有之。余四京随宜设官,为制不一。大抵西京多边防官,南京、中京多财赋官。”这种记录虽有所偏差,但是也反映出五京呈现多中心发展态势,又有所分工。

  四时捺钵

  四时捺钵是游牧、渔猎文化在政治领域的一种特殊表现。辽国虽然有五京,但是,辽国的皇帝并不常住京城,他与重要的朝臣一起,随寒暑、逐水草,巡行于四季捺钵地。捺钵活动除了捕鱼、打雁、狩猎、避暑外,还包括拜天射柳、祭山祀祖、商讨国事、处理政务、接见外国使臣、接纳附属国和附属部族(落)的贡品等政治内容,因此,辽的全国政治中心是流动的、随着皇帝的行踪转移而转移。

  南北面官

  从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开始,契丹就开始南下蚕食中原,至辽太宗耶律德光,借着中原后唐政权内讧的机会,帮助反叛的石敬瑭灭唐建晋,从而取得了燕云十六州。面对新获得的土地和人口,契丹统治者依据他们从唐朝学来的经验,创造性的施行南北面官、因俗而治的国策。这种灵活的统治方式,团结了统治区域内的各民族,为民族融合创造了条件。

  华夷同风

  辽代在制度安排和管理方面多有创新和特点,不过,其在最根本的政治制度上——皇帝制度——与同时期的北宋保持一致。南北双方都是皇帝制度,因而又有北朝、南朝之称。根本制度的一致与趋同使得南北双方在政治理想、社会价值、道德风尚等方面表现出类似。辽代统治者对中原文化采取宽容及吸收的态度,极大的促进了民族融合。

  塔寺巍巍

  辽代统治者推崇佛教,使得佛教在中国北部得到了辉煌发展。大量的皇家赐予、信徒的供养,寺院经济繁盛发展,高大的寺院建筑星罗棋布于帝国的都会州县。通过寺院俗讲、浴佛、荼毗火葬、千人邑等活动,佛教浸润到整个社会,成为重要文化纽带,并促进了民族融合。


关键字: 内容标签:南京,制度,耶律,首都博物馆,辽代,南京 制度 耶律 首都博物馆 辽代
下一篇:敦煌壁画里的教师节:做一天佛陀的学生_敦煌壁画-教师节-众生-弟子-莫高窟||上一篇:故宫展出摩纳哥王室藏品,呈现持续七百余年的城邦王朝_故宫-马尔-公国-王妃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