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书法审美的品评,最经典的也许就是钟繇那句“笔迹者,界也;流美者,人也”的论断。其强调的是书法之美是由人而来,即来自书写者的情感、情怀、学问、品格、气质、修养等诸多人文因素。而当下的书坛最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书法家和书法作品。而杨开金是令人在浮躁的书坛上可以刮目相看的一位书法家。
书法承载了太多的中华文化精髓,包括书法家的人生阅历、人生经验、人格修养以及心灵感悟。如果你能静下心来审视一幅书法作品,最能感染人、打动人的,一定不是那些刻意的形式、过度的技巧以及酷似花拳绣腿的卖弄。而一定是那些氤氲于书法中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却分明可以感知到的,所谓的文人气质、书卷气韵、生命情感、人性温度。杨开金的书法让人感到除了娴熟的笔墨技巧之外,所传递的是一种生命的情感,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情绪的力量,一种文气的彰显,一种“如其志、如其学、如其才、如其人”的心灵触动。
当下喜欢书法的人很多,但像杨开金这样对书法抱着一种虔诚挚爱态度的人不多,他不像一些人把书法当作竞技去比拼,也不像一些人把书法作为生计去经营。甚至从某种意义上说,杨开金并不是一位专业书法家,就像历史上的颜柳欧赵、苏黄米蔡,这些书法史上的高峰巨擘都不是靠书法谋生,书法只是他们辉煌人生中一抹艺术的色彩。与之相反,历史上那些以书法为业的人,史书上没有记下一个人的名字,只给他们留下了一个共同的称呼:写字匠。在杨开金的人生履历中,最长的任职部门是中国文化报社,曾任副社长。书法对他只是一种“闲来之笔”和生命中的诗意。由于有了这种对书法的热爱和超脱,使他的书法摆脱了世俗的羁绊,从而使他在书法中找到了自己,表达了自己,实现了自己。
书法是一门技巧性极强的艺术,将“意”化为“象”需要技巧的磨砺,所谓熟能生巧;书法又是一项内涵深厚的文化,将“文”化为“墨”需要含英咀华,所谓厚积薄发。唯此,方能心与手相应、情与艺交融,达到笔墨之外的玄妙。杨开金自幼喜文弄墨,好写写画画,少年时习柳公权、欧阳询、褚遂良等名家碑帖,打下了“童子功”。英年从军,天遂人愿,十几年的军旅生涯的他拿枪杆不多,倒常拿笔杆,成为部队中的秀才。退役后,从武官到文官,人生不断在文墨的池子里浸润升华。因此他写出的书法可谓内刚外柔,透出一种文人书法中难得的风骨。这种风骨最早可以追溯到晋唐时代那些创造书法高峰的先贤们。将天地的文字精华与自己的文化精神交融在一起,从而凝结成一种文人风骨,并让那一时期成为中国书法史上最为灿烂的时代。杨开金在历代大家的书法中找源头、找传统、找笔墨,在历代的碑帖中找激情、找灵感、找新意,在笔墨的情趣中找诗意、找境界、找自我。“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杨开金找到了,他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笔墨风格,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书法意境,这就是刚柔相济,文墨相兼,圆润间透着遒劲,俊俏中凸显古拙的书法面貌。
在博大精深的传统书法面前,能够全面集成吸收为己有的,很难;能够在传统基础上创新发展的,更难;能够在传统与创新的融合中写出自己的风貌的,则是难上加难。深厚的传统功力,妙悟的艺术灵感,让杨开金的书法溯源求宗,博采众长,既从古人的墨迹中撷取笔法,又在妙悟的揣摩中自出机杼。既笔笔有法度,又字字有新意。与那些虽有娴熟的笔墨技巧,却缺乏笔墨语言;虽有花样百出的艺术样式,却缺少传统书法的优秀品质;虽有视觉的冲击力,却缺少内在的文化张力,与由此而形成的当代书法整体上传统文化的失落和当代精神的贫乏相比,杨开金的书法就好比是一朵绽放在传统文化底座上的花,既为当代书法增添了一抹亮色,也为我们这个时代书法所达到的高度提供了一个标记。
心性的空灵和静修是书法家最可贵的状态。只有静下来才能不浮躁、不急躁,书法中才能表现出“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境界。从而不为红尘所扰,坚守书法的精神家园。古朴典雅、俊逸恬静既是杨开金的书风特色,也是他的人格写照。在杨开金身上,静是一种心性纯正的恬静,这种恬静,既是一种人格的修养,也是一种书法创作的状态,更是一种人书俱老的成熟标志。从杨开金的身上,我们可以感到,他的笔墨能与庄子的哲学思想对接,从而焕发出超然意表的艺术精神,透出书法的精神气质。所谓“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清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安详地全神贯注于书法,就不能达到高超的书艺。书法也许就是孤独者的事业,也许就要像颜真卿写《祭侄稿》那样“孤立无助”,也许就要像苏轼写《寒食帖》时的那种“惆怅孤独”,也许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不寂寞。杨开金在文艺界的朋友很多,在书法圈人缘也很好,但是他从不张扬,也不爱凑热闹,整天埋头读书创作,完全是一种只管耕耘不问收获的境界。书法于他已是不为什么,既不为名,也不为利,只为艺术而书法,只为自己而书法。这不正是书法的最美妙的境界吗?
杨开金天性里便热爱书法,如今书法已成为他生活的一种存在方式。在这个意义上,说杨开金是为书法而生的人一点也不为过。而从他的人生修为和所达到的艺术水平上,我们是不是应该思考,我们对书法传统的继承是否能与时代精神完美对接?我们对古人书法的理解是否只停留在了笔墨技法层面?我们的书法作品是否能达到古人的艺术个性和精神品格?我们的创作是否能具有人文精神和文化价值?无疑,思考这些问题时,都可以把杨开金的书法创作当成一个参照。
(作者系文化学者、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
关键字: 内容标签:的人,艺术,传统,书法,杨开金,的人 艺术 传统 书法 杨开金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