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当代唐人艺术中心_|_8月30日“北京当代·艺术展”_精品推荐_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当代艺术-作品

编辑:罗书银 来源:雅昌网
 
  2018首届“北京当代·艺术展”将于2018年8月30

  2018首届 “北京当代·艺术展” 将于2018年8月30日至9月2日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举办。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受邀参展这一全新的艺术展会。

  此次共有 32 家海内外画廊共同汇聚于首届 “北京当代”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精心准备,将于 “艺述”单元主题展和 “价值”单元 ,推荐艺术家秦琦、徐小国、王玉平、杨诘苍、赵赵的优秀作品。

1

杨诘苍,十一日谈:芥子园(局部),绢本重彩,约210x700cm(210x141cmx5),2016 - 2018

  作品《十一日谈:芥子园》来源于《十一日谈》系列作品之一,艺术家运用传统工笔技法,描绘了他想象中的天堂。这个天堂根据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作家乔万尼·薄伽丘的小说《十日谈》而创作。杨诘苍在这系列作品中作为第十一个讲故事的人,描绘了动物之间跨种族的情爱。无论表现的是交媾、拥抱或只是旁观,很显然,艺术家想象中的天堂不受任何限制,毫无权威和暴力。他处理了物质和精神的超越、个人的解放、普世的爱和自然等主题。以引人入胜的精湛技巧刻画极度非人性的荒谬,其效果接近康德所言“崇高”中恐惧和兴奋的交织。

2

秦琦,食土豆的人,布面油画,150×170cm,2018

  作为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秦琦的画具有同时代艺术家的一些典型特征:以自我表达为核心,以自我经验为出发点,建立起一种融合现实性、想象性及虚构性的视觉表现体系。秦琦的独特不仅在于他多变的风格,更在于他在其中一直坚持并逐渐成熟的寓言性探索——逐渐放弃对现实事物的直接使用,而转入对事物中具有自我特征和典型性的一面进行捕捉。以大尺幅、超写实的语言方式,将社会历史的叙事和多种图像碎片化地设置在不同的场景之下,呈现出混杂、曲折的语境。而在碎片化之间有着纪实与虚构、移植与混合的视觉修辞,构成了作品中荒诞不经的意味——貌似真实,甚至逼真,其实虚构。由此产生了一种不可理喻迷局和悬疑,也使在这种间隔当中相对充分地寻求到现实与历史的象征与寓意,以及各种可能发生什么的想象空间。

3

赵赵,天空,布面油画,200×200cm,2018

  赵赵1982年出生于中国新疆,是当代中国具有国际影响力的80后关键艺术家之一。在赵赵持续创作的系列绘画作品《天空》中,呈现出艺术家对天空的记忆和个人感知,并非完全取决于真实的视觉所见。天空原本的蓝色被提炼成为一个抽象的概念,其善用的普鲁士蓝,通过多层次的覆盖,最后呈现出深沉的光泽,如同在白昼与黑夜相交的时刻。

4

徐小国,织体11 ,布面油画,180x220cm,2017

  徐小国通过对自然物象的抽离,使“织体”或“线体”的秩序轮廓发生变异,这种不确定性既是一种形式,也是具体而微的生存经验与内心感受。由此构成了在互为图像关系上“居间”形态的如影随形,并在画面缠绕和叠加的维度中拓展了抽象的容量和饱和的视域,以及在静与动、冷与热、简与繁、疏与密的融合中,感受到沉默的骚动,冷峻的热烈,无常的永恒。(冯博一《徐小国:秩序的轮廓》,2018)

  请将手机横屏欣赏:

5

王玉平,清迈府,纸本丙烯、油画棒,六联,55x462cm,2018

  6月刚刚结束在唐人香港空间举办个展“无聊的天堂”的王玉平,用一批布面丙烯、油画棒和纸本作品,记录了他在泰国旅行时的创作,以轻松而高超的手法营造出一个个动人愉悦的片段。看似随意、恬淡的画面却仿佛让人们窥见表面之深处——形象存在于平面之中,而人的凝视却总是深处,是记忆。


关键字: 内容标签:作品,北京当代,当代唐人艺术中心,当代艺术,作品 北京当代 当代唐人艺术中心 当代艺术
下一篇:开启吴冠中绘画与文学之旅_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纪念大师百岁冥诞_新加坡国家美术馆纪念-绘画与文学-艺术-绘画-展览||上一篇:湖畔摇滚“点燃”加藤泉中国首个大型个展_中国首个大型个展-红砖美术馆-艺术家-展览-创作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