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黎川县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纪实
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不走样
近年来,黎川县以建设“文化黎川”为目标,积极抢抓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挂点帮扶的机遇,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共建共享的原则,围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推进文化供给侧改革,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加大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优化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打通了普惠平等、均衡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黎川县被评为江西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试点县,全省县级图书馆总分馆制试点县。
整合资源,建设特色文化阵地
黎川历史悠久、文化绵长、古迹遍布。在推动公共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该县突出整合各类文化资源,融入本地文化,形成许多本地特色的公共文化阵地,有效激发了文化发展活力。
盘活资源。通过用活宗祠家庙、红色旧址等现有资源,建设乡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村级农家书屋等设施,不仅有效节省了建设资金,更形成了本地独具特色的文化符号。目前,全县已利用黎川第一个党支部(皮家源党支部)旧址、潭溪乡河塘村李氏家庙等现有资源,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15个,村级文化室74个。
打造亮点。发挥我县油画产业优势,大力开展油画妆点工程,在全县108个村建设了油画文化墙,使农村建设的美观度和油画产业的美誉度得到充分展现,并打造了潭溪、德胜、杉关等多个独具特色的3A级乡村旅游点。
创新模式。针对当前村级农家书屋图书短缺的实际,率先启动图书馆总分馆制建设,构建了县、乡(镇)、村的三级图书管理模式。以数字化、信息化为重点,大力运用光纤传输技术,在城区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培训前端,乡(镇)文化站建立接收端,利用远程互动平台,构建起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
智力支撑,打造专业人才队伍
坚持把培育壮大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常态性的工作常抓不懈。
培育文艺人才队伍。每年定期举办乡镇文化站和各社区文艺骨干培训班,并从中选送优秀文艺骨干参加文旅部、省市组织的各类培训。目前,累计参加各类培训文艺骨干共3000余人,全县群众自发性艺术团队发展到100余支,文艺人才队伍得到进一步壮大。
充实文化管理人员。在乡(镇)文化站建设上,明确要求由乡镇分管文化的领导干部担任文化站站长,并在本地推选公益心强、有队伍基础、威信高的文艺队伍领头人作为乡镇文化站的工作人员,负责组织开展文化活动;在村一级层面,明确一名有活动队伍、有号召力的人员,作为村文化大屋的组织者、管理者,负责开展本村的文体共建活动。目前,全县15个乡(镇)文化站管理人员已全部到位,108个村已有85个村聘用了村级文化活动负责人。
提升文化管理水平。专门聘请相关专业人员,定期对乡村文化管理人员进行面对面的指导与培训,提升了乡(镇)文化队伍的素质和艺术水平。到目前,登记在册的公共文化服务队伍达到143支。
拓宽渠道,探索新型配餐服务
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充分利用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开展文化配餐服务,不断丰富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做好“营养餐”。积极抓好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先后举办了全县春节联欢晚会、“舞动黎川”广场舞大赛、国学经典诵读电视大赛、谷雨诗会等系列活动,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2017年9月启动的“我要上春晚”群众节目选拔活动,参与选拔队伍达100多支,晚会参演人员达700多名。
引进“特供餐”。依托文化和旅游部对口支援优势,先后邀请中央歌剧院、国家京剧院、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国家话剧院等国家级院团来黎开展文化下乡进万家活动,让黎川人民享受了一次次的国家级文化盛宴。其中,中央歌剧院公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音乐会,参与演出人数达200多人。
开设“特色餐”。围绕文化产业扶贫,为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学生和残障人士,开展免费油画培训活动。目前,已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贫困户200余人次,20余名贫困毕业生到油画创意产业园从事油画创作。四是送上“自助餐”。通过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群众选择自己喜欢的戏剧、图书、国学、舞蹈、体育等节目内容,由文化部门直接对接开展送戏下乡、送电影下乡等活动,真正形成了群众参与、文化部门组织、政府扶持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有效对接,构建多元服务格局
依托文化和旅游部对口支援的有利契机,黎川县一方面积极争取国家、省、市项目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政府统筹协调、整合资源的作用,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而形成政府投入为主体、社会力量参与的多元化投资格局。
强化资金保障。严格按照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安排,确保每个乡(镇)文化站开放资金5万元、村一级活动中心1万元,资金主要用于文化站的维修、设备更新和免费开放图书室建设、开展文化活动等。对开展工作比较好的文化大屋,年底适当安排补助和奖励资金。同时,充分激发黎川县企业的社会责任担当,倡导通过村民理事会运作,鼓励村民、村外出创业人员、致富能人等捐助乡镇、村居文化广场建设。比如,宏村镇采取部门帮扶、企业赞助、村民自筹等方式,吸引社会资金100万余元,建立完善村民文化广场、文化大院等各项公共文化设施,推动文化设施全民共建共享。
改革拨款形式。将原来的公共文化经费拨付制度改为报账制。即除正常支出外,由村向乡镇文化站提出活动和资金预算申请,乡镇向县文化部门提出活动和资金安排,县文化业务部门对其开展的活动进行指导,并根据活动实际支出据实在县财政文化专账上报账。资金使用情况在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定期公示,实实在在把资金用在群众自发的、积极向上的、宣传和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文化活动中来。
加强制度考核。对各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活动中心工作由县文化部门进行专项考核,实行年终排位,对考核优秀的乡(镇),给予资金补助和奖励,对考核较差的乡(镇),实行通报批评,形成鲜明导向。
关键字: 内容标签:黎川县,服务,活动,,黎川县 服务 活动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