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敦煌壁画披露古人“花样泳姿”:擅泳不忘炫技_莫高窟-敦煌研究院-壁画-研究院-处暑

编辑:彭菲 来源:中国新闻网
 
  出现在莫高窟北魏第257窟窟顶后部平棋东南角的画面,描绘了莲池中游泳嬉戏的场景。敦煌研究院供图 

  出现在莫高窟北魏第257窟窟顶后部平棋东南角的画面,描绘了莲池中游泳嬉戏的场景。敦煌研究院供图

  8月23日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当中的处暑,敦煌研究院当日解析壁画上的处暑:至乐在游泳。

  在莫高窟北魏第257窟窟顶后部平棋东南角的画面,“斗四莲池童子,作游戏状”描绘了莲池中游泳嬉戏的场景。

  敦煌研究院解读说,这时的民间游泳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尤其在南方,游泳不再是什么稀罕技能,而是人类日常娱乐项目之一了。尤其对于亲水的小孩来说,夏天,跳进水里玩个痛快就是正确。古代的画师将他们游泳戏水时的样子留在了壁画里。

  从壁画里可以发现,隋唐时期,泳姿更是丰富了许多,仰泳、潜游甚至自由泳,纷纷出现在壁画。再到宋元时期,游泳技能几乎已经实现了“全覆盖”。特别擅长游泳的人,则喜欢玩一些炫技的水上表演,赚一片叫好声。

  敦煌研究院推出的文章提出,史前社会,人类的活动非常简单,主要围绕两大主题展开——求食和攻防。游泳这项活动最早出现,就与这两大主题密切相关。

  远古时期,鱼虾是生活在河流沿岸的人们的主要食物,捕捞鱼虾自然成为他们的日常。为避免“洪水猛兽”可能对人类带来的伤害以及溺水的危险,他们模仿水陆两栖动物的姿态,尝试在水里游动,逐渐学会了游泳。

  而最早的泳姿——蛙泳,不仅回答了“我们最早跟谁学了游泳”的问题,还表达了泛神论时期先民的“水崇拜”、“蛙崇拜”。甘肃、青海、宁夏等地出土的大量新石器时代绘有水波纹、蛙形纹的马家窑彩陶罐即是明证。

  满足了基本生存的人们,开始寻求扩张。这时战争出现了。兵书《六韬·奇兵篇》中将“越深水,渡江河”称为“奇技”。如若发生水战,擅长游泳这门“奇技”的兵将就显得尤为可贵。


关键字: 内容标签:壁画,研究院,处暑,敦煌壁画,莫高窟,敦煌研究院,壁画 研究院 处暑 敦煌壁画 莫高窟 敦煌研究院
下一篇:在“四川古代文物菁华”大展中寻找古蜀文明_国家博物馆-青铜器-器物-出土-人群||上一篇:街头艺术:想改变世界_却拗不过市场法则_当代艺术-艺术市场-作品-班克斯-涂鸦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