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亮相上博_明星展品“宋坑小方壶”亮相_文房供石-石头-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高斋隽友——胡可敏灵璧-云林-展览-小方

编辑:李家丽 来源:雅昌发布
 
()4月28日,“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赏石收藏家、胡兆

()4月28日,“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了赏石收藏家、胡兆康之女胡可敏捐赠的文房供石78件,包括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等各种石种的美石。此外,上海博物馆还遴选旧藏中的供石珍品及文人画石名迹一同展出。其中便有吴湖帆绘制“宋坑小方壶石”,及清代著名书法家高凤翰题铭的文房供石。这是上海博物馆自3月13日开放以来,首次举办特展,也是其首次举办文房供石展。

hPDk5EupB5NoARETA7YBWEkHBEUOFtoMXoXkQ8qx.JPG

4月28日,“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在上海博物馆开幕。

图为展览现场

上海博物馆工艺研究部副主任施远介绍道,当时,胡可敏女士向上海博物馆表达捐赠意愿时,称上博可从其给定的范围内挑选60件予以收藏。但由于这些文房供石有些是多件成套,因此,上博最终遴选了78件文房供石。对于遴选标准,施远说道:“上博始终致力于中国古代艺术的收藏与展示。因此,在这次藏品的挑选中,有两大标准:第一,年代尽可能久远;第二,种类尽可能丰富、多样。也正因如此,此次展览不仅展出了石制的文房供石,还展出了木制及陶制的类供石”。

hMYl9Pw8VYp1v32wknTDastQQbyDNx5DeLNOFrNU.JPG

9C0QQ94KUPRyzeeJsViRYsO6Y6auWftIYwaWwpcC.JPG

FPejgLyfpBGbyMadN2qnG34OZqsDZVMzsBbr34mV.JPG

展览现场

从文房供石的类型来看,此次展览以传世古石为主,不仅有灵璧、太湖、昆山、英德等经典石种,也包括多种地方石种和陶、铜、玉、木等其他材质的仿石清供,一些供石上还有前人题刻,多有原配或旧配座架,极富研究和鉴赏价值。

为何将此次展览命名为“高斋隽友”,上海博物馆方表示,传统赏石理论中有“石令人隽”的观念。“隽”的意思是美,但和一般所说的美又有不同,它包括冷峭、不落凡尘、跃然而出的意思。石是无言而寂寞的,而“隽”意味人在瞬间与永恒照面。所谓一拳之石,而能蕴千年之秀。“隽”有“敞亮”的意思。它立于几案、园池间,人来“对”它,它从永恒的寂寞中跃然而出,照亮一个世界。

whvcuwtjgqu6PLwqexlnrxZuCaBBx69idT2eUmjf.JPG

8t3tKcMyTvln5H2DHYDshBHo4tCATazYcNh92cQc.JPG

J4bKTBfOfx1GQgtNNyLbkJT76ReE2NmKPFGXJW5F.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分为三大部分:慕古追邈——追寻古石之路;采瑰第品——供石的识别与欣赏;模形范质——有趣的类石清供。

慕古追邈——追寻古石之路

这一单元将胡可敏收藏道路之古与其所藏供石之古叠加,同时也将观众的目光引到那古老的历史。在这一单元中,最为著名的当为故事颇多的昆明石(又名宜男石)。对此,胡可敏介绍,她是在2005年于山东一份报纸上看到这方石头的。报上称,山东有一方汉武帝时的“昆明石”,有石照并有一套家谱佐证。这份报道当时并没有引起胡可敏的很大兴趣。虽然有记载的家谱看上去不像伪造,但汉朝距今已二千余年,大部分流传至今的汉代文物都是出土文物。经过两千多年的兵荒马乱、天灾人祸,一方汉朝的石头能流传至今的可能性很小。

hNDeGHu2KWTFQN98fsxTVcqhZXQgNwXauzCaGK1J.jpg

昆明石

然而,2007年,胡可敏为解《云林石谱》中提到的“青州石”,走访了山东淄博石友孙兆俊,并一同到博山探石。而孙兆俊正好是这方“昆明石”当时的主人。在孙家,胡可敏看到了此石真貌,阅读了李氏家族的一套家谱。此石深厚的历史渊源与流传有序的名人题咏引起了胡可敏极大的兴趣。

此石自宋开始便有名人记载、题咏,在目前尚存的古石中很少见。而昆明石得以保存,有其特殊的原因。这与此石传说“宜男”有关。正如这些历代名人们在他们的诗文中提到的那样“传来值万金”,“照夜珠堪比”。清代济泰诗文中提到李家族人中还有为此石打官司的记载。

在第一单元中,还展出了一方刻有刘墉款的砚石,石后刻“襄阳无语”,并有“石庵”“清雨堂”款。此方砚石,如山川峭壁、天然峰峦,节理交错,褶皱曲折。

J0I8xJDBAOieCZs668L01FTnq2QzVgWYsl0tL2Dv.jpg

“襄阳无语”研山

采瑰第品——供石的识别与欣赏

在这一单元中,主要展出了胡可敏所捐文房供石中较为精要的部分展出。值得一提的是,上博还将旧藏的“宋坑小方壶”一并展出。而正是这方“宋坑小方壶”,也让上博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家馆藏、研究文房供石的博物馆,也促成了胡可敏捐赠供石的美事。

qpb4xBzdZyA86To1gfTUPh1ngL2fAC6Lz6D95ZeV.jpg

清高凤翰铭“小方壶”石

该石为崂山绿石,蛇纹岩类,质地细润,墨绿如黛,作平冈层叠之山形,铭“小方壶”、“丙寅秋日,南阜左手制”。底座题“宋坑小方壶。南阜旧藏小方壶石,浓翠欲滴,宋坑中奇品也,镜塘兄获之,为数青草堂益友。辛卯冬,吴湖帆题”。”吴氏并绘有《宋坑小方壶图轴》。南阜即高凤翰(1683-1749),扬州画派代表人物之一,平生酷嗜玩石。此石为高氏旧物,近经钱镜塘、王一平递藏。

ZOEaazSktPVV1VOaE88IyDkTJFvZsqZy1T4HuIiL.jpg

吴湖帆《宋坑小方壶石图轴》

HWn7uKVmKfy71rFDtiwGG4j6biB70BPkdoKFE8D3.jpg

青州归石

胡可敏介绍,与只有产于磬云山的灵璧石可以给予“天下第一石”的美誉一样,产于青州的石头并非全是在《云林石谱》中所提到的青州石。《云林石谱》中说:“青州石,产于土中,大者数尺,小亦尺余,或大如拳,细碎磊块,未成物状。在穴中性颇软,见风即劲,凡采之易脆。其质玲珑,窍眼百倍于他石。眼中多为软土充塞。除以竹枝,洗涤净尽,宛转通透,无峰峭拔势。石色带紫微燥,扣之无声。”

文中所指“窍眼百倍于他石”“宛转通透”与公众平时看到的文石有很大的区别。到底什么是《云林石谱》中所提到的青州石?几年来,胡可敏看了很多资料,也请教了一些行家,答案是多样的。大部分人关注于一种比较接近灵璧石的文石,尽管这种文石与石谱中所描述的青州石相去甚远。

模形范质——有趣的类石清供

这一单元主要展出了多种多样的类石清供,这些展品虽并非石质,但却在造型上与石质清供无二,因此被称作“类石清供”。类石清供的源头,未必来自于对近似体量供石的模拟,而很可能是对大型园林石甚至自然山峦的模拟,是工艺美术领域雕刻艺术的产物。

这次展出的《天然树根摆件》便与石质清供不同,是一种介乎于天工与人力的存在。木是植物,与石这种无生命之物迥不相同,但作为文人欣赏对象的奇木,却是因其与山、石形神相通而受到青睐的。

TprbLeJ7hUnkxoqSZuANV0IR86GgZEMSQUUVNkKH.jpg

“冰晶峰”宣石

xvVGLgv8I3SXiYLergzE2F1vPpZDE5zjXTChAUjL.jpg

“卷浪石”博山文石

tqduYYkERSS37Eoue6JAmxBiwrGWRsrJQRJX6rqX.jpg

展览海报

据悉,此次展览将持续至6月28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上海博物馆,文房供石,石头,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灵璧,云林,展览,小方上海博物馆 文房供石 石头 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 高斋隽友——胡可敏捐赠文房供石展 灵璧 云林 展览 小方
下一篇:生活何处不艺术?“万物有新味”城市艺术展即将揭幕!_孙立沙-城市-美好-生活-灵感||上一篇:云开幕_|_“在思想中——中国当代艺术的思想史与方法论”_专题研究展在广_展览-现场-艺术家-美术馆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