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你想知道有关端砚的事情?看一场展览就行_广东省博物馆-砚台-麻子-抄手-墨汁

编辑:周欣欣 来源:雅昌网
 
相传,唐代某年寒冬,一场科举考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非常不巧,天降大雪,室内极寒,考生们刚砚好的墨

相传,唐代某年寒冬,一场科举考试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可非常不巧,天降大雪,室内极寒,考生们刚砚好的墨,没等下笔就结硬了。

在一筹莫展的时候,大家却看到一位来自广东的考生正奋笔疾书,他砚里的墨汁不但没冻结,且墨汁浓郁,柔润生辉。

监考官员遂将事情禀报,呈上此砚。皇帝使用后龙颜大悦,自此封端砚为墨侯,列为朝廷贡品。

这则端砚的故事在世间流传着,且不论真假,但它着实精彩地描述了端砚的特点。

XQKhZikzzoaxnei1lgxjwEGh1DH9HsFqYBNEIgFA.png

端石二龙戏珠长方砚

yAq07qtl9IbxOa5ldnpiKFG5L2RZC1p5HMJwmZLJ.png

端石井田砚

砚,作为中国传统的文房四宝之一,种类繁多,面貌多样,从材质上分,砚台以陶砚和石砚为主,还有瓷砚、玉砚、水晶砚、玛瑙砚、象牙砚、铜砚等等。而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自汉代以来石砚便有八十七种之多。

端砚,因出产于古端州(今广东肇庆市)而得名,是石砚的一种。为何端砚能被奉为四大名砚之一,且傲居众砚之首?

首先得从它的功能性说起。作为研墨的工具,优秀的砚台必须具有下墨速度、发墨品质、储墨时间和洗墨是否干净这些综合品质。

URJc8mOvar1nvT3wgkYvhYSnYTgJfY3Vl0vSQoZY.png

端石苍龙横沼砚

从科学角度来看,端砚砚石的硬度为2.8~3.5,稍高于硬度为2.2~2.4的墨锭,从而研磨时既不打滑又与墨融合得很好,也就是发墨性好。

其次,端砚砚石中含有少量硬度为7的石英碎屑,颗粒细腻,分布均匀且微微凸起于砚面,可加快研墨速度,下墨快。

再者,端砚砚石含有水云母和绢云母等鳞片状结构的矿物,颗粒小容易进入墨汁,矿物自带的丝绢光泽,进入墨汁能使墨色润泽、光亮。

此外,端砚砚石近水,富含3%的水分,显孔隙率很低,使其饱和吸水率低,从而使墨汁常润而不易干,因此冬天也不容易结冰。

jtSF1iAMUijQrX4VlT4fUJdnHm524nWpjcYPkFXs.png

端石风字砚

但,要成为众砚之首,除了实力,也必须要有颜值呀。

在观赏性上,端砚的色相以紫色为基调,分别向红、蓝两个方向发展,有冷暖变化,且低明度又带来沉稳厚重之感。花色纹理丰富且含蓄变幻,既丰富多彩,又能一眼看透,耐人品味。优质端砚砚石娇嫩润泽,如冰似玉,亲和力强。

以发墨性为基础,颜值为辅,再加上后世工匠的神雕细琢,便使端砚成为众砚之首。

iRLyMhKQRieJ2Q82erQpXohAZKaWzacQi9nIERu0.png

广东省博物馆地处端砚故乡,藏有端砚1000余方,年代上启唐宋,下至当世。常设《紫石凝英——端砚艺术展览》,展出200多方端砚,围绕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三个主题对端砚进行深入浅出的阐述,从而引发观众对端砚及砚文化的关注与兴趣。

8ObXzkSdrAiiZKgpMMKN2rXwmJ9KQTDfnB4dunhB.png

qraQja3QwVKWraYdHkXAYokZqyR4gkEA7gxmXCxL.png

展览现场

砚林回溯

这一单元展出唐宋、明清至当代的端砚精品,概括地介绍了砚的源流、端砚的发展历史和时代特色。同时还展出其它材质的砚台,作为内容的延伸。

砚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时期,早期的砚也称作研墨的“研”。从汉代起,开始制作陶砚,瓷砚则从西晋开始流行。展柜里除了可看到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石砚、研石和墨丸外,还有秦砖、玉砚、瓷砚、漆砂砚等等。

3smBgF3xG0x5X0t1w1WfEauE6pIrMdcq4ppAhxhy.png

清晚期 淌池漆砂砚

zjEicfIgM5JPa3h0EwEMKcr4LPqClb4qjtV04UqZ.png

清康熙 青花八卦纹瓷砚

prMBtrZvYwO8UgQyMwQZCm44sLeZ3FNnrz0p2j7M.png

清代 青玉禅形砚

qym03MbmZkeDXd330wqiYbUtN9nkTZxXGzWWGVvq.png

双足箕形铜砚

Xfo4NtKdVSoyWQYj5ZcAJ54YYorMKbcSZbs0e3v9.png

玉雕三足小砚

nGFg6mkw2yICyGrYNT3tlpLcpqtIFZuoMjftXwOH.png

西汉南越王墓出土的石砚、研石和墨丸

关于端砚的起始问题,被引用最多的是清代研学家计楠在《石隐砚谈》中提到的端砚石始于唐武德记载。但从博物馆里的唐代端砚来看,那时的砚台工艺已相当成熟,应该在之前存在一个比较长的发展期。

唐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艺术开放程度很高,浑厚大气的文化风格影响下,砚台的造型也是大开大合,线条流畅,简约中包含变化,而且少见纹饰,朴素大方。唐代的端砚箕形比较常见。

KuWbkRrILuPtXuDqQUuvRIxRrjHCx72vjHos6T7d.png

唐 端石箕形砚

到了宋代,进入端砚发展的辉煌期,除了开采的新坑口品质不断提高和增加外,制砚工艺比较成熟且面貌多样,大量文人参与到制砚中,题诗刻铭甚至为砚著书,砚文化得到扩展,研学也从此兴起。

2ewoAdNAqHxuVyTPXbZJShlEp9tzR14mpWFux52o.png

宋 端石抄手砚

hBdoW2yad9DaK0HT36KBeBROlNmEGAca8VmvlsoN.png

端石琴式砚

宋代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抄手砚,外形方正、底部琢空,三面垂裙,造型朴素,是宋人风范的代表。

两宋时期,金石之学盛行,许多文人士大夫爱砚且入迷,苏轼、米芾这类文人遇到好砚,必买,除了题诗注铭外,还同床共枕,称砚为妻妾,留下了许多关于砚的趣事。也是在这个时期,端砚的众砚之首地位确立。

VdJj2M8aYKwUqgXZ2yckBRprRBEhficxeQE5xZyi.png

米癫拜石图

元代是游牧民族的政权,粗放与豪迈的民族特性流露在端砚的工艺中,端砚逐渐形成简洁大方、敦厚典雅的面貌,为端砚在明代再起高峰提供了大时代背景。

明代的端砚在制作上图案及花纹雕刻不断增多,砚雕艺术成熟,后世未有超越。同时,在器型上也产生很大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淌池砚、随形砚的成熟上。

W2X6bl6Z2ZRlQRTU3Xh19AXUfPMS59lljFiivulV.png

明 端石风字砚

淌池砚是在宋代抄手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抄手砚的高垂裙变短甚至消失,砚台的长方形外形确立并延续到今天,成为标准砚台的样式。

随形砚则是在宋代天趣砚基础上发展来的,天趣砚在自然与人工之间重自然,尽量减少人工因素,最好没有,而随形砚在自然与人工之间则互有兼顾,甚至在自然的基础上创造自然,从一定意义上推进了砚雕艺术的发展。

Bf2b86iLpMX6lCMHbVM5zJJCShr3VnuQ6p6yrj8K.png

端石云纹随形砚

明代的平板砚样式也比较多,不加雕饰,只磨成长方形的平板,突出砚石的观赏把玩性。也从侧面可看出明代端砚材质已经非常可观。

lo9MvjPuGktpgJ897GUiLMbrf5dkcwTjhiqdl0QW.png

端石随形砚

清代的工艺美术领域呈现出精致典雅、雍容华贵的审美取向,但在端砚上表现得并不明显。因为康熙将产于冬北的松花砚定为御用砚种,打破了端砚NO.1的宠臣地位,所以清宫御制的端砚远不如松花砚多,但无形中却给端砚的发展开拓了空间。

乾隆时将全国十三个通商口岸改为广州一口通商,使岭南文化极大发展。失去御制恩典的端砚,也没有了束缚,很自然地带有浓重的岭南味,呈现民俗化的审美取向。

oVqx6FhNC67IPpCVeR5K9crvJ7cE7Spw39SA0ahj.png

端石井田砚

Z5UMU7BFwCvO8XA5YQqljlXmeleg66C4cJ1LS9rO.png

端石荷趣砚

民国时期,社会动荡,端溪名坑荒废停采,受外来文化的影响,端砚的实用功能逐渐褪化,渐渐远离了社会生活。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起,端溪的各坑口才恢复开采。新时期的端石不仅用于制砚,还被雕刻成圆雕摆件和生活用品,呈现出大型化、立体化的特点。

9jXEqCnJLkoAHA9i6ohfJXT39xYipjyUaCNXLk1H.png

民国 端石古币纹砚

D0XWzpOTKNNhHvqiJknmcTDDK7IvphCdqhlxAVu5.png

民国 端石长方板砚

石质粹美

这部分主要介绍端石的自然属性也就是端砚的材料。挖出端砚的坑口指的是出产端砚材料的不同石脉,如同端砚的出身,决定它的价值高低。

肇庆分布着非常多坑口,著名的主要有老坑、坑仔岩和麻子坑,合称端砚三大名坑。为什么优胜?主要因为这些坑口产出的端砚品质非常好,这与坑口的地理位置和地质特点密切相关。

tCw0dMbYCgWuEWKP8QcoQmSsa5vLYBXS8ZlZqsoA.png

肇庆坑口众多的羚羊峡

老坑距离河岸不远,矿脉自坑口延展到地下,终年积水,常年地下水滋养,是老坑砚石品质优越的主要原因。

端石桐叶砚是由老坑的砚石制作的,砚背随形巧雕梧桐叶纹,生动别致。老坑的砚石细滑娇嫩,石品花纹丰富,是最受追捧的名贵砚石,冰纹与朱砂斑是只有老坑石才有的花纹。

oIK6tAoyKGO92NLn4t7t7BUtpZHuLnpDw1zsDl0A.png

端石桐叶砚

坑仔岩与老坑同处一座山,一个在上一个在下,脉理相通,石质也比较接近,只是老坑有水的滋养。两者对比,老坑色调沉稳,偏灰蓝一些,坑仔岩色调相对偏红,也没有老坑沉稳。

老坑的好砚如玉,那麻子坑的好砚则似冰。麻子坑与老坑、坑仔岩有一定距离,坑内的砚材有独特点状青花,因貌似麻子而得名。麻子坑的砚石比较清澈滋润,并有极佳石眼,但石中多有虫蛀,几十厘米的大料,往往取不出巴掌大的干净之地,如要有石眼,则是难上加难。

天蝠云龙砚具备麻子坑石的特点石质细嫩油润,石品花纹丰富,且有石眼。

pv8SNAF8OmFCZKH5isfL30fiHEMasPNumsNqGTfI.png

端石天蝠云龙砚

端石夔纹长方砚雕工精细,砚中含有端石中最为名贵的石品花纹之一——鱼脑冻。有鱼脑冻的的端石特别细腻、幼嫩,就象“小儿肌肤”一般。鱼脑冻只在老坑、麻子坑、坑仔岩砚石中出现,因其名贵,制砚过程中往往被完整保留于砚堂。

6nS3OFOcLwPkKPfIHZZuFATXCHGkFrN1hgONGWAF.png

端石夔纹长方砚

不同的坑口出产的石质各不同,每个坑的砚石都有其特有的石质及石色,这往往是由各坑洞砚石矿物成分的差异决定的。但各坑洞砚石矿物的主要成分比较接近,它们大多是以紫色为基本色调。因此,端砚又被称为紫石、紫云、紫玉、紫英等美称。

神工鬼斧

这单元的端砚从工艺流程、雕刻技法、砚形砚式、装饰题材、因材施艺五个方面的工艺加以展示介绍。

形制方面,从唐宋时期的“端方是尚,朴雅为经”,到明清时期的“标新树异,象物赋形”,它的演变经历了由简而繁,由单一到多样的发展历程。总的来说可归纳为规矩砚、象形砚以及随形砚三大类。

雕刻技艺方面,因材施艺、巧用俏色是端砚制作中的重要法则。十分强调顺乎自然,巧施雕琢,达到掩暇显瑜、锦上添花甚至化腐朽为神奇的艺术效果。

TEf3SQbm0CBZ52E3AVccPWawmsvK90OIsWwxt0HD.png

端石荔枝砚

端石荔枝砚像这方以仿照物体的形状为砚式的砚称为像形砚,荔枝为岭南特有的水果,用荔枝作为题材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bIhAQTqcDlKrXnMVcWzG29JaS7KiaG1XoqUK9Woz.png

端石壶形砚

清代中期,好古之风盛行,各种工艺品都出现有仿古代器物的造型或纹饰,这件壶形砚就是仿商周时期的提梁壶。此外还有仿古代铜镜、石鼓等造型的端砚,为端砚增添了古雅的韵味。

镌诗题铭

这部分以50余件明清时期镌有铭文的端砚,展示深沉的砚文化内涵。历代文人以端砚为载体,镌诗题铭,咏物言志。这些砚铭言辞精练,简洁清隽;书体正草隶篆,各具风致;印款题拔,相映成趣,体现出文人的审美情趣、境界追求和艺术造诣。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个展厅,具有传奇色彩的清末端砚,广东三大名砚“千金猴王砚”、“嵒华四象砚”和“九晕太极砚”自世纪辗转后重聚粤博,亦在此一展芳容。

9ZX9Rou5Tp4zJ6dcd0nZHM2Nvh5o8LtJwweQGwao.png

九晕太极砚

RAAkA59sIX4AqjKfiKLqoFcm97r8j96q2Lq2A4m2.png

千金猴王砚

QitHlaZ3Y63N4B7tK3jYcQ2tnQMIafSIbKQsMkxg.png

嵒华四象砚

端砚材料是不可再生资源,曾遭遇过过渡开采和破坏性开采的现象。2000年起,政府陆续对端口封坑,以保护及有效管理端砚资源。2006年,“端砚制作技艺”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单。粤博的端砚展除了向观众展示端砚艺术外,更希望唤起民众对保护端石资源,继承制砚技艺的热情,将中华的砚文化传承发扬。


关键字: 内容标签:端砚,广东省博物馆,,砚台,麻子,抄手,墨汁端砚 广东省博物馆 砚台 麻子 抄手 墨汁
下一篇:“葵园”再启:许江艺术展于山东美术馆延期展出至5月10日_葵-许江-医者-疫情-山东-脊梁||上一篇:卓纳共享线上平台_邀请年轻画廊呈现精彩展览_巴塞尔-线上展厅-展览-艺术家-纽约-平台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