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嘉宾合影
2020年1月8日上午,由四川美术学院主办,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北碚区柳荫镇人民政府承办的“柳荫粮仓·艺术存储与萌芽计划”在重庆市北碚区柳荫镇粮仓艺术中心启动。此次活动由四川美术学院城乡建筑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工作室、乡村振兴与民艺活化工作室、互动媒体实验班、跨媒体艺术工作室、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重庆朴道致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重庆韦和景天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行艺道美艺术研学、花儿艺术旅行等单位协办,并得到了重庆市粮食集团北碚粮食有限责任公司的支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柳荫粮仓位于重庆市北碚区东北部,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并保存至今,是典型的“苏式仓”。2020年,柳荫艺术粮仓的启动使被荒废已久的柳荫粮仓具有了新的生态价值与文化意义。
四川美术学院造型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策展人 王天祥 致辞
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 焦兴涛 致辞
在开幕式上,四川美术学院副院长焦兴涛表示,如今的粮仓有了全新的面貌,明白了它在这片土地上的身份和去向。这次参与的艺术家针对粮仓的现场进行了一系列的创作,同时也将现场本身作为创作对象,使这里成为艺术乡镇的综合体,延伸了人的意义价值,并带给我们惊喜,这也是艺术最大的作用。
柳荫镇政府宣传委员 涂小彬 致辞
柳荫小学副校长 朱志强 致辞
花儿艺术旅行总经理 何鸿鹄 致辞
重庆文理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陈龙国 致辞
柳荫镇政府宣传委员涂小彬表示,四川美术学院与柳荫政府的合作将萧条破败的粮仓打造成了丰富当地群众生活娱乐的艺术中心,并希望在未来加大两方合作,进一步扩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推动柳荫乡村振兴。
展厅现场“活化的民艺”
展厅现场“教学的实验”
展厅现场“场所的重塑”
“柳荫粮仓·艺术存储与萌芽计划”包括六个单元:“场所的重塑”通过情景还原重现集体时代的记忆与生活,让众多个体与粮仓建立联系;“沉浸的艺术”以数字化、沉浸式的艺术媒介感受“谷仓的温度”,体味“折叠的时空”,延续“生命的痕迹”;“视听的柳荫”以粮食为创作主体,以影像和照片为呈现载体,展示粮食与节气、粮食与人、节气与人的关系;“活化的民艺”将五谷粮食画、草编工艺、原生态小吃、粮仓黑白木版画等民艺融入现代艺术,并与乡村物料有机结合,使乡村完成物质与精神双重意义上的价值重塑;“在地的创作”以“能量突触”为创作主题,结合现场的空间、文化与历史,运用稻草、石头、农具、泥土、竹子等在地材料等进行创作;“教学的实验”由“中波互鉴柳荫在地成果展”、“文化遗产概论课程汇报展”、“川美优秀作品选展”三部分组成,将课程教学与在地实践相结合、人才培养与乡村振兴相结合。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现场
开幕式之后,策展人王天祥在柳荫粮仓召开了以“从艺术生产到学科生产”学术研讨会。他表示,公共艺术与社会美育要以学科建设和教学改革作为服务地方的文化建设,发挥社会美育的力量,以艺术生产作为产出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的结果。
柳荫粮仓现场
曾经的粮仓作为一种集体的记忆,是物质的归属之地;今天,我们通过艺术把集体的记忆转化成一种社群的归属,转化为一种联系乡镇社群的公共场域,粮仓与艺术的相遇让“曾经的记忆”成为“当下的归属”,将粮仓转变为艺术存储之地,艺术萌芽之地。
现场活动体验
现场活动体验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1月8日。
现场部分作品
《承载》宋庆明 尺寸可变 泥土、种子
《东方》 吴清鹤 尺寸可变 稻草 车轮
《归》梁帅140×44×50 cm 树脂着色 2019年
《乡村之音》鲁炳辉1.5X2X5m木、金属、机械
《像》定格动画 1分钟,作者:王方雨、高怡琳、廖颖、任益萱、蔡子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四川美术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柳荫,,艺术,致辞,美术学院,乡村四川美术学院 四川美术学院艺术与乡村研究院 柳荫 艺术 致辞 美术学院 乡村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