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展讯|表现的向度——吴涛、王爽作品展_王爽-椅子-作品

编辑:周欣欣 来源:雅昌网 
 
p.p1{margin:0.0px0.0px0.0px0.0px;line-height

TrEbUeGXd3VcqbKTJKuJ5kFpqpDhIEAx78PIK6qO.png

吴涛和王爽的架上绘画在绘画语言上大致可以归为同一类型:强调画面的视觉感受,不拘泥于客观对象的再现,个人化表现在一个阶段内的持续追求,赋予了作品强烈的风格意味。尽管从他们的绘画中依稀可以看出1981年在伦敦皇家艺术学院“绘画新精神(A New Spirit of Painting)”展览中作品的影子,但与西方新表现主义对神话、创伤记忆的表现等宏大叙事立场不同,吴涛和王爽的作品是更微观、个人化的显现,在艺术生态纷繁多样的今日,绘画依然是表达人对当下世界感受的重要途经,因而具有强烈的当代性。

尽管从画面与客观对象的关系上,吴涛和王爽的绘画都远离了再现和现实主义手法,具有显著的表现意味,细细品味之下,可以看出两人在表现的范畴之中又有明显不同。借用尼采的区分,吴涛的绘画带有阿波罗式的深沉和省思,倾向于以绘画叙事,这一点在艺术家作品中持续出现的“椅子”形象可以得到印证。较之吴涛的理性与克制,王爽的作品呈现出明显的抒情特征,带有狄俄尼索斯式的恣意与张扬,充盈生命的流动和激情,与其说这种充满张力的绘画语言来自于外界对艺术家的影响,不如说是由艺术家对不同门类艺术语言的桥接和贯通生发出来的——王爽也是玩音乐的好手——在艺术史中寻找王爽绘画语言的蛛丝马迹也许不是进入艺术家世界的有效路径,坐下来听他的乐队来上几曲,更能读懂他作品中蕴含的节奏和韵律——听觉和视觉在艺术家那里得到妥善的平衡。如果用艺术的自律和他律来区分现代艺术和当代艺术的话,音乐与图像所属感官的交织、对视觉图像中音乐性的追求,使王爽的绘画具有天然个性化的当下价值。

LfFmnrJt5zvhsSbDN8c1XQ1aFaUckqoGwultovd7.png

《2019启示3》 吴涛 100cmx160cm 布面丙烯 2019

吴涛作品中频繁出现的椅子形象让人印象深刻,艺术家说椅子的形象源自十多年前的一次人体写生,由于没有占据有利位置,模特高矮肥瘦无从窥探,于是如实画了眼前的一堆画架和椅子,后来经过演变和纯化,椅子迅速成为画面的主要因素。尽管艺术家的自述不完全可靠,但不难看出艺术家对椅子

这一形象的迷恋为何如同通常画家对人体描绘般执著。除此之外,吴涛画中的“椅子”所包含的观念属性不免让人想到科苏斯(Joseph Kosuth)的“椅子”,在那件著名的“一把和三把椅子”的观念艺术中,物质实在性在艺术中被彻底取消了,艺术的有效性仅凭观念就得以成立,在形式美的探寻被二战终结之后,科苏斯的椅子可以看作是现代艺术中蕴含的不确定性走到了极致。无独有偶,吴涛在他的创作轨迹中,以椅子为描绘对象,“尝试了几乎所有现代主义绘画风格”(这一做法在60后、70后乃至80后艺术家群体中极富代表性,也必将成为值得玩味的独特当代文化现象)之后,留下的这把持续出现在画面中的椅子,是艺术家对“流动、易逝”现代性的回望,也可以看作艺术家对艺术本体探寻带有纪念碑性的情节外显,带有在这个充满不确定的时代寻求确定性的悲壮色彩。

78ed5I83K14nzt5ExE5eN5r9fw8vNWX7Hl13msW2.png

《红》 吴涛  50cmx130cm  布面丙烯  2019

385ZbH8qAVtLTLv5UWzAaEu1xRAxZlUinXpykKvX.png

《星空》 吴涛  100cmx80cm  布面丙烯   2019

从艺术家不同阶段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从优美到冷峻,从装饰到极简,从具象到抽象再到意象的清晰轨迹,在某一个时间节点之后,椅子的观念属性在表现性手法中得到确证,这一点无疑是睿智的。自从表现主义作为一种艺术流派在和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对照中确立之后,在整个20世纪以独特的节奏间歇性出没于艺术界,每一次都引发惊人的震颤,例如在美国形成的抽象表现主义和1980年代德国新表现主义,科林伍德(Robin Collingwood)曾断言:真正的艺术都是表现性艺术。表现主义的反复出现,是因为它和艺术的本性有关。不论是康德,还是科林伍德、贝尔还是贡布里希,都认为对不可表达对象的表达是艺术的本性,这种不可表达性,在不同领域有不同表述,例如形而上(哲学)、无意识(心理学)和神(宗教),或者说,超越性是表现性艺术的共同特征之一。事实上,在获得明确称谓之前,表现性艺术就已经在常见于艺术史之中,贝尔和贡布里希曾分别论证原始艺术和中世纪艺术中的变形、夸张手法的直觉性和宗教性等超越性特征,而不是一些美术史家认为的写实技法不足以及相对于古希腊艺术的倒退。与椅子相关的形象与意义,在历史和不同文化中的演进,被赋予了阶层、情感、文化和观念诸多方面太丰富的象征意味,使它具备了某种超越性观念表达的先决条件,不需借助人的在场却能表达人与人、人与外在世界的冲突和共生关系。吴涛绘画中不可言说的部分,带有容易被解读出的政治意味,在我看来更接近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主张中艺术的政治性,即艺术提供的审美经验对感性的重新分配,让不可见的世界被看见,朗西埃认为,只有实现了感觉的公正,才能实现社会的公正。从这一点上说,王爽的绘画则是通过绘画中音乐性的强调,对聆听和观看感官进行重新分配,来实现这一公正性诉求的。

xbK7OrXfb2ZKkXaGQ7C9ZcrzgHkMK9VVOtn1jvSK.png

《破》  王爽  80cmX100cm  布面油画  2019

L5fYOZi2hFX749ojeeEkwK8tttAPZXkJjlNNm5Of.png

《曙光》 王爽  80cmX100cm  布面油画  2019

在王爽的绘画中,个人化的倾向很容易被识别出来,如果说吴涛的绘画带有70后的超越意识、深沉的、某种类似宏大叙事倾向的话,王爽的绘画则是跳跃、充满不确定性、带有浓郁生命张力的,从风景题材作品到“丛林”再到“曙光”,多变的样式和题材可以看出王爽这一代艺术家清醒直面自我生存体验的姿态。个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伴随这种觉醒出现的对偶然和无意识的凸显,成为20世纪表现性艺术被不断重提的重要原因。刻在雅典德尔菲神殿的名言:认识你自己,早已昭示了人的个体性价值,直面属于个人的、万千变化、不可言说的情感和情绪,是我们在王爽这一代艺术家身上发现的迥异于前辈的可贵人文特征。抽象的人是没有生命感的,超越性一方面作为保持人之为人的精神向度,但不加证实的超越性又容易将人类带入迷狂和虚无,由于迷狂带来的不公正会导致大面积的灾难,而虚无会使真实的存在被忽视,人的价值和人性的多样性被空洞的概念所掩盖,在法兰克福学派主将阿多诺(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那里,艺术可以用它的非同一性和个体性来对抗和治愈不公正和虚无主义这两大现代性弊端。王爽的作品是生成性的,或者说他的作品将自我对话的过程呈现出来,是生命在场的确证。

祝吴涛、王爽画展圆满成功!

李珂

清华大学艺术学博士,湖北美术学院教师

2019年12月20日

完稿于武汉大学珞珈咖啡馆

展览信息

展览时间:2019年12月25日-2020年2月25日

展览地点:武汉市青岛路10号多牛世界B座1层

学术主持:魏光庆

策展人:李珂

展览总监:周翔

艺术家:吴涛、王爽


关键字: 内容标签:吴涛,王爽,,椅子,作品吴涛 王爽 椅子 作品
下一篇:新徽派艺术新锐计划——2019安徽青年版画、雕塑作品展将在中环艺术馆开幕_安徽-版画-雕塑-新锐-艺术家-语言-安徽||上一篇:新星星十周年:艺术X奖花落谁家?_青年艺术家-嘉宾-获奖者-第十届-总监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