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1日,《例外场·王煜个人实验项目》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开幕。参加开幕式的嘉宾有艺术家杜小同、艺术家王劲松、本次实验项目艺术家王煜、艺术家徐钢、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副馆长郑闻、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办公室主任毛春海等,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林书传主持了开幕式。
开幕式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家王煜
“最初是以实验项目的方式进行准备,所以除了绘画之外,还有许多视频、装置类作品的作品。我对图像的兴趣也是因为艺术的无限种可能性。我关注自身的变化之后发现,每个人都是个例外,在进入艺术的场域中感受到了一种对日常的割裂以及模拟的现实性,展览的呈现方式也非常多元”。艺术家王煜在开幕致辞中讲到。
南艺美术馆学术部主任林书传
“AMNUA零方案本来就是一个实验场所,开馆以来不停地邀请艺术家来做一些平时不做的作品和方案,这个空间就像个实验室一样,希望艺术家愿意来零空间做突破和尝试。”林书传讲到。
艺术家王劲松
艺术家王劲松也出席开幕式,他认为王煜作品中的探索很有意义,主题是关于天灾人祸、人类的创伤,但是用的是水墨的方法,很多人在传统的压力下会感到迷失,但是王煜老师在这种压力下产生了新的想法很具意义。
南艺美术馆副馆长郑闻
南艺美术馆副馆长郑闻最后说到,南艺美术馆一直对水墨有深入研究,江苏是水墨重镇,有对传统的回溯,也有对未来的展望。而传统也不是固态和僵化的,其中有很多演变的可能性。在王煜老师的的作品中就有所展示,水墨的新的演变方式和传统的笔墨、甚至比如“六法”这样的传统画论并不冲突,就像是西方的抽象艺术与水墨也有其互文的地方,说明水墨是拥有很强生命力的艺术形式。
现场嘉宾合影留念
关于例外场·王煜个人实验项目
在艺术家王煜的自我描述中:自己作品对于常态水墨来说一直处于“例外状态”。这其中出现了一组存在对立关系的词汇,“常态”和“例外”。对于“常态”,我认为艺术家的语言描绘是较为温柔的,因为艺术拒绝同质化的天然属性,让常态的发生完全可以用平庸和腐朽等词汇去替代。可见王煜的例外状态是一种对抗平庸的自我态度。
那么艺术家又该在这次个人实验项目中付诸于行动呢?
1.例外的母本:如果常态的绘画作品一定需要究其眼睛下或者思想中的母本,王煜这一系列的创作与思考显然有些过于日常。一本常见的《急救手册》成为其实验项目的起因。艺术家阅读这样一本工具书的方式与我们不同,其抛开了所有图画与文字的束缚,似乎能在书中找到喘息的节奏。一种从急促-微弱-挣扎-跳跃-平稳到再一次喘息。艺术家将一本书的呼吸的状态暗合到自己的作品中,让作品同样一种不安稳的视觉与心理环境之中。
2.场的构建:艺术家王煜在美术馆的空间实验中一直强调了”场”的概念。这是艺术家拒绝常态的一种方法。打破了观众面对绘画作品惯常的视觉处理方式。将作品的单独逻辑拆分在整个场域之中,同样形成了一种作品与作品之间的呼吸节奏与互文关系。
林书传
艺术家王煜简介
1978年6月生于辽宁开原
200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获学士学位
2004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人物画工作室,获硕士学位
现为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绘画系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北京美术家协会会员,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资助项目获得者。
个展
2017年 “碎念与帝国-王煜、陈子丰双个展”(贤空间 北京)
2016年 “现实的褶皱-王煜个人作品展”(復言社 北京 )
2014年 “视觉的阀:王煜” (今日美术馆 北京)
2007年 “王煜个人水墨展” (北京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视觉艺术馆 北京)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王煜,南京艺术学院,,作品,常态,实验,例外当代艺术 王煜 南京艺术学院 作品 常态 实验 例外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