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20世纪最后一位画僧:“得自蒲团_画僧懒悟的笔墨禅境”亮相中国美术馆_书画-懒悟-法师-艺术馆-馆长-中国

编辑:陈小利 来源:雅昌网
 
人间懒和尚,天外瘦书生——林散之展厅入口()2019年11月6日,由安徽省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

人间懒和尚,天外瘦书生

——林散之

2srebj5ZUpWPwX4IcrVjkLJsdTS4kNixhRa0QunK.jpeg

展厅入口

()2019年11月6日,由安徽省合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合肥市懒悟·贺泽海艺术馆承办,安庆市懒悟艺术馆协办的“得自蒲团——画僧懒悟的笔墨禅境”在中国美术馆成功举办。

出席开幕式的嘉宾有:合肥市文联党组书记朱煜,原合肥市委宣传部部长林存安,安徽省美学学会长陈祥明,中国科技大学汤书昆教授,合肥市文联副主席唐永忠,合肥市电视台台长陈飚,合肥市美术家协会主席廖新,河南省潢川县政协主席涂白亮,合肥市佛教协会秘书长、明教寺监院界山法师,合肥市懒悟·贺泽海艺术馆馆长李昌松,安庆市懒悟艺术馆馆长张庆等。

BH2IuR9G3CNtRW2o7cE7hyKpAnEF4H0xpTvzQT0Q.jpg

懒悟 云山叠嶂图 68x109cm

款识:昔人云:云林画派传之于青溪、石溪,唯渐江深知其妙。余偶试访(仿)之,或髡残法门不至望洋也 。癸卯春初试墨,乱七八糟不成画法,莽张僧自题 。 钤印:懒

在中国绘画的历史中,“画僧”现象是一个相对小众却又十分独特的存在,隐显之间,一脉传灯。远绍五代两宋,贯休、石恪、法常等在奇古高逸、不徇常法中开粗简率意之风;近探明清两季,“四僧”(石涛、八大山人、石溪、渐江)、担当等异军突起,在禅意与文心的交汇中独抒胸臆,将传统写意笔墨带入有无相生的崭新画境。佛禅思想不仅与儒道同塑着中国文化的心灵,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促发并参与到文人绘画之始终。

6ZBOOMWyP1GwpmadltpA7Ct5b5phOFtHzCKaTXJl.jpg

懒悟《亦足卧游》18开山水册页之一 1963年秋作

RFaaW62ESDNDwBIa7PIwsKKJhyQTbDWq2LZp0Xpn.jpg

懒悟《亦足卧游》18开山水册页之二  1963年秋作

难以想象的是,在现实社会与文化语境遽变的二十世纪,在“画僧”现象日趋衰微的历史转捩处,却暗自独立着一位举止天然、一身禅意的纯正画僧——“懒悟”。

懒悟(1901-1969),河南潢川人,俗姓李,名奚如;法名晓悟,后又易名懒悟,晚年号莽张僧。自幼因家贫出家,稍长受比丘戒于湖北归元寺;1925年由王一亭资助东渡日本留学,习法相宗;归国后卓锡杭州灵隐寺;又经太虚法师介绍入闽南佛学院深造。三十年代初由浙抵沪,溯长江而上欲作匡庐、峨嵋游。至安庆迎江寺为方丈心坚与竺庵法师所留。抗战期间辗转肥西紫蓬山、舒城春秋山。五十年代,至安徽省会合肥明教寺为客僧。六十年代中期,被逐至城南月潭庵,积郁成疾。年近古稀,寂然而终。

BrXFX1ZXP0vOqBJWQB415IjeapLIy6gef4OwGQiS.jpg

懒悟 梅花册页八开 1965年 宣纸国画 12.5×18 (2)

款识: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古诗句,莽张僧制疏剪横斜。

钤印:懒悟

uQjF6SXylyg71tyJa2mcLdvzE0dyGCvOBijoDy6V.jpg

懒悟 梅花册页八开 1965年 宣纸国画 12.5×18 (5)

款识: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放翁诗句,即所谓“ 千江印一月,一月印千江”意。

钤印:懒悟

“懒悟”二字亦或可解为“赖吾之心”,心斋坐忘,思接千载,接续中国文化史上不绝如缕的画僧传统。懒悟的山水画初从四王入手,然后渐涉宋元,降而明清;后独钟佛门石涛、石溪、渐江诸家,并师造化。于皖中胜景有心会,融皖西山水之雄奇,皖南山水之秀丽,终成二十世纪后期新安山水画派杰出代表。

rjLdR5zc5g5UqC8alHmJ0lRIuSExZqHrjbnQrj74.JPG

展览现场

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先生为懒悟的画展题名“得自蒲团”,颇似写意,极具机锋,道明了宋也好元也好明也好,彰显自我才好,儒也好道也好释也好,呈现精神就好。本次展览共展出懒悟法师山水画作品五十余件套,展览从师古兼综、静参造化、诗画禅三个单元较为全面地展示了画僧懒悟的生平行状及其艺术成就,同时也将其挺立尘表的笔墨性灵与禅意文心洗礼观者。

RUGWgCsrf3CApufgkOkV0RyC4FrZ25NBYMP8fIoo.jpeg

展览现场

第一部分:师古兼综。就取法范围而言,法师于宋元明清诸大家、甚至当世名家皆有所涉猎,如米友仁、吴镇、黄公望、倪瓒、沈周、龚贤、石涛、石溪、渐江、王石谷、郑珊等。从师法先后侧重来看,其早期应是从“四王”笔墨入手,不急不躁,绵密细润,颇有矩度;随后上窥元明,既取元人隐逸萧疏之气韵,又法沈石田枯硬之骨力,两相参揉,渐有自家风貌;至其中晚期,则“取其远不若邻其近”,独参前辈画僧石涛、石溪、渐江等,在禅心相印中悟得笔墨随心之精髓。

qTROacy1zP86TFCND1FGMtmiShdFOcoFhCuMavcX.jpeg

展览现场

第二部分:静参造化。自出家后,早年游方湖北、江浙、闽南多地,留居皖中,更是饱览山川之胜。在醉心于以笔墨证古印己的同时,法师也流连山水之间,对于皖中之浮山、历山、齐山、九华山、大别山、大小龙山等,均是饱览沃游,而后在游观静参后如宗炳所言“应目会心”,“目亦同应,心亦俱会”,进而在“应会”的模糊印象与直觉感受中参悟山川自然之“神”,最终达到“神超理得”。

DnBTMm8G8AqdnTKvg0IYrXYR4pzaN5KBmC9fI2Wk.jpeg

展览现场

第三部分:诗画禅。懒悟法师诗词不多作,一则借禅逃逸,如“我欲逃之逃不出,大荒之外皆充塞”;二则写景入情,如“云从山脚起,人在树头行”,于云山造化中悟人心与天心之合。其画中禅味,从整体而观,则是或荒寒清冷、或机锋突起,在随心造境中自然流淌出一种潇然出尘之感,“观之如服一副清凉剂”。画中时有泛舟者、拄杖者,莫不行止从容,更有老僧入定、独坐林泉。法师诗云:“身腾空门衹自知,不讳前身为画师……願作寰中散漫游,即写此卷神仙住”。得自蒲团,卧游山川,在诗画禅的一统中,懒悟法师自得圆满。

UN5069lsGM0oExw9mtBInZkj9ychqaMpNxx1aaMx.jpg

dvo6BuMCzp5jOl16ijdRhXJ1VMXnD7d7CuFRI5Yk.jpg

展览现场

此次展览由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邓锋为为学术主持、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王聪丛为展览统筹。展览开幕后,举办了画僧懒悟笔墨禅境的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交流。其中包括国家博物馆研究员、著名美术史研究学者朱万章,中央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邱挺,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研究员、著名美术史研究学者华天雪,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中国美术报执行主编王平,北京画院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吕晓,安徽省美学会会长、安徽黄宾虹画院副院长陈祥明,中国科技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执行院长汤书昆,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国画家》杂志主编杨惠东,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安徽大学兼职教授、原合肥市委宣传部部长林存安,江苏省吴江博物馆副馆长汝悦来,安徽合肥懒悟·贺泽海艺术馆馆长李昌松,安徽安庆懒悟艺术馆馆长张庆等。

vowP7FhpBvqmxDHyFuLOiBWJys2c9YggkSTF7ntG.jpeg

oA4041BM62rHqwAuujoUhjXekq8HyNjMuVpjqWLa.jpeg

展览现场

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对懒悟的生平、师承、笔墨、风格等诸多方面做了深入而广泛的研讨,也围绕懒悟的艺术更深入探讨20世纪艺术多元样貌。懒悟的山水画初从四王入手,然后渐涉宋元,降而明清;后独钟佛门石涛、石溪、渐江诸家,并师造化。于皖中胜景有心会,融皖西山水之雄奇,皖南山水之秀丽,终成二十世纪后期新安山水画派杰出代表。其画风格独特,极富个性和禅机;冷逸老辣,萧散出尘,毫无人间烟火气;观之令人如服清凉散,如聆梵音;故备受当代诸位专家的推重。

cXg8FdmBRvp3uULBhFgACOjBDdU9DxpGoRTdbh2h.jpg

vMQ2Y41V6XPyVM0RLIhKSpY8iide48DIE4rFtX6z.JPG

展览现场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11月17日,欢迎有识之君跌坐蒲团,在中国美术馆一起感悟懒悟法师的笔墨禅境。

部分展出作品欣赏

UL1uV8pQPIOF4yGURfD7IGRyLDBCPgj2XBoT2foq.jpg

懒悟 水墨山水 1963年 纸本水墨 30cmx68cm

K2Fp8tKXqaTGEoj5yF7WYqNvKmYovXOFiVaxutEH.jpg

懒悟  秋山旅行图 懒悟 1964年春 纸本水墨

soFxCCzz7C2b5KGp2v0WbSWfwSebjJqfYQZDlNbs.jpg

懒悟 柳岸归棹 1960年后 纸本淡设色 34cmx68cm

Dwe36T6nux5Sg7YeHGLy0FkrrMWIqQlaXT7s4R8s.jpg

懒悟病中作 1968年 纸本水墨 16cm×58cm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术馆,书画,懒悟,,法师,艺术馆,馆长,中国中国美术馆 书画 懒悟 法师 艺术馆 馆长 中国
下一篇:大地和鸣——白明比利时大型个展11月15日开幕_展览-白明-陶瓷-艺术家-展览-艺术-法国||上一篇:以“意象集”开启新的旅程:在周迅个展中发现艺术更多可能性_展览-青年艺术家-艺术-艺术家-单簧管-展览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