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文治风华__一场全面回顾宋文治艺术生涯的展览_太仓-宋文治-新金陵画派-江苏省国画院-艺术-传统-致辞-中国

编辑:王明亮 来源:雅昌网
 
1957年江苏省国画院成立大会时全体与会人员合影(三排右三为宋文治)1960年秋,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傅

BF1Dt2dLev86IJtiXOPMsIkR62aOqVvA7aJfsbEQ.jpg

1957年江苏省国画院成立大会时全体与会人员合影(三排右三为宋文治)

1960年秋,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傅抱石组织了13位画家为“江苏国画工作团”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二万三千里旅行写生,1961年5月在北京举办“山河新貌写生作品展”。作品展引起巨大反响,好评如潮,被誉为“巧妙地运用了传统的笔墨,表现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而且还突破了旧笔墨的束缚,在传统的基础上创造新笔墨”。由此奠定了江苏省国画院在全国的重要地位,影响了当时中国画的发展。而宋文治就是这十三位画家之一。

FgaIUP2dzhNMm48HOJs5rfwsSYY7ueiRGfUT57u1.png

sPDZclXIsBOivZFvNevbEQfhIYtNSuBkUxIraAIJ.png

展览现场

2019年恰逢宋文治诞辰100周年,10月27日上午,由中共太仓市委宣传部、江苏省国画院、太仓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主办,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承办,中国国家画院美术馆、宋文治艺术研究中心提供学术支持的“文治风华——纪念宋文治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在宋文治艺术馆(太仓名人馆)盛大开幕。

3BY1ezJMy0FWD5HmT8SYwJXWMWaRfbR8cEAMOhVr.png

Sv0IwV1M4kjSbz1P915zr4OsfId3XBw1flKVv454.png

开幕式现场

此次系列活动包括:“《宋文治传》首发式”、“文治风华——宋文治百年艺术作品展”以及“师友之间——纪念宋文治先生诞辰100周年吴湖帆、张石园、朱屺瞻、陆俨少作品展”。

QMfG7fMmJyCnI3TSL9A9ZZPlRhpb9HOheGXv0B9V.png

太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建初致辞

太仓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建初致辞:“太仓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江南丝绸的发祥地、娄东文化的发源地。因春秋时吴王在此设立粮仓而得名,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太仓自古崇文重教,这里踊跃了中国绘画史上最具重大影响力的娄东画派,诞生了新娄东画派的代表人物宋文治!他一直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继承、开拓和发展,在不断面变的新山水和当代生活不断的观察与体验融入到艺术创作中,以精湛的艺术手法从传统中提炼出独特的笔墨意蕴。以宽阔的视野和新颖的笔墨讴歌展现的时代风貌,为推动当代中国山水画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DsfEc4h1vKgvlZAor1C7GHZ3yBfenx3VyZkv7B97.png

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周和平致辞

《宋文治传》是宋文治先生的首部个人传记。先生有着不同寻常的传奇人生,他为艺术而生,为山河立传, 画出了自己灿烂的人生。其灼灼才华迸发于新中国的新山水创作中,他的《山川巨变》《江南春朝》《太湖三月》《黄山烟云》等是中国画坛的经典之作,他也成为革故鼎新的“新金陵画派”中坚。他在收藏、戏曲、美食、手工等领域的卓越成就,也为当今艺坛罕见。作者以学术态度、江南韵味写出了一个真实生动的国画大家。开幕式上,江苏省委统战部原副部长、省社会主义学院原党组书记、《宋文治传》的作者周和平先生向江苏省国画院的代表徐建明先生、陆俨少艺术院的代表顾静媺副馆长、太仓市图书馆的代表周卫彬先生、上海嘉定震川中学的代表金海兴先生赠书。

RI1Zm9TCRPsIO5fUt6DFfp3CIvIA5zpeumPhBlze.png

《宋文治传》首发式

0AQuBnSUdr47qFxCtzzkaXYTD657DB3FmhtkHAPl.png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江苏省国画院院长周京新表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目当中宋老是一个高峰。这次活动中展出的作品让我想起了在那个时代,老一辈艺术家们艰苦付出,我觉得在宋文治先生身上体现出了新金陵画派的辉煌艺术成就。我觉得宋老身上有三点非常值得后辈去学习,第一点就是对经典的传统有准确的把握。第二点是宋老能够将从传统中学习的体悟融入到他个人的审美追求中。第三点宋老从来不故步自封,他一直不断的有新的追求和探索。

GUqHvqrxDrZFfJHV3YOyRzXc8yAjoehjXKf6sqEf.png

江苏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文化厅原厅长徐耀新致辞

江苏省政协常委、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江苏省文化厅原厅长徐耀新说:“宋文治先生在艺术上有非常高的成就,他是新金陵画派主要代表人物,是杰出的绘画大师。同时,他还是教育家、收藏家。我们举报致敬艺术大师这个系列活动,也是把宋文治先生的精神表达出来能够继承下去。宋文治先生一身用他的丹青笔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家乡。”

WchsxIinSPLNNVo9ne8XqC1zkfbAZOtHCskNcd5b.png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言恭达先生致辞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原副主席言恭达先生致辞“再一次来到文治老师的家乡,在百年诞辰的系列活动上。我想我们今天是守望经典,致敬经典和呼唤经典。宋文治先生为江苏艺术界,全国的艺术界带来巨大影响,他是时代的,也是中国的艺术高峰。他所创作的是时代呼唤的也是人民需要看到的。”

VUjbesnHxFiWQvFcHQoNUsrty4OyNmeJu7AjTaQM.png

宋玉麟先生代表家属致辞

kQqdJP2qEpNte4Ryez5XXwoz32koToOQPXzST0uw.png

太仓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钱文辉先生宣布“文治风华——纪念宋文治先生诞辰一百周年系列活动”开幕!

FzrFHRM1eJ6RmajQlwgQV9yGyqax39Qg5CVRhaPJ.jpg

58jQGpFRSiDAmPtryZBlTHoOKZNxGU8epKCWSKTI.png

展览现场

“文治风华——宋文治百年艺术作品展”沿着时间轴展开,精选了宋文治先生不同时期的代表性画作50幅,通过“家在娄水边”“山河壮丽”“风景这边独好”三个部分,展示宋文治先生在艺术之路上所走过的一石一阶、所累积的一砖一瓦。同时,宋文治艺术馆还展示了相关文献资料和宋文治先生过往的书房物品、相关出版物等实物,以期全面回顾宋文治先生的艺术创作生涯。

家在娄水边

v8gjo7BEyMoaA93lEDgej7PutPioGfp1sHcXLkfQ.jpg

江南自古出文士,江苏太仓位于娄江之东,故又名娄东,古属吴地,是明代发展起来的“吴门画派”生成之地。宋文治正是出生在这块文人士气的地方。

IT5pHcNRh7GloCxhczhdjb5cSUYTRjq5wxROT0iJ.png

松风水阁图   85x39  1955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之前是宋文治寸积铢累的时期,他扎根中国传统绘画,兼学西画,旨在借鉴多元文明的特点,为日后推进山水画的“现代性”进程奠定笔墨和技法的深厚学养。1956年,《桐江放筏》入选第二届“全国国画展览会”,成为一个重要的标志。

NmXvFL2j3NRdLFiHB7jwcUYfXAjApK7GkUkHtjyO.jpg

山川巨变   34cm×132cm

OqY8y8coCxIcVcycWQAv4HJ8h6U5ySg3s1LBAH0Y.jpg

山川巨变 77cm×98.5cm

M7hkdpWJCi8pDDwpKgFqM6W4fI9OZLvmbIDrGbMN.jpg

扬子江畔大庆花   144.5×188.5cm   1974年

3OUDEGUrZDvGKTMTzA9hBG4sxgOjj54xLoGt70go.jpg

江南春朝   64cm×46.2cm   1962年

1960年,宋文治参加“江苏省国画工作团”,经历“两万三千里”的壮游,先后途经中南8省,饱览祖国大好山河。由此,宋文治从传统技法向现代山水转变,在写生中摸索出题材、主题、形象的创新方法和反映时代精神的独特表现手法,创作出《山川巨变》《新安江上》《江南春朝》《太湖清晓》《扬子江畔大庆花》等一系列表现新中国生产建设的绘画作品,开启了他个人独特的绘画风格。

山河壮丽

ZrRqIGW3SfQ65dsNZr6EuMPDoYfeM3YCOPqZk4Fu.jpg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宋文治行万里路,不仅开阔了眼界,打开了胸襟,与地域相关题材、内容的加入也带来其笔墨上的变化。

E4idc95rZiLO13VVvCgWDpQmM9PAAIdUmBEUPI6M.png

 庐山飞瀑图  97.5×50cm 1978 

ND6FcTlsTvk76NXJzIIpL1T7IDeszHrtfecbLIRr.png

《轻舟已过万重山》  88.5×60cm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改革开放的新决策开启了中国发展史上的全新进程。在新的时代环境下,宋文治所作山水画已经脱离了对景写生的层面而进入师心造境的创作范畴,这其中绘画格局的改变使得宋文治将风景从一般意义上的山水画逐步转向特定山水,从而实现了视觉语言、文化结构、精神审美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在个人特色中表现出笔墨的多元格局。《庐山飞瀑图》《南溪清晓》《黄山云》《轻舟已过万重山》等精品佳作的绘制,成为宋文治中年艺术追求的标志性成果。

风景这边独好

dXuu3rJKrYHr6VEcPDLAlSjVH5sh794NQuv3JzNI.jpg

宋文治先生一生秉承的治学道路是“善学”和“思变”。“衰年变法”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开始到八十年代中日趋完善。

dtM8cdojfpShqSsn2x2QSvApvl4kamxFCdILlSYq.png

洞庭山小景  28×103  1978  

SzYkjrhOZ5cKHLdp1aLOSwfXZAHzM6T9MppcNIjZ.png

《黄山石筍峰》  27.5×38cm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

1W5zAIgix616sUqeLCKDU9LLQuoEfG6hSbrcb7ZG.png

《白云高秋》  38×45cm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九十年代初宋文治重拾传统,依据自身情境建立历史感,通过自身体验和主观感受,创作出《重温传统之作》《松竹幽居图》等温古佳作,继而形成自己的艺术特质。在摹古过程中,宋文治对传统做了一次次回望,从中亦寻找到视觉刺激与“中和”之美的平衡点。他站在历史的高度,时代的交汇点,以现实主义为创作基调,逐步探索出一条由传统古典主义向现代文化审美转型的浪漫主义道路,也是其对传统和造化的精深理解,师心自运,独创一格。《黄山石筍峰》《白云高秋》《嘉陵晓泊》等作品的问世,更是标志着宋文治的“小泼彩”创作达到了新的境界。

p0oVQVItb1tkoNs6WHiKhseftLoAdoPkozWBzpac.png

uLCULMt8osE8oERiJtukmiggVGqQlj5ICxARqTDp.png

展览现场

vSdrMi2oCNMTmKFFll3sma738UB9aRHUjnhx7SwW.png

“师友之间——纪念宋文治先生诞辰100周年吴湖帆、张石园、朱屺瞻、陆俨少作品展”,集中展示四位画家的艺术面貌,揭示宋文治先生早年的习古渊源。

AvvcWNOvOoBAJwgLBDmUECIULfBLBOF9GhmsSLij.png

展览现场展出的照片资料

在太仓和安亭的执教岁月中,宋文治先生先后拜张石园、吴湖帆两位先生为师,同时向朱屺瞻、陆俨少两位前辈画家请益,与四位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师友情谊。

作为宋文治先生的前辈乡贤,朱屺瞻先生画艺精湛,堪称一代宗师,他仁厚为怀,对这位同乡后学多有照顾,为其学艺提供了不少帮助。吴湖帆、张石园、陆俨少三位先生艺术面貌各异,皆是传统功力深湛的卓然大家。吴湖帆先生身为江南画苑领袖,遍师历代名家之长,笔墨苍秀,同时家富收藏,宋文治先生得以纵览古人真迹,心摹手追,眼界为之大开,于渲染一道更是获益匪浅。张石园先生画坛名宿,精通“四王”画法,拟王石谷几可乱真。陆俨少先生腹有诗书,学古能变,极善用笔,宋文治先生从其问学最勤,并与之保持了半个世纪的师友交谊,对其骨法用笔多有取法。

59Mfpae7qoQOvRNea3lNc3L8TnXNFXE0TmThjRRA.png

h4vlzKJXqk1dKFTpX9IdzHKdCCVckOZoGBebOaCq.png

展览现场

K3tdxg64jCpcQxzW0hxcmezcBWcAXgQP0CBpPliE.png

陆俨少  黄山图  96x48

7XCtIRdIqETa6LSHiZWMP3STtF75QEPmKdEYrn5A.png

双清图 《梅竹》  73×49cm  1978年  立轴

6dxptmBX13ddxKU9yNU07cHhJnK9I83Gg3kytUEK.png

吴湖帆  墨笔小山水  69x34 

Au1oMfvTfFGPWkGPJ0GfRfRvdr6rfqTKAs9rij32.png

吴湖帆  风娇鱼秀  68×40cm  立轴  孔有年藏

Kr4NA6QiMt1GxliYb66aYycnwtg5UPrC5aLHPz1e.png

张石园   仿古山水十二开册之01

26vXibDdwSZNwJerzp6Drs5UIFbsLQ0wo1j2jhQU.png

VjjrqscyAVQ1HRHGAn5rKjUFyyFW1cqaLecWuk7k.png

Xm4ecWEcoFcurKgaqqPX8AzDgGzTrZZbUP7R789t.png

sxIDbWt8JPE1FtRFoAFftf7Rtyy1rVq8Bp6Nsh49.png

朱屺瞻   册页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太仓,宋文治,新金陵画派,江苏省国画院,,艺术,传统,致辞,中国中国画 太仓 宋文治 新金陵画派 江苏省国画院 艺术 传统 致辞 中国
下一篇:“显隐”恒庐间:吴笠帆的“林间隙地”_林间隙地-林间-自然-艺术家-当代||上一篇:当代艺术跨界“大运河”文化_时代美术馆呈现后非遗新玩法_当代艺术-时代美术馆-运河-文化-时代-作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