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中国美院图书馆馆藏五、六十年代东欧各国美术书籍与文献展即将开幕_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新中国、新美术-美术书籍与文献展-艺术-现实主义-创作-史论

编辑:邹萍 来源:雅昌网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由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主办的“新中国、新美术:馆藏五、六十年代东欧各国

yYq98ChaIfG4R7IwggYz3pLfD3zN5YqiTE8M9Yvg.jpg

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70华诞之际,由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主办的“新中国、新美术:馆藏五、六十年代东欧各国美术书籍与文献展”,即将于2019年10月25日在象山校区图书馆4楼专业阅览室开幕。

回首来路,我们更知红色记忆的珍贵,作为培养社会主义艺术家的摇篮,中国美术学院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提高教学和创作水平,开展了素描教学学术研究,拓展对外学术交流,振兴中国人物画,推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加强史论翻译研究等一系列举措。图书馆在这一时期外版图书购藏也主要以前苏联等东欧各国的画册为主,这些图书资料为学院的教学、研究和创作提供了有力的文献保障。在那个物资相对匮乏的年代,这些图书为莘莘学子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拓展了他们的眼界,丰富了他们的学习。

n2m1l3nPv7as00ZzYgQ2V8auF8h2Cf3qk3IgYlfw.jpg

Yly5AecMZqfcNjKCeZwFqAWx92mNyysvqqVznEUl.jpg

自2018年6月起,图书馆以梳理馆史资料为契机,对尘封在备用书库的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东欧出版的美术专业图书进行了整理。共整理出图书3785册,主要出版国有前苏联、前民主德国、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阿尔巴尼亚、前南斯拉夫等东欧各国,这些图书涵盖了艺术理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摄影、建筑等专业类别。

本次文献展选取了197 种,266册图书,绘画复制品147件。展览由图励未来(油画、素描、版画、宣传画等绘画作品图册掠影)、雕塑人生(雕塑类图册掠影)、对外交流(中苏友好协会画片、各国访问团、专家等赠书)、艺文集览(艺术理论类外版图书掠影)、期刊杂志五部分组成,通过校史图片、新闻报道、图书实物和书影等多种素材相结合的形式,呈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新美术的发展情况。本次文献展还将展出刘开渠先生亲笔题签图书、校友著名诗人艾青赠书、中苏友好协会赠送图像复制品等珍贵文献资料。

这些书籍无不展示了当年美术学院师生的创作眼光与信念,蕴藏着我们“从哪里来”的精神密码。他们为祖国复兴而澎湃在胸中的现实主义艺术创作热情也标定了我们“走向何方”的精神路标。尽管时代有异,挑战不同,但信念与志向始终是我们前行的动力,值得我们永远坚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红色记忆永不褪色,将初心和使命根植心中,我们就能不断汲取奋发进取的强大动力,沿着先辈们开创的民族复兴大道奋勇前进。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2019年10月21日

EiQ8X0hPYjYZRMD0vhEtAxrYAzS6NK0xG9PZqI9Y.jpg

8tlzBmjhRp6phcoLsXHC12ZBFmv8G75hfN9qykHz.jpg

MWak3tTh2TJr1pMznhLyBSP0LTuAAqvGrmDibSwn.jpg

导言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现代以来,我国文艺和世界文艺的交流互鉴就一直在进行着。白话文、芭蕾舞、管弦乐、油画、电影、话剧、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等都是借鉴国外又进行民族创造的成果。鲁迅等进步作家当年就大量翻译介绍国外进步文学作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学习借鉴苏联文艺,如普列汉诺夫的艺术理论、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苏联的芭蕾舞、电影等,苏联著名舞蹈家乌兰诺娃以及一些苏联著名演员、导演当年都来过中国访问,这种学习借鉴对建国初期我国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艺术具有世界性,而中国美术的发展,从古至今,始终伴随着对于外来艺术的接纳、吸收与融塑,在此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壮大民族美术的建构和创造力量,形成一种开放而自信的气象。

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新美术,是在学习和参照俄罗斯以“巡回画派”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和苏联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美术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列宾、苏里科夫、列维坦、克拉姆斯柯依、谢洛夫,以及扎莫施金、马克西莫夫、梅尔尼科夫、约干松、穆西娜等艺术家,成为当时国内美术创作的范式和楷模;在推广苏联模式的同时,东欧各国的艺术也纷纷被介绍到了国内。而对于苏联的美术理论的译介主要是在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和浙江美术学院)和中央美术学院展开的。在我个人的记忆里,即便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晚期和90年代初期,杨成寅、严摩罕、钱景长和严波诸位先生所译介的苏联各类美术史论资料仍然是当时学界获取和了解欧洲和世界美术史论知识的重要来源。

Y6RxAy6oQGIpDgv33u9gvVPu2rp0xTlo8XCFo4vi.jpg

lqAFOUKJp6XlehKp3Sqay5hPgXpA4rusOxgBrBQB.jpg

zmHUYFYcHGZoP6ZEFJESNJjhZBfVOELZMtW3d7d9.jpg

作为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主题创作,新中国的新美术,在当时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虽然借鉴和吸纳的主要是来自苏联和东欧各国艺术,但也并非单向度的和被动接受,而是呈现出了一定的主动、开放和多元的姿态和面貌。事实上,1960年10月,罗马尼亚画家博巴在浙江美术学院开办历时两年的油画训练班,引入的是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而更具现代艺术的形式趣味和东方美学特质的创作系统,博巴本人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观念和方法推崇备至,在艺术上,他也与潘天寿先生心意相通。

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在文化部的大力支持下,采购和典藏了大量苏联和东欧各国出版的美术书籍,这部分图书在促进学院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艺术的创作、教学和史论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艺术反映时代,书籍映射历史,拂去尘埃,我们可以在这些历经半个世纪时光荏苒的画册和图籍中,触摸到20世纪50、60年代学院历史的脉动和建设繁荣昌盛新中国的初心、理想与壮志豪情。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馆长 张坚2019-10-18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新中国、新美术,美术书籍与文献展,,艺术,现实主义,创作,史论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美术学院图书馆 新中国、新美术 美术书籍与文献展 艺术 现实主义 创作 史论
下一篇:流光溢彩·潋潋西湖:李士运个展11月2日将启_李士运-杭州8号画廊-流光溢彩·潋潋西湖-展览-流光溢彩-花期-秋色||上一篇:第十届中国现代手工艺学院展等三大展览在鲁美大连校区开幕_工艺美术-手工艺-鲁迅美术学院-艺术-现场-美术学院-美术家协会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