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TASIES 2019)”新闻发布会现场
2019年10月21日“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TASIES 2019)”新闻发布会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闻发布厅举办。
会上宣布由清华大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主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与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承办的“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将于2019年11月2日至30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其中,展览的开幕式将于2019年11月3日11:00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西大厅举行;学术研讨会将于11月2日、11月3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剧院举行。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展览总策展人鲁晓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展览执行策展人赵超和中国国家博物馆国际联络部副主任、本次展览国博方策展人潘晴在发布会上致辞。
“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是由诺贝尔奖获得者、著名物理学家李政道教授和艺术大师、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积极倡导的,努力探索艺术与科学和谐发展的信念和理想,在中国文化艺术届、科学界、高等教育界具有深远影响力。
科学和艺术的共同基础是人类的创造力,它们追求的目标都是真理的普遍性。
——李政道
科学揭示宇宙的奥妙,艺术揭示情感的奥妙。
——吴冠中
该活动已分别于2001 年、2006 年、2012 年和2016 年由清华大学发起并主办,已经成功举办过四届,为艺术家、设计师、工程师、科学家搭建了一个富于前瞻性和时代特色的国际交流平台,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作为一个世界级高端学术品牌,备受国内外瞩目。
本届展览及学术研讨会(TASIES 2019)围绕围绕“AS-Helix: 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科学融合”这一命题。在为人类服务的共识之下,艺术与科学携手并进,相辅相成,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螺旋结构:AS-Helix,其中,A(rt)代表艺术,S(cience)代表科学,AS-Helix寓意艺术与科学深度融合、创新协同螺旋式发展!
清华大学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共同协作,充分发挥清华大学的学术引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社会影响,本届展览集中呈现了来自世界各国、融合艺术与科学的前沿实践成果,尝试从人类认知、生产方式变革、未来教育、艺术范式、设计创新、可持续发展等相关领域展开多元对话和思考;探讨艺术与科学如何在人工智能时代深度融合、创新协同,实现“共商、共建、共享”的永续发展。
本届参展作品共120 余件,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荷兰、奥地利、澳大利亚、土耳其、俄罗斯、波兰、日本、印度以及中国国内多所艺术院校、研究机构等。参展作品类别包括新媒体艺术、工业设计、建筑与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纺织与时尚设计、陶瓷设计,以及其他体现艺术与科学融合的创作。作品从人类认知的边界、技术创新的艺术范式、技术与艺术的协同创新三个角度,去理解和思考未来世界。
无脸肖像
索菲亚机器人
与此同时,本届活动还将围绕“AS-Helix: 人工智能时代的艺术与科学融合”主题举行一系列高端研讨会。清华大学邀请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科学家、设计师、学者等各界嘉宾将汇聚在北京,就人工智能时代的创新、设计在打造可持续未来中的作用、艺术是未来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等话题发表主旨演讲,展开学术交流。
此外,作为本届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评审委员会还将评选出最能够体现艺术与科学深度融合,阐述本次展览主题的9件展品,并向其作者颁发“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著名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清华大学教授吴冠中曾将其作品《长江万里图》拍卖所得捐赠给清华大学,设立了“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该奖项旨在奖励艺术与科学创新人才,鼓励青年学生加强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培养,探索艺术与科学、真理与美的内在联系。
权杖之火
仿生学习网络
本次活动也一如继往得到了国内外高等院校、艺术与科学相关研究机构的积极参与,汇聚了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艺术与科学最新前沿成果,为未来艺术与科学发展提供了智慧参考!
第五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体现了“艺术与科学”的时代号召力,正在更广和更深的层面,在社会的多个领域产生重大影响。
多重宇宙
自我映射
织
中国 罗保权 林蓝 刘再行 《凝瞰》 水墨艺术装置
风声
胶囊列车
鸟鸣钻石
夜空中的精灵
(注:文中作品图片由中国国家博物馆提供)
关键字: 内容标签:当代艺术,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人工智能,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AS,Helix,,中国,人工智能,学术研讨会,国家博物馆当代艺术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国家博物馆 人工智能 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暨学术研讨会 AS Helix 中国 人工智能 学术研讨会 国家博物馆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