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河图”廖渊个人作品展在德国杜伊斯堡库布斯美术馆开幕_水墨-河图-创作-文化-中国传统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网 
 
“河图”廖渊个人作品展日前在德国杜伊斯堡库布斯美术馆开幕,本次展出的作品为中国艺术家廖渊近年来所做

ebK0Oo5EhXXLYGCzW14FLKxSqXqJlXdotriVyKgl.png

“河图”廖渊个人作品展日前在德国杜伊斯堡库布斯 美术馆开幕,本次展出的作品为中国艺术家廖渊近年来所做的创作,并在现场进行了大型装置绘画的创作。展览由库布斯美术馆馆长克劳迪娅·晒佛博士担纲策展人,展览于2019年9月1日开幕,展前持续到10月3日,展览期间受到德国艺术界、媒体、赞助人,以及社会观众的广泛关注。

tUh9dlnBr6IWnnCFytGjKPd6aDvEIMWgJM7IlQkc.png

科尔马先生现场导览

SEIL65ERfdTuBX8TXfwlmVlvZ9EGPBaSJlsgUPYq.png

展览现场

3Ehs66fPpZKHSYIOlPSbkouhMoDQZCl7vaskebOb.png

展览现场

Xn8E9W7jv2JXaeuY0VV6axzT0dAYiFLVTIIKRl1J.png

合影

GApBLlx9gTT5AOYKsKudaDYZSxoqoJ8labv8HoQi.png

艺术家廖渊

廖渊出生在中国的西南,上世纪九十年代从千里之外的四川来到上海,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不俗的成就。虽然,他做过许多看似与艺术创作不相关的其他工作,但它们之间却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他也从未停止过艺术创作。

廖渊自幼学习中国书法和绘画,大学时代接受了系统的美术教育,并开始运用水墨这一独特的媒介从事创作,至今已近30年。这样的教育背景和经历使他深知中国水墨中水和墨的特性,长期的创作实践形成他独特的创作方式。

廖渊并非宗教信徒,但他坚信万物有灵,而艺术创作是赖以生存的精神世界,它具有复杂与未知的运行轨迹。时间与空间,宇宙与生命,命运与运动是他作品探究的主题,未知、自觉与流动,转化为运动的绘画元素,这也是廖渊作品所关注的源点。

aWGICxvgLuV1hvbadDR9KLrl0XIl8Ucv9Wlr0SfE.png

河图是廖渊近几年的艺术创作主线。古代中国以黄河为中心,黄河文明对世界也产生了很大影响。近代中国在社会文化领域由盛及衰, 呈现“西学东渐”的局面。“河图”系列创作是廖渊对中国古代文明的眷恋和反思,同时也是对个体与世界关系的探寻与追问。

51FHXor8kViY8ya2j2SJKOpIAPZMsdrpmSWWYjm3.png

在古代中国,“河图”是沟通天人的一种神秘知识,它“至简至易,又深邃无穷”。廖渊《河图》系列作品里的点画就像周易里的爻,它以一种神秘的,天地万物变动、生生不息的运动规律,将时间、空间、文化观念等不同因素结合,融汇进层次丰富的“河图”之中,构成一种具备穿越时空意味的形态。在这里,廖渊似乎着迷于对未知的探索,点画如“粒子”般有规则地排列着、旋转着,创造出了一个个属于它们的浩瀚宇宙。最终,《河图》把不确定的东西变为确定,呈现出某种运动感,从未知里发现有趣的、新鲜的东西,这正是他要寻找的。

dHeWLeePh48QXgSkROVd91p5Rh9KMM15157LisXs.png

《皮相》系列绘画是廖渊近期创作的另一主题,线条缜密而富于变化,与简洁大块面的意象,形成《皮相》系列绘画的统一性。混沌的细节与积墨的笔痕相互穿插,形成画面内部坚实的支点。单纯的画面结构与繁复的笔墨形成画面的矛盾和反差,廖渊以符号化的语言把万物抽象化,他剔除了空间中多余的杂质,用符号化的绘画语言释放经过高度浓缩的凝练画面,《皮相》系列绘画确立了他整体绘画观念和风格。

廖渊的“河图”展览作品分为两类,一类运用了积墨和繁复的“多”的形式;一类呈现单纯、极简的“少”的图式。前一类像地图、地貌;后一类则像天空、星际。前一类画得黑;后一类画的白。两者如阴阳合历的形象图形,象征着万物始于天地阴阳,构成一个天地幻化的神秘世界。

cBGAYVxGBNke9Ap9BUT1JODxk2oKBNtm7rJm5niw.png

廖渊的绘画是不确定的、流动,也是关于绘画本体研究的创作。他善于利用水墨在宣纸上呈现出许多意外的变化与不确定性的特征。他坚持运用宣纸、墨、茶、矿物质材料等具有中国本土文化属性的材料语言,努力将这些中国独特的绘画材料的物理性以及特殊的文化特质挖掘出来,让画面保持了文化的延展性:那些具有东方特质的材料在重构、蔓延、生成。深受传统中国文化滋养的他,在探索一种建构在细节趣味性上的宏大精神主题,微观与宏观交替显现。非比寻常的物质的介入与生成为的我们重新定义,在冲突与融合过程中,又做出了神学式的引申——宇宙时空幻象,对未来不可预知的复杂心理褶皱,这就是中国人所说的“无极”。

Y8gmle6suSNeFvAcgY7U30mEHLw1WeTu2cfZ8pqs.png

在廖渊的系列创作中,可以看到他对绘画语言“品质”的深刻领悟。他有收藏的习惯,积攒了中国新石器时代的陶器、魏晋时期的石刻和大量碑刻古籍等,这是他取之不尽的精神养料。中国书法的风骨与趣味,让他在画面上每个点、每根线,似乎都有了来自古老文明的神秘力量。同时,在画面独特的时空意象里,每根线条犹如时间的划痕,生生不息连绵不绝,它寓意着瞬间与永恒,象征天地生成万物,那是超越时间与空间。

观“河图”如“高士望空,颇为虚静”。正是站在这片孕育了以河流为核心的华夏文明、黄河流域的丰饶土地上,廖渊的创作围绕宇宙、时间、生命、命运、运动等主题展开,让观众进入了一种顿悟、冥想、静思的超逸状态。我们如同站在了时间与空间的双重虚境之中,在天地万物之间,感受到了无处不在的禅寂。

在遭遇现代文明之后,中国的传统文化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直到今天都是中国知识分子所追问的。在经历各种现代文化思想和运动的冲击之后,一些知识分子和及艺术家开启了对中国传统的再认识、研究和转换、突围之路。廖渊便是其中一位积极的思考者和探索者。他以“河图”为主题的绘画艺术,正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回望与致敬,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遭遇的反思,更是对传统的重塑、激活。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廖渊的“河图”是在见证“黄河文明”的“涅槃”重生。

像中国传统文人一样,廖渊非常注重自我修养,强调个体在文化实践中的意义,但他并不是文化民族主义者,而是追求普世价值的当代人。他在探寻中国现代艺术的独特性中,扮演的是一位“传承者”的角色。以开放的心态吸纳全球艺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转换,正是对全球化的积极地反应。廖渊的“河图”从中国传统中汲取养分和智慧,以达到一种“无问东西”的超然状态。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不断重申与转换,既是对遭遇现代之后,中国古老文明何去何从这一问题的回应,也是对全球多元文化的积极参与。秉承中国传统文以载道的理念,表达内心的感召,他坚定地认为,无论哪种艺术,都应该表达某种精神、思想和观念,而不仅仅是一种表面的形式。他希望中国传统文化的种子在全球化的今天能结出具有当代意义的果实。

总之,作为近年来中国当代艺术领域中极其重要的探索者,廖渊以丰硕的创作重构了绘画对中国美学的审美机制,并向我们开辟一条认识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路径。

fMt2n1lc5d4nI0hoePdjlNLefPNX8x8NlVPGoanx.png

《访碑 1》68x137cm 墨、茶、宣纸 2018

kHZTGXL4roIlzeAs3bwC8NXhh9z38xLMfem1Qa41.png

《皮相 20180710》138x238cm 墨、茶、皮纸

w58hKoVibrRtq2r4WgTlayPwKDcCwBC0lZ03RLkZ.png

《皮相 20180801》139x139cm 墨、茶、皮纸

qrtGtwMs7Bn4gq4t7voJtLEXVK8bJCwSSOljbaGN.png

河图 1904 180X142cm 宣纸、茶、矿物质颜色

杜伊斯堡库布斯美术馆

美术馆位于杜伊斯堡城市雕塑公园内,毗邻著名的Lehmbruck Museum和DKM Museum。自成立以来,库布斯美术馆致力于德国与全球其他当代艺术家的研究与展览,诸如A.R.Penck、Markus Lüpertz、Immendorff、U.S.Otto Piene、Ulich Urben、Winfried Gaul、Gunter Deming、Klaus Staek、Bodo Korsig、Funny Van Dannen、Bernard Woschek、Udo Scheel、Dieter Jung、Katharina Siverding、Thomas Baumgärtel、Günther Uecker等都曾在这里举办展览。这成为德国莱茵-鲁尔区重要的美术馆之一。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水墨,,河图,创作,文化,中国传统展览 水墨 河图 创作 文化 中国传统
下一篇: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开幕_展现材料艺术与艺术材料的碰撞_国家艺术基金-周而复始——综合材料绘画学术邀请展-马利美美术馆-艺术-绘画-综合||上一篇: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__长沙博物馆开启“时光-我与我的祖国”_长沙博物馆-现场-湖南-影像-藏品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