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70周年,华东师范大学建校68周年,由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海上风民俗博物馆举办的《经纬华章——上海土布的时代叙事》于2019年9月25日,华东师范大学闵行校区图书馆二楼展厅开幕。
“经纬华章——上海土布的时代叙事”展为该校“一带一路非遗保护”系列展览之三,策展人为华东师范大学民俗研究所田兆元教授带领的研究生团队。此次展览聚焦于不同时期上海传统手工织布(土布)的历史,讲述了上海地区自宋、元、明、清、民国、新中国建立以直到非遗时代这一时间脉络上的土布故事。展览共分历史、民俗、文创三个篇章。
历史篇中,宋、元时期上海地区乌泥泾棉纺织业开始发展,黄道婆改革棉纺工具与技艺而实现“衣被天下”被奉为“先棉”。馆藏文物脚踏三锭纺车上刻有的黄道婆雕像,为迄今最为可信的民间信仰形象。
刻有黄道婆雕像的脚踏三锭纺车 海上风民俗博物馆藏
明、清时期,因棉纺织业而催生了繁华的上海市镇,此时期松江府的紫花布享誉海内外,展览展出了珍稀的清代纯色紫花布匹与紫花包袱布、高丽布,以及上海各区域的手工织布,如三林标布、嘉定药斑布、庄行格子布、叶榭朝头布等。
民国时期,讲述了棉花曾当选为上海的市花,胡蝶等电影明星穿土布旗袍支持土货,大夏大学“布衣博士”邰爽秋提倡民本教育思想等故事。建国时期,开国大典上中央领导人穿土布长衫走上了天安门城楼,此部分展出的实物是土布旗袍与民国长衫。
民国18年4月29日《申报》 棉花当选为市花
民国时期的土布旗袍
民俗篇展示的是上海经典土布纹样、土布服饰与土布风俗等,通过对纹样民俗文化涵义的解读,以及土布百纳衣、头巾布、作裙等典型江南特征的民俗服饰,来讲述上海的民俗风情与生活。
百衲衣
上海土布经典纹样墙
七十年代的嫁妆布 当年的红纸还未拆去
非遗时代篇则集中在由非遗传承人、土布设计师、高校学生等多角度呈现的土布时装、家居装饰、旅游商品等跨领域组合文创衍生品上,这些作品将土布之文化意涵、土布之审美、以及都市文化生活中的土布文化重新带回当下的生活世界。
土布玩偶
土布包袋
土布服饰
展览开幕式后,同时举办了“上海土布的多元叙事与都市文化品牌建”学术沙龙,上海社科院、上海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黄道婆纪念馆、三林民俗文化中心、永娣土布传承馆、九曲创意工坊、吖吥嘻嘀等来自高校、博物馆、非遗传承中心、土布创意工坊等多家单位参与了讨论。学术论坛旨在通过手工棉纺织非遗持有者、社区、学术研究、政府机构、企事业团体、设计群体等多种视角与观点的碰撞,促进上海土布非遗保护的经验交流,共同探讨上海土布文化发展的空间,实现更多领域的相关合作,为上海土布探寻多样的可能,以更为多元的形式来保护、传承与振兴手工棉纺织技艺。
“经纬华章——上海土布的时代叙事”展览,展出时间为9月25日——10月8日,欢迎广大市民前往参观。
关键字: 内容标签:展览,非遗,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海上风民俗博物馆,,民俗,紫花,纹样,纺车展览 非遗 华东师范大学博物馆 海上风民俗博物馆 民俗 紫花 纹样 纺车
如果本站的内容资源对您有所帮助


献给世界,你的真心,以致来世,以致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