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有艺术诉求的技术转化即语言:林大艺术中心专题展“器之新道”开幕_廖雯-林大艺术中心-装置-雕塑-石头-传统-现场-方式

编辑:陈耀杰 来源:雅昌网
 
展览现场策展人廖雯(中)与好友合影【直播回放】林大艺术中心专题展:器之新道​()2019年9月22日

UDm87aKi1x1ChaxM9HNuzLquNEX61ZFCbmPP2zxV.JPG

展览现场策展人廖雯(中)与好友合影

【直播回放】林大艺术中心专题展:器之新道​

()2019年9月22日,林大艺术中心推出专题展“器之新道”,展览由廖雯策划。展出了方力钧、蒋朔、史金淞、沈岳、吴少湘、杨光、展望、张伟等众多艺术家的作品。旨在传达艺术家在创作中使用传统与现代工艺技术结合的方式呈现个人化的视觉语言形式。

tUKqu8RuyXsYd56idmNgkOKRUp9eEvKxi2ifyfLT.JPG

展览现场

qVRZcFMYL7ZIeriwdRVte2aecIdhlBouO4rNzKkR.JPG

展览现场

E8T0mskZ6toyTcDz0yEZbqUEDeQJGSqK1ttOcKhD.JPG

展览现场

“当代艺术强调个人感觉的自由表达,原则上可以使用各种古今中外的艺术方式,甚至工艺的、科技的,甚至其他种种,关键在于如何转化成‘自己的’,以最贴切的语言方式表达最鲜活的个人感觉。这个展览想探究的是中国传统工艺转化成为当代艺术语言的问题。”策展人廖雯讲到。

SFA2A1VJ4x8qjisTpQuZ0rHGm1rGsfA8N8S3813j.JPG

展览现场

k25ArSu2cvmmENyD308Ho5zxQ0nFUxZNvjAt8lSt.JPG

展览现场

uP4psYBxeNwK9c54Xfz5e8irtbaldJgGsL7rXa06.JPG

展览现场

在她看来,中国艺术家转化工艺技术做作品没有太多的心理障碍,技术的运用也顺理成章地落脚在作品的感觉和观念表达上。带着艺术诉求,他们赋予传统工艺技术(器)以个人化、创造性的语义(新道),技术性的突破也即艺术语言的拓展。

wSdhwgOA7z0wJ6feJhAhCVSmSJivZHipxB6U6gpj.JPG

比如方力钧《2014》与瓷。方力钧用瓷做的系列作品始做于2013年,基本造型是小方块砌成大方型,小方块和整个体量的比例颇类似于建筑。他利用陶瓷的灌浆法使方块的壁面薄透如纸(灌浆法通常用于制作薄透的精细瓷器),回避掉工艺瓷功能性的惯常留口而采用了全封闭灌浆,造成每一个方块都是一个小小的“空心砖”。又利用高温烧制过程中会发生的损毁(工艺瓷就算是残次品)形成自然坍塌和破损,方块之间因瓷浆烧制而粘连形成似塌非塌似损非损的感觉,最终成就了作品宏大在坍塌中,美丽在破碎中的视觉效果,将一切事物潜在的脆弱性和危机感表现到极致。这样的效果,需要对工艺性质的深刻参透和反复实验,我想方力钧下了非常的功夫,也是用瓷作品真正把技术转化成艺术语言的艺术家。

tntkJXupPx9dYLm5s58bEO26RJdnQiYbExSdMZCC.JPG

展望的《假山石》与拓制和焊接。

假山石是中国园林最体现文人审美的经典,石头虽是天然的,但经过人工反复雕琢,就人工而言是“假”的,所以名假山石(但石头本身是真石头)。展望要以非自然的、现代的不锈钢,复制“假山石”,从本质再次造假,从而得到以假对假,负负得正的语义。因为要针对“每一块”不规则的“真”的石头,而且必须尽可能地回避掉复制过程中因技术性造成的造型细节的流失,以保证观念的纯洁性,一般意义的造型手段达不到如此“真实造假”的诉求。展望把传统拓印技术(用纸拓印碑石最常用)移植成用不锈钢拓制,将石头的每一个面一片一片拓制好,再焊接成完整的石头,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石头的真实性。

xhHzSIOMfyVN0fu1eIq03o9TmH99gvC0gEu5vN04.JPG

f8Ada6ni8vBLDRkInaC3H4POsWyOk2DeIXnxpXzl.JPG

史金淞的《金白菜》与铸造铜镀金。

“白菜”本来是最廉价和日常的东西,但因其发音类似“百财”(各路财齐聚),从皇家到民间历来都有把白菜雕成摆件以求发财的做法,翡翠石天然有白有绿,又贵重,常被用来雕刻成玉白菜,这样的白菜摆件随处可见。史金淞直接以真白菜为模具,脱壳般铸造的金白菜,几乎还原了每一个白菜的所有细节,强化了白菜触目的本质。“金色”在当下是“爆发”的总象征,史金淞又给铸铜的白菜镀上了24K纯金,寓意了全民发财梦的空虚性。

p8Ex2rY0LT7T2RM0UdZdZ1AfGrWeOtVZCki6oYxt.JPG

张伟的《赤》与脱胎大漆。

张伟使用传统红色大漆工艺的脱胎法,塑造的是特定“仪式”的象征物,一件的原型是“红盖头”,另一件原型是喇嘛的“袈裟”。脱胎法最终的结果只是一个漆壳,外相细腻地塑造了对称和均匀的折皱,而“主体”被抽空了,使看上去典雅而庄严“仪式”成显“空”的感觉。

ttgHkwHGCKUwccFkUQoPsvr2PjaE1YCxPuyxd84f.JPG

oqNXIswF5SmLbzzKdirytywetyZyqJ5sD1sXSHX2.JPG

杨光的《有机生活》与镶嵌。

杨光的家乡靠近八十年代的现代电子垃圾处理场,青山绿水被严重污染。杨光使用电子垃圾的碎片,以类似珠宝镶嵌的精细工艺手法,包裹了各类果蔬,直面中国当下最严重的“有机生活”污染的现实。

k6CVE8j29AcJnl27N0RlaHTpsQld3DVJeJf8rKPL.JPG

沈岳的《桃花源》与瓷。

沈岳用传统的、经典的、高级的陶瓷工艺,手工塑造了五彩缤纷的“花朵”,正是当下中国的“桃花源”——一个反复被摧毁又反复被重建,乱七八糟又生机勃勃的失乐园。

zlYpd0Bt7iI32vjiO4EHGHtK2uXOp8W19RiORyg4.JPG

DTnKYzcyYgaKbSX8UiM1DGivKbWjdJudVOzmvWAR.JPG

吴少湘的《人头》与铜焊接,《天球》、《舒器》、与瓷。

吴少湘的这些系列作品,针对一切都是“钱”的社会问题,他用“钱”覆盖了所有尤其是最不能用钱衡量价值的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经典形象。因为文化艺术的经典形象不能改变,“钱”本身的造型也不能改变,钱通常有硬币和纸币两种形态,所以,吴少湘巧妙地用焊接的方式处理了硬币,用瓷贴膜的方式处理了纸币,让人一目了然。

VOc1KYyCc81rOYx4ZjWCq8NFFgD5pfJFAF1xpBgu.JPG

蒋朔的《中国花猫》与铸铜和布贴。

布贴是传统女性最常用的方式,蒋朔用传统民间花布和丝绸,以布贴的方式全面覆盖了她的青铜雕塑,从观念和视觉表达上都丰富和改变了她原雕塑的语义。

据悉,本展览将持续展至10月29日。


关键字: 内容标签:器,廖雯,林大艺术中心,装置,雕塑,,石头,传统,现场,方式 廖雯 林大艺术中心 装置 雕塑 石头 传统 现场 方式
下一篇:王可&潘望舒双个展惊艳清影_清影艺术空间-潘望舒-王可-蓝色窗帘象征作者忧郁的情绪-艺术家-作品-陶瓷-关系||上一篇:曾健勇广东首展“笔居心后”开展_曾健勇-水墨世界-王绍强-创作-居心-广东-行吟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