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国学网:“丝路寻踪”周建朋个展开幕:丝绸之路上的山水画创作_天衡美术馆-展览-思考-山水-青绿

编辑:江静 来源:雅昌网 
 
7月5日,艺术家周建朋个展“丝路寻踪——周建朋山水画作品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上海市嘉定区博乐路7

HeD9wNy48sxTdjytIOi9ZIj26wDkJEVzloThA1of.png

7月5日,艺术家周建朋个展“丝路寻踪——周建朋山水画作品展”在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上海市嘉定区博乐路70号)开幕。展览由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温州市文广旅局、上海韩天衡美术馆主办,永家楠溪书院、北京红螺书院承办。

zSoBxLkXeNipL7tE9XHM7Vn2xh52f5KTJ1ftHBlT.png

jPq0sW7PQZf5NOs7JOdX3Tmn8wdAoBAaOWwYrrSo.png

周建朋,浙江永嘉人。2007年任教于新疆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11年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2016年进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温州大学特聘研究员、英中经济文化促进会副会长、中国国家画院访问学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美术作品曾参加“第四届中国北京国际双年展”、“全国第三届工笔山水画展”等数十个展览;出版《守望家园 丝路寻踪-周建朋丝绸之路山水作品集》等5本画册。有30余篇论文发表在《美术》、《美术观察》、《装饰》等专业刊物上;编著《新疆美术理论》、《茂林幽趣——中国山水画树法》等3部专著和教材;主持参加“20世界初欧洲的中国绘画收藏”等各级项目9项;

Sbaf8Kg9thzQ01HE6mP91o7c7yj10nj9OhihBUCT.png

9rzNcxeGhviDwkhpemsx6vwgiMIGEtSIL22lMXzh.png

fHByT1mNZuNzczozZr6cvecuLZJEwOpECBHhNEQN.png

0vYJqZerzGibCvaxjaBy8mLCPcuE7Z3tRXGRdqa0.png

展览开幕现场,特意举办了一场主题为“丝绸之路上的山水画创作”。的研讨会。由王雪峰担任研讨会主持。参加研讨会人员:樊锦诗、韩天衡、张晓凌、萧海春、汪观清、肖谷、祁恩进、郭俊杰、徐建明、张谷旻、陈航、潘永明、韩璐、张索、缪克构、漆澜、潘耀昌、苏金城、沈向然、李勇、顾工、王东辉、黄戈、王新雨、李戈晔、王素柳、王客、王雪峰、朱勇、刘飞。饶宗颐先生曾提出过西北宗论,认为中国山水画除了南宗、北宗,还应该有西北宗,西北山水应有旷远、窵远、荒远。古代画家涉足西域不易,而当今已有许多艺术家涉足,因此对丝绸之路上的山水画创作做一些梳理成为必然。

周建朋自述:

若要谈起我这十来年的艺术旅程和思考,大概是这样:温州-西域-北京-巴黎。

从杏花烟雨江南的笔精墨妙到大漠戈壁,跋涉在秀丽的阿尔泰山、壮阔的天山、雄浑的昆仑山,沉浸在四种文明构成的丝路文化中,思索的是博大的气象和精致笔墨之间的关系。在北京随名师走访各地,开阔了视野,思考的是笔墨丘壑与人生世态。近两年来常在欧洲的行旅,思考文化有地域性也有人类共同性的问题,寻求艺术发展的多种可能性。

我大约是这样思考的,在离开温州前思考的是书画是否可以成为人生的目标,在重庆思考山水画创作与未来的就业方向,在新疆探索山水画创作的语言,在北京思考艺术与人生的关系,到欧洲思考艺术对于人类的共同价值和意义。

这两年对希腊、意大利、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文化考察让我感觉到一些差异,欧洲在中学时代就不断让学生寻找自己的人生乐趣和事业方向,而中国在教育上目标往往是一级比一级高的文凭和学历追求上。很庆幸,我从中专学校出来,最终走完了博士学历,磕磕碰碰中思索了诸多问题,显然已经不只是停留在绘画创作上了。而近两年的“艺术乡村”建设是主要的思考方向。这是艺术学与社会学的思考!

就乡村建设的意义显然已经隐约可见,但就我艺术本身的探索却让许多朋友担忧,我想现在是给师友做个汇报的时候了,通过这样一个展览,汇报这十年来的思考和探索,以求得大家更多的理解、支持和指点!

然而,初到上海展览,我的内心是忐忑的!

O8P7FRhYfVf1cfdMLj8q9R1bQt0cfQHbPZGeWomj.png

OMcXF7VQN5EqCWO64BdP2yHZUYdtXtp1LkaFS7oz.png

邵大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图卷》在立意上,表现形式上都具有不少独到之处,现实主义的题材表现和汉唐织锦的图案结合也恰到好处地表现出画家的别出心裁。有自然景观的变化,也有汉锦的表现,以自然景观为线索,在不同位置穿插锦缎,整幅画卷富有变化,有时空交错之感,色彩也富有变化。最后的五星连珠表现也不显牵强,有些荒诞的表现主义的感觉。

刘曦林(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副主任):

周建朋多年生活于新疆,与天山为友,以天山为师,以情入画,方得天山大美,且能将传统与现代、写实与想象、笔墨与色彩冶为一炉,可谓出新之作。以”五星出东方利中国“为题,更增斯卷之内美,诚可叹也。君正而立之年,想不惑之年当益成熟,未来前景不可限量。

程大利(中央文史馆馆员、原人民美术出版社总编辑):

周建朋的长处,是他非常深厚的人文积淀与开阔的视野,他对中国传统艺术和西方艺术都有浓厚的兴趣,且造型功底扎实。 周建朋的画很有文化含量和思想含量,我很喜欢。他爱读书、爱思考,重要的是他能够把读书和思考的结果用到画里去了。比如说他到一个地方,就会研究这个地方的历史沿革和文化生态,文化生态和艺术生态息息相关,而周建朋又把他的思考成果表现在画面上。在青年画家中,像他这样爱思考且有文化理想的不是很多。

张如元((浙江省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美术学院书法系客座教授)):

看惯江南青山绿水,对天山风光会觉得既陌生又新奇。怎样画好它,更是一道难题。中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可是一百多年来受西方绘画写生的影响太深,以致简单地把对景写生画得像照相一样逼真来替代“外师造化”和基本功训练,而把胡涂乱抹像“张天师画符”却自诩为“中得心源”和“文人画”。学习且还刚上手就奢谈“创新”的,大有人在。周建朋尚在学习阶段,目前值得庆幸的是他已注意避免上述某些弊端,并开始力求以书法情趣和文学营养充实滋润自己的作品,长此以往,避俗就雅,避浅就深,勇猛精进,收获必丰。

萧玉田(中国工笔画学会常务副会长):

相比较而言,我个人更喜爱周建朋的“红色”系列。虽然“红色”系列在创作时间上要略早一些,我想与他到新疆之后的第一眼印象和新鲜感有关,应该说“红色”对他的触动是很大的。他自己讲,到新疆以后,用传统的办法,用他已经掌握的笔墨技巧去表现新疆,感觉到很难,好象无用武之地。今天能够画出这些作品来,应该说寻找到了突破点,这一点作为一个青年画家来讲,是难能可贵的。所以,在对传统的继承和突破中,在共性中去寻找个性的表现,周建朋做得很好。

贾德江(著名美术评论家、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社长):

周建朋不断推出了一批以丝路为母题的壮美山水,布局简而明,丘壑大而厚,笔墨拙而苍,色彩古而艳,望之浑朴中不乏苍茫,沉郁中时露昂藏。强烈的形式感、沉重的体积感、悠久的历史感和意境的崇高感,构成了周建朋这类作品的总体风格。在这些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中,他拓展了山水画的题材领域,强化了山水画的地域特征和精神意蕴,为现代中国山水画讴歌永恒的大美别开了新的生面。

林木(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理论家):

周建朋的《白哈巴秋意图》让我想到新疆的禾木,那长满白桦树的山村。构图画法都与传统山水画大相迳庭,独特的风格源于独特的对象和独特的感受。

“丝路寻踪 守望家园”画册中山水与古文献考证紧密结合,亦为周建朋之独创!既使山水更有趣味,又使周建朋创作添加学者风范。我想,建朋今后不管在何处,他的西北山水画风格还当坚持。

张晓凌(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周建朋从欧洲回来,改头换面,表现出西域风景的大气和神秘来,一下步入到当代画坛的中流砥柱中。

丁宁(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周建朋对新疆的山水体验不是猎奇,他是去体验生活,去感悟历史本身。看他作品的时候,我有时候会觉得似乎就是会让你联想到一个特别辉煌的时代。

我也注意到他有些山水画得特别精彩,就是青绿山水。青绿山水画,其实是一个传统的品种。但是,我们在比如组织全国性的、国际性的展览的时候,很希望中国的画家能够拿出特别好的青绿山水,但是一直出不来。为什么青绿的东西就画不出来?我现在想想,也许是因为青绿的山水色彩的主导性太强。把青绿要用到整个画面绝大多数的那个面积,这个画面其他东西就不太容易发挥, 所以颜色本身把握不好,青绿山水的味道就出不来。那么我注意到,这也是建朋大概到新疆去的一个意外的收获。

陈航(西南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院长):

我赞赏周建朋目前的状态与方式,赞赏他置身浮华又如此沉得住气。不图逞一时之强,不为吸引眼球扭捏作态,不为急于功名而揠苗助长。建朋走入了生活,画了很多画,有小尺幅,有长卷,也有丈二巨制,有水墨,也有重彩。总是温润厚透,行款篆跋,文气十足。


关键字: 内容标签:中国画,天衡美术馆,展览,,思考,山水,青绿中国画 天衡美术馆 展览 思考 山水 青绿
下一篇: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在山西吕梁开馆__首展作品_200余件_谢永增-山西吕梁-谢永增孙家沟艺术馆-谢永增工作室师生作创作-作品-画家-临县||上一篇:昊美术馆(温州)最新展“色阈”即将亮相_色阈-展览-利亚
分享到

相关文章:
推荐好文